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如花北土(北土孽海如花二十一)(1)

第二十一章01

郭守望清楚地记得,40多年前,那时候自己才十几岁。父亲每日跟着村里一位叫袁春海的前辈打下手一起做豆腐。

说起袁春海,不得不提一提此人。他不仅豆腐做的好吃,还是村里第一位共产党员,曾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袁春海加入八路军,之后一直在家乡做敌后抗日工作,为了方便获取日本鬼子的情报。他夜里做豆腐,白天推着小车走街窜巷卖豆腐,深入日伪据点,暗做侦察工作。

1943年春,一支抗日部队想要从黄庄穿过东考(东明---考城)公路西进,为了让部队顺利通过公路,袁春海接到的任务是:尽快摸清黄庄据点以及黄庄岗楼上的情况,以便抗日部队能及时穿过东考公路。

袁春海平时没有去过黄庄,当时情况紧急任务重,去卖豆腐已经来不及。忽听到伪乡长要到黄庄据点交涉送粮食的事情。作为一乡之长怎可以走着过去?他便自我推荐说:“我推乡长去吧!”乡长一看是老实巴脚的袁春海,很是乐意。

午间时分,袁春海推着伪乡长进了就黄庄据点。由于对黄庄环境不熟悉,当天打探到的情况并不够多。第二天他又借送粮的机会,推着粮食车进了据点。可汉奸不讲理,嫌送的粮食太少,由不得他有任何解释,将他暴打了一顿关押起来,一连三天都没给他一口饭吃。

他在监狱里并没有闲着,通过观察、探听,又与同屋关押的老百姓交谈,了解到伪军大部队在黄庄村内,而岗楼离村还有个把里路,里面也只驻扎了一个排的兵力。

三天后,乡里来人答应再补送粮食过来,袁春海这才被释放了出来。出了黄庄他顾不得挨饿,把在黄庄得到的情报及时送达了刘楼抗日区部。第二天夜里抗日队伍便占据了有利地形,围住了据点和岗楼。抗日部队才得以顺利穿过公路,平安进入东垣县抗日根据地。

1944 年初夏,袁春海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给驻扎在东明集的伪二方面军供应豆腐的机会,这对获得驻东明集的伪二方面军情报更加有利。一天送完豆腐后,他和郭真明在伪军厨房外短暂歇息时,得知第四军四十师戴心宽部准备趁农民小麦收囤之际,纠合武装向解放区焦楼、赵庄一带抢粮。得到消息后,袁春海及时上报东垣县刘楼抗日区部,为郝士廉的那场战役又立下了大功。

新中国成立以后,袁春海因是共和国的功臣,从平原省调到北京建筑机械厂任工会主席一职。三年困难时期,他又响应中央号召,返回老家支援一线农业,后来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郝士廉战役前,郭真明已通过袁春海的推荐加入了民兵连,成了民兵连的一名战士,并参加了郝士廉的那场战役,且在这场战役中击毙了多名日伪军。(原载东明县志)

那场战役后,他被点名选入主力部队,跟随大部队离开了村子。而后不久又因犯政治性错误,被部队遣返回了村里。

在部队犯错后,为了生计,郭真明又做起了豆腐营生。他把袁春海做豆腐的手艺继承的可谓滴水不漏,在那个一年吃不上一次肉的岁月里,他却把豆腐这项在百姓心里称得之为上品的菜肴,可谓做到了极致。

孽海如花北土(北土孽海如花二十一)(2)

在做豆腐这门功课上,郭真明时常一个人钻进豆腐坊潜心研究,石磨将黄豆磨到什么程度?村里五口水井哪口井水质好?一锅豆腐脑点多少石膏?他都有严格的要求,久而久之他在做豆腐上练就出了一套独门绝活。从他手中做出的豆腐,白嫩如玉,入口润滑,口感细腻。他做的鸡汤豆腐脑,更是一绝,细腻顺滑的豆腐,配入文火慢炖的老母鸡汤,再放入面泡(一种油炸面食)、大葱、八角等配料。喝起来,入口顺滑、鲜嫩可口、香气怡人。豆腐做得好,在生意上又奉承足斤足两,童叟无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愿意照顾他生意。

