1.空城计

在我国最著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空城计”,一曲古琴曲退司马懿20万大军,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情节之一。

诸葛亮的“空城计”的故事随着小说还有影视剧、戏剧的传播被人们熟知,在中国可以说妇孺皆知。

然而,这个极其精彩的情节只不过是小说家的艺术创造而已,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并未使用“空城计”,也没有弹琴退敌20万。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1)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计”退敌

不过,虽然诸葛亮没有使用过“空城计”,但是在历史上使用这个计谋的人却不在少数,春秋时期郑国的叔詹、三国时期的曹操、赵云、西汉时期的李广等等,都使用过“空城计”,或者类似的计谋。

不过,要说将这个计谋运用得炉火纯青,并取得辉煌成果的,还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一生数次使用“空城计”,而在1948年,用“空城计”,四篇文章退傅作义10万大军,堪称使用这个计谋的最为经典的战例。

2.假途灭虢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陕甘宁边区,于5月26日进驻距离石家庄西部90公里处的平山县西柏坡村,在此指挥解放战争最后的大决战。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2)

西柏坡村

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战场形势发生巨大的变化,朝着对解放军有利的方向开始发展。

锦州丢失,蒋介石并不甘心,他于10月21日飞抵北平,要求傅作义集结主力部队出关,与沈阳廖耀湘西进兵团合力收复锦州。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3)

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

然而这只是蒋介石的一厢情愿罢了,廖耀湘此刻在想着如何安全的离开东北,而傅作义更不想贸然出兵东北,保存实力在此刻才是最重要的。

正当傅作义被蒋介石逼得“头大”的时候,一则秘密情报令他眼前一亮。

根据国民党情报部门侦察的可靠情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总指挥部就是石家庄附近的平山县一带。

而此时,华北野战军主力在攻打太原、归绥,石家庄的防御空虚,没有多少兵力防守,这使傅作义认为有了可乘之机,一个大胆的绝密计划开始形成。

傅作义制定的绝密计划代号为“穿心”,具体内容是派10万大军,携带100万吨炸药,秘密南下,直取石家庄和中共中央所在地。

10万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动静可是不小,为防泄密,对外宣传是“援晋行动”,之所以有“援晋”一说,是因为傅作义的老上级阎锡山所在的山西省会太原已被华北野战军包围,此举可缓解太原压力。

名义上是支援阎锡山的太原,实际上的目标是石家庄和西柏坡,这不就是“假途灭虢”之计吗?

傅作义把全部计划详细报告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听后大呼妙计,并当场对傅作义说:“我民国第一奇功,非此莫属,我把第94军给你指挥,务必抓到毛泽东!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4)

蒋介石与傅作义

傅作义信心满满,当即做出部署,10月24日,国军所有行动部队在河北涿州集结,限29日全部到达保定。

傅作义得到的情报没错,此刻,石家庄并无部队驻守,为了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几乎把所有军队调上了前线,就连中央警卫团都被派去打太原了。

而西柏坡也只有一个警卫连及部分地方武装,总共不过1000人。

如果傅作义的10万机械化部队出现在西柏坡,这1000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抵挡的,更为严重的是,傅作义的部队已经开始集结了,西柏坡的中央还浑然不知。

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

3.泄密

傅作义的计划堪称完美,但是要完美地实现,是有条件的。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要保证这个计划成功,就要保证不能泄密,保密是第一位的,傅作义深知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对外声称“援晋行动”的原因所在。

10月24日,北平的天气阴沉沉的,下着毛毛细雨,糟糕的天气耽误了很多人的工作,不过对于一些人来讲,这是个不错的天气,因为这种天气最适合喝酒聊天了。

在北平西城养蜂夹道附近第十二旅驻北平办事处的一个房间里,四个人围着一个火锅,正在开怀畅饮,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看来是没有辜负这么“好”的天气。

这四人中有三人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军官,分别是整编骑兵第十二旅旅长鄂友三、保密局华北特别站站长兼华北“剿总”爆破大队大队长杜长城、宪兵第三营营长刘建龙。

剩下的一位是号称民国四大报纸之一《益世报》的采访部主任——刘时平,这四个人都是绥远人,平时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相聚饮酒。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5)

这次的相聚是刘时平有意安排的,他的公开身份是报社采访部主任,真实身份却是中共华北局城工部北平地下党的情报员。

自从蒋介石10月17日到北平,北平城工部就密切注意其动向,而到了10月23日一早,“剿总”西郊总部突然岗哨林立,戒备森严。

上午10点过后,一个个军事要员从“剿总”鱼贯而出,看得出来,他们是参加了一个事关紧要的机密会议。

为了获得这个会议的情报,刘时平约了三位同乡一同畅饮,其目的是想从这三位军事要员口中获得重要的情报。

果然不出所料,几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之后,鄂友三的话匣子就关不住了:“失去锦州后,蒋委员长很不高兴。委座有令,要老傅明天就去围了石家庄。这次为兄就要大显身手了,让他们看看咱们察绥人的厉害!

