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小的时候,手表是名贵的稀罕物,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全村几百号人没有几个戴手表的。能够戴得起手表的,基本都是吃国家饭的上班族,比如我的父母。

手表出厂多长时间为库存表(我曾经戴过的手表)(1)

那时候,戴着手表晃来晃去,人们很羡慕。偶尔碰到有人问几点了,看看表告诉人家,也很自豪。甚至有人故意摞起袖子亮出手表招摇过市,生怕别人不知道。

虽然父母都有手表,但是我不能戴,表带太长,也戴不了。有时候晚上,我好奇地戴上妈妈的手表过过瘾,空空框框的,一不小心就甩了出去。

那时候,我们家里有马蹄表,可以看时间,但是马蹄表很不准,过一段时间就要校对一次,调整一下时间。而且,马蹄表只能在家里看,下地干活或者出门的时候不能带走。记得当时下地的时候,姥爷总是抬头看看日头,说是晌午错了,就该回家了。没有手表的时代,大都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休闲生活。

为此,我常常想,我什么时候可以戴上自己的手表呢?可是,在那个生活贫困的年代,是不可能给小孩子买手表的。买不了没有关系,我们有办法,画一个还不行吗?于是,我找来一个和手表一样大的瓶盖扣在手腕上,拿出圆珠笔围着瓶盖画圆圈,接着圆圈,再画上四条横线当表带,随后圆圈里面再画上密密麻麻的竖线,写上数字,一块手表就做成了。这样的手表虽然不会走,但我依然很高兴,赶紧跑出去和小伙伴们显摆。看到我的手表,小伙伴们纷纷效仿,也都画了手表。我们满街跑,故意问几点了,小伙伴随意回答一个数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七十年代初期,我们村办了一个电器厂,就在我们村学校的南侧。电器厂有个张师傅,是总工程师,南方人,文质彬彬的很有学问。张师傅在我们家后面住,进进出出、来来往往,常常与我擦身而过。张师傅脖子底下总是戴着一块怀表,掏出来看时间的时候,金光灿灿的,十分耀眼。我感到很神秘、很羡慕。

手表出厂多长时间为库存表(我曾经戴过的手表)(2)

1980年,我在雄县中学读书时,妈妈花一百二十元钱给我买了一块上海牌全钢手表。那时候,高中生戴手表的寥寥无几。戴上自己的手表,我感到很兴奋、很自豪。但是有一点我始终讳莫如深,那就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只会看小时,不会看分钟,所以别人问我时间的时候,我只能告诉大约的钟点。后来,经过多方面的求教和学习,我才真正懂得了看表。

这块表,我一直戴了八年。1988年,在同学的怂恿下,我到昝岗亨得利钟表店花了一百七十块钱买了一块双狮牌自动手表。双狮手表不用上弦,还有日期、星期,比以前的上海表好多了。

1998年的时候,我有了第一部手机。手机上都带着时间和日期,手表没有了实际意义,从此,我把手表锁进抽屉。不仅我不戴手表,整个社会戴手表的也越来越少了。

后来,进入新世纪,又有许多人热衷于戴手表,但都变成了高档的名牌手表,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手表不再是为了看时间,而完全变成了一种装饰,一种象征。

现在,我虽然不戴手表了,但还是非常怀念过去戴表的岁月,我戴过的所有手表现在都完好地保留着。每次翻出来摆弄的时候,都感到激情澎湃,爱不释手,充满了温馨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