02

郭守望12岁时就帮着父亲一起做豆腐,15岁那年父亲跟他说:“技不压身,多条手艺多条路。你年龄也不小了,是时候跟我学做豆腐了,有了做豆腐这个手艺,等我百年后,你就能用它养活一家子人呢。”

此后,郭守望就跟着父亲认真地学习做豆腐的手艺,很快他也做得一手好豆腐。直到后来人民公社成立后,实行了大锅饭,社员分配实行工分制。村民一年到分不到几粒黄豆,他做豆腐的手艺也便搁置起来无处伸展了。

几十年后,如果不是街巷里的那声喊叫提醒自己,他一时还真想不起来自己还会做豆腐这门手艺。如果不是家里几张饥饿的小嘴等着吃饭,日子难熬。他也没有想到花甲之年,再让这门手艺重见天日。眼下这门手艺,也的确是养活一家人的最好办法。

跟郭守望一起光屁股玩耍的除了郭真好,还有另一个发小乔二栓。在大伙面前郭守望很少提起乔二栓,因为他和乔二栓半辈子都有着解不开的结。

因乔二栓人精于算计,有着不占点小便宜能憋死的脾性,人送外号“二算盘”。

今年春,二算盘在田间和郭天明为了地界吵闹起来,说郭天明多种了他家的地,非要找队长评理。郭全生来到后,见两家人吵得天翻地覆,他只能当着大伙的面,把当年分地时打下的石灰橛挖开。

灰橛挖出后,二算盘傻了眼,郭天明不仅没多有种他家一分地,相反倒是他多种了郭天明两垄地。郭天明可是不干了,吵吵说:“这两垄地是自家的,麦子的收成必须自己所有。”二算盘也是坚决不让步:“麦种自己的,施肥管理都是自己,凭啥收成归他?”

郭全生被两家吵得头晕,心一横做出判决:麦子收获后不必归郭天明,但是二算盘必须请郭天明和自己下一趟馆子。不得已,二算盘只能照办。郭全生的这一判决,为以后处理同类事件做了典范,在村里获得了众多人的赞扬,也为后来他竞选上村支书拉了不少选票。这是后话。

今年二算盘走运,种了几亩黄豆,居然获得大丰收。黄豆粒大饱满,太阳下发出金灿灿的光,十分诱人。

收黄豆的人去了一波又一波,但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原因很简单,双方前脚谈好价格后,后脚来到二算盘家里过秤时,二算盘非要逼着买家再加上五厘钱才肯出手。生意只能谈崩。

说起他和二栓半辈子的恩怨,还是和当年二算盘拿黄豆跟他换豆腐有关。

那些年,日子过的清苦,家家都精打细算过日子。郭守望小本经营,做了一手好豆腐,每天推着平板车在街巷里卖豆腐。

孽海如花北土(北土孽海如花二十一)(3)

那天,郭守望刚转悠到二算盘家门口时,见他端了一碗黄豆走了出来。

郭守望见二算盘来了,知道他打小爱占小便宜,为了在秤上不出现差错,称黄豆时,特意将秤坨给二算盘往外拨了秤星儿,压低了秤杆,秤砣还差点掉在地上。称豆腐时,郭守望又特意多给了他一两豆腐,往里拨了秤星儿,抬高了秤杆。让二算盘看秤星时,秤杆还差点撅了他的脸。

二算盘笑眯眯地接过豆腐转身走了。片刻后,还没等郭守望推着车子走出胡同,二算盘又端着豆腐匆匆赶了过来。

“守望兄弟,咱做生意可不能这样,你让我看秤看那么细致,最后还是给俺缺斤少两。你说,你这是安的什么心?咱俩怎么说也是发小,这要是换了别人,还不知道你要怎么坑人家。”二算盘骂骂咧咧着。

郭守望看了一眼碗里的豆腐,清晰地斜切刀痕。很明显,这是二算盘慌张之下切掉豆腐的印痕,他没有过多的解释,说了句:“行了,我知道了。”又重新切了一块放到碗里,推着豆腐车走了。

此后多年,郭守望再也不卖给二算盘豆腐。

03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不是计划生育,儿子超生交了不少社会抚养费,家里的日子一度紧巴起来,他也不可能想起来再去做豆腐。

可问题是,今年自家没种黄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邻里的黄豆都早已卖掉,只有二算盘家的黄豆因价格屡次谈不拢还没有出仓。解铃还须系铃人。又是为了豆腐的事情,他不得抛弃两人几十年的恩怨,求他帮忙借上几斤。

郭守望刚想踏入二算盘家门时,看见做买卖的含糊(中间人)郭旺一只肩上扛着胳膊粗的杆秤,一只手提拉着秤砣,和另外两个人从院里走了出来。郭旺嘴里骂骂咧咧着:“昨天谈好的价钱,今儿又变卦,差一厘半分的,能差几个钱?”郭守望一看就知道,今儿这单生意又没有谈拢。

孽海如花北土(北土孽海如花二十一)(4)

送走了这波人,二算盘还伸着鸭子似的脖子喊着“慢走哈,想好了再来。”

二算盘送走人后,正打算关院门时,看见郭守望站在自家园门口:“哟,稀客嘞!什么风把守望兄弟吹来了,进屋坐?”

郭守望没想到二算盘能先跟自己搭讪,本来他都想好了先怎么开口,不料二算盘先入为主,他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栓哥,俺站这儿就行。当年日子都过得清苦,哥您也别介意。今儿来,俺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跟您道个歉,您宰相肚里能撑船,别跟俺计较当年的事。”

“知道你是个无事不登门的人,说吧,找我啥事?”二算盘问。

郭守望听他说了这句话,也不再拐弯抹角:“俺来是想跟你借点黄豆。”

“啥?”你啥意思?”二算盘有些愤怒。

“你看这两年俺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俺不是有做豆腐这么个手艺么,俺是想重新捡起来…”

没等郭守望把话说完,二算盘接了茬:“我就说嘛,你腚沟子里保不准憋着什么屁的?真叫我猜准了!”

为了打消二算盘的顾虑,郭守望赶紧接了句:“老哥你放心,我周转过来马上还上。”

二算盘想起郭守望当年的做法,本不打算借黄豆给他,不过一想起他那白嫩润滑,口感细腻的豆腐。二算盘的口水在嗓子眼里上下翻腾,他没想到自己都要到入土的年纪,还能尝到老东西的手艺,当然,愿望能不能实现,就看这黄豆自己借还是不借了。

他心里很清楚,当年的事情完全是怪自己。郭守望如今能低下头找上门来,也是迫于无奈,如有其它办法,他也不可能找到自己。

二算盘借坡下驴,既然他有求于自己,也为了一泄当年心头之恨,不如晾一晾他,也让他知道被人拒绝是什么滋味。

他并没有急着去拒绝郭守望,而是故作镇静了一阵子。同时他脑子并没有闲着,而是盘算着一件事:“有什么法子,自己既能吃上豆腐,又能捞到点好处。”

郭守望见他一直沉默,想着借黄豆的事可能黄了,便打算离开。

当他正要转身离去的时候,二算盘开口了:“要不这样老弟,我借你20斤黄豆,咱按照一斤黄豆2斤半豆腐的价钱,你每天送几块豆腐到我家里,一直送到咱兑完黄豆帐为止。这样你我都不吃亏,我也不用担心每天吃不到你这老东西的豆腐,你看如何?”

郭守望听后脑袋大了:“一