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心语:理想的学校与学校的理想

说明:笔者认为,应把学校办成理想的学校,理想的学校应有学校的理想。办理想的学校,学校举办者、学校管理者(校长)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经过认真思索,我把自己在做校长期间实践的体会、学习的收获整理出来,形成了理想的学校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供同仁们参考。

理想学校教育演讲稿(理想学校的幼小教育衔接⑿)(1)

理想的学校与学校的理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想的学校是体现着未来发展方向的学校教育的实践,它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学校的理想是上升到哲学层面上的思辨,对现实的学校有着导向的作用,但它不是学校的现实,而是学校的未来。

一、理想的学校应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学校⑴

二、理想的学校应是宏扬中华美德的学校⑵

三、理想的学校应是综合开放式学校⑶

四、理想的学校应是学习型学校⑷

五、理想的学校应是由理想成员组成的学校⑸

六、理想的学校应是科研主导的学校⑹

七、理想的学校应是各类系统有机融合的学校⑺

八、理想的学校应是“可持续发展”的学校⑻

九、理想的学校应是“出名学生、名教师、好经验、名学校”的学校⑼

十、理想的学校应是健康的学校⑽

十一、理想的学校(名校)的标准⑾

教坛心语:理想的学校与学校的理想

——理想学校的幼小教育衔接⑿

教育衔接是指学生由幼儿园升入小学,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升入高中后,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作为学校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重视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衔接。在实际工作中,衔接问题并没有引起校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家长更是如此),更多的校长考虑的是怎样把本学段教好,而把“衔接”去作为质量上不去的借口。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校,千方百计地网罗好学生,到学段结束却出的优秀学生很少。我认为忽视“衔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怎样做好衔接工作呢?

每逢新学期来临,许多适龄儿童进入新的环境学习。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过的是一种相对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进入小学后,接触到的是生疏的环境、陌生的人与事,一时不容易适应。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教师、家长除了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

一、让学生(孩子)熟悉学习环境

教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带学生(孩子)在学校里走走看看,认识任课教师,结识新同学,教育学生尊敬教师、团结同学,熟悉新环境,消除陌生感。

二、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

学生(孩子)在幼儿园时大多以活动、游戏为主,学习很松,时间要求不严,而一旦进入小学后,许多学生一时还不能适应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有的学生甚至无法适应每节40分钟的正规上课。这时,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教育孩子要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其他规章制度,养成早睡早起、生活有序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教师应教育学生(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刷鞋洗刷、收拾房间、整理学习用品等。由指导到检查督促直至最后让学生(孩子)独立去做,这样不但培养学生(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使学生(孩子)从中学到本领,增长才干。

四、给学生(孩子)创设良好环境

入学后作为家长不要一味地追求孩子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应该为孩子创设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他能愉快地生活、学习,努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五、培养学生(孩子)认真地学习习惯

教师和家长应教育学生在上课时要集中精神,注意听教师讲课,认真完成作业,不拖拉、不抄袭。如果在检查作业时发现有错,也应启发他自己改正,不要由家长包办代替,注意培养学生(孩子)勤奋好学的习惯。

理想学校教育演讲稿(理想学校的幼小教育衔接⑿)(2)

(蒋振远在中美教育研讨会上和美国佛蒙特大学教授珍妮特〈Jenny〉在一起)

●作者简介:蒋振远,中共党员,中学特级教师,“适时施教”理论创立者,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墨子研究学者。曾任:中国西部教育顾问,中国教育学会“高效阅读”课题组特聘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适时施教”课题组组长(课题批准编号:13010488B ),山东滕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从教50年,精心致力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多次承担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有着丰富的理论建树和创新实践经验。主要论著:《适时施教的艺术》、《二十一世纪的育人要略》、《墨子教育思想解读》、《墨子寓言故事选》、《新课程背景下适时施教的艺术》、《适时施教的感悟》、《墨子教育新论》等。第一个提出墨子为世界首倡“义务教育”的观点,编著的《墨子箴言九十条》、《墨子寓言故事选》填补了墨学研究的空白。现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研究(适时施教)”(课题编号:中基课2016197)课题组组长,中国墨子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适时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理论研究,墨子思想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