刘时平听后大吃一惊,不过并未在脸上显露,他强压住内心的波动,继续与三人推杯换盏,以期了解更多的情况。

到了半夜,鄂友三喝得昏睡不醒,刘时平才找了个借口,起身告辞。离开办事处后,刘时平感到事关重大,他应该尽快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上级。

此时已是凌晨时分了,毛毛细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冷风吹到刘时平的脸上,让他清醒了许多,他记得喝酒的时候,他们三个说爆破大队已经在西直门站装车待发。

为防有诈,刘时平决定再到西直门车站探一探虚实,想到这里,他立即赶往西直门车站。

车站门口有军人在戒备,刘时平利用采访主任的身份,轻松地通过了盘查,来到了车站的站台上。

只见站台上军人来往匆匆,满载军事物资、车辆和马匹的列车已经进行了伪装,正待命出发!

看来他们说的是真的,傅作义真的要袭击石家庄,要尽快把情报发送出去!

4.危急时刻

10月24日一早,北平城工部的电台在非发报时间,冒着被一锅端的危险,把这一紧急情报通过电波传递了出去。

由于电台故障,西柏坡直到10月25日才收到这封要紧的电报,当晚周恩来正组织大家一起看电影,突然收到北平城工部的紧急电报。

周恩来打开电报,电文是这样写的:蒋介石坐督北平,欲动用北平、太原十多万兵力四面包围,突袭冀西。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6)

周恩来立刻结束了观影活动,去找毛主席进行商议,并决定党中央马上做好撤离准备,并急命华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立即向保定进发,第三纵队以五天行程不惜疲劳赶往望都;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迅速进入冀东,威胁北平,迫使南下的傅作义部回头;同时,连夜调中央警卫团乘火车赶回西柏坡。

虽然周恩来做好了部署,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部队到达指定位置需要时间,敌人随时都可能到达,党中央随时面临覆灭的危险。

就在关键时刻,毛主席决定与敌人玩心理战,上演了一出极其精彩的现代版“空城计”。

5.第一封电讯

就在周恩来做完部署后,向毛主席提议:“目前,等待救援太过危险,还是尽快撤离西柏坡为好。”

而毛主席笑了笑,说道:“别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我看我们也可以用一下,在主力未到达之前,先把敌人的偷袭计划向全国广播,让他们知道我们已有准备。”

毛主席的计划十分高明,把敌人的阴谋公布,告诉敌人,他们的机密已经泄露,“穿心”计划想收到全功,已无可能,这会让敌人迟疑,即便吓不到他,也能争取一些时间。

10月26日,毛主席亲笔撰写新闻稿,刊登在了当天的《人民日报上》,标题是《蒋傅作义妄图突击石家庄》,这篇新闻稿在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7)

蒋介石第一时间就收听到了消息,他马上打电话给傅作义,问道:“广播听到了吗?行动要迅速!”

傅作义当然也听到了广播,他没有想到,如此机密的事情竟然这么快就泄露了,既然对方已经知晓,那么对方必然有所准备,此刻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中了对方的埋伏。

于是傅作义吩咐部下:“昨天夜里,中共方面广播了我们的‘援晋行动’,看来人家既然了如指掌,必然会有所准备,我们的行动将难以成功。一切行动要小心谨慎,不要中了埋伏。

毛主席的第一篇文章虽然让敌人产生了疑惑,但是并未阻断敌人的脚步,他们仍继续向前推进,形势变得极其凶险,倘若敌人拿下石家庄和平山县,后果将不堪设想。

保卫党中央的力量非常薄弱,这个时候,毛主席他们把宝都压在了三纵身上。三纵能否及时回援,将成为关系党中央安危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10月26日正午,就在毛主席的第一篇电讯发出之后,三纵就接到聂荣臻的命令:“部队4天赶到满城地区,会合并指挥七纵,阻击来犯之敌。”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8)

三纵将士在得到命令后,得知傅作义要偷袭石家庄,党中央和毛主席受到生命威胁,他们心里异常着急,把背包都扔了,只带枪支弹药和少量干粮,日夜兼程,飞奔而来

三纵能否赶在敌人之前到达,成为了关键,战况越发紧急起来,27日晚,军委作战值班室的周恩来一夜未眠,他连着给中央军委写了三份报告。

6.第二封电讯

毛主席的第一封电讯虽然告诉了敌人,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的阴谋,但是并未阻隔敌人进攻的脚步,紧接着,毛主席又写出了第二封电讯,发表在了10月28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上。

这篇电讯的题目是《以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匪军进扰》,并进一步指出:“进扰部队匪首有94军军长郑挺锋、新编骑四师师长刘春芳、骑十二旅旅长鄂友三。”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9)

这条新闻明白地告诉敌人,解放区军民已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如果胆敢来犯,只能是自取灭亡。

第二封电讯让傅作义的部下忧心忡忡,他们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对手了解的一清二楚,显然对方已经有所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袭击恐怕是难以收效。

担负先头部队重任的骑兵第四师师长刘春芳听了广播后也犹豫不前,几次致电傅作义称沿线军民防守严密,对此举“谏请钧座考虑”。

而傅作义也处在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之中,在辽沈战役开始时,蒋介石要傅作义部队出关救援被困的锦州驻军,傅作义为了保存实力,以种种理由婉拒蒋介石的要求。

此次袭击石家庄和西柏坡是傅作义亲自提出来的,如果刚出门口就被两封电讯吓得打了退堂鼓,在蒋介石那里显然说不过去,因此,他命令部队继续南下。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10)

敌军虽然并未停下脚步,但是却遭到了沿途军民的奋力阻击,特别是骑兵经常陷入我埋伏圈,被打得马惊人亡,四处溃散。

在这样的情况下,敌军进展缓慢,士气低落,这正好为我军赢得了时间。

7.第三封电讯

1948年10月29日,毛主席在接到敌人士气低落、进军缓慢的情报后,即着手写第三篇新闻稿。

傅作义匪军郑挺锋、刘春芳、鄂友三、杜长城等部总共不过二万人,昨廿八日已窜至保定以南之方顺桥。郑匪九十四军只来两个师,留一个师在涿县定兴线。刘、鄂等匪在郑匪背后跟进中。我保石线两侧各县高阳、安国、深泽、无极、望都、定县、新乐、正定、满城、完县、唐县、行唐、灵寿等地广大人民群众均已完成作战准备,等待着匪军到来,配合正规军大举歼敌。

这篇电讯稿意在告诉敌人:你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但是傅作义好像并没有为之所动,他似乎要孤注一掷,准备把看家部队35军、36军调往保定,情势再度凶险了起来。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11)

影视剧中的郑挺锋

10月30日,郑挺锋调集重炮,向唐河南岸的我七纵防线发动猛攻,七纵将士英勇坚守6个多小时,多次打退敌人进攻,但因防御工事较弱,防线被突破。

这时,敌军先头部队距石家庄只有100多公里了,而被给予厚望的三纵还未到达指定位置。

8.围魏救赵

当毛主席得到傅作义要把驻北平附近的主力部队35军和36军的大部开往保定的秘密消息后,不得不考虑将战略作出调整。

三封电讯并未吓退敌军,三纵也还没有赶到,而傅作义又想把主力部队开往保定,参与袭击石家庄的行动,中央的情况极度凶险。

即便三纵赶到与七纵等部队一起,也显得兵力不足了,经过思考之后,毛主席决定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

在10月29日上午、中午和晚上,毛主席三次给东野的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要他们出兵冀东,威胁北平。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12)

这才是打到了傅作义的痛处,精锐主力全都去攻打石家庄,北平空虚,如果东野进攻北平,那么傅作义就会丢掉他的最不愿意丢掉的势力范围。

而“穿心”计划早已泄露,自己军队的每一步都牢牢掌握在毛泽东的手中,即便大军将石家庄团团围住,也难以收到奇效了。

10月31日凌晨,三纵的增援兵力日夜兼程,提前1天到达距石家庄70公里的沙河,在正面构筑防线,化解了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燃眉之急!

而傅作义的前线总指挥郑挺锋得知自己的堂弟郑庭笈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灭,心情十分悲痛,完全丧失了斗志,竟向傅作义请假,理由是母亲病重。

这时,傅作义对这次偷袭行动的信心开始动摇了。

9.第四封电讯

10月31日,毛主席看到傅作义仍然认不清形势,一意孤行,于是写下了第四封电讯,开始“点拨”傅作义。

在这封电讯中,毛主席这样写道:

……蒋介石最近时期是住在北平在两个星期内,由他经手送掉了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三支大军。他的任务已经完毕,他在北平已经无事可做,昨日业已溜回南京……

……这里发生一个问题:究竟他们要不要北平?现在北平是这样的空虚,只有一个青年军二○八师在那里。通州也空了,平绥东段也只是稀稀拉拉的几个兵了。总之,整个蒋介石的北方战线,整个傅作义系统,大概只有几个月就要完蛋,他们却还在那里做石家庄的梦!

这封电讯发出后的第二天凌晨,傅作义就放弃了当初信心满满的“穿心”计划,命令他的部队迅速返回北平,因为那里才是他必须要守住的地方。

至此,毛主席导演的这场“空城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世界军事史上,开创了军事与政治结合、枪杆子与笔杆子并用而取得重大胜利的先河。

1000多年前诸葛亮弹琴退司马懿的“空城计”是假的,但是却被人们传诵了1000多年;而毛主席凭四篇文章退10万大军却是真的,更应该被后人谨记。

诸葛亮空城计是真实的吗(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假的)(13)

毛主席退敌的电讯稿手稿

但是,此次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毛主席利用新闻稿揭露敌人阴谋,给敌人造成心理压力是成功的一个原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是及时调兵增援,没有强大军事力量做后盾,“空城计”恐怕也不能成功。

还有那些隐秘战线上的英雄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及时而准确的情报,后果也可能并不会如人所愿。

总之,在我们赞叹毛主席伟大的指挥能力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背后那些默默无名的英雄们,也正是我们团结一心,朝着一个光明的未来砥砺前行,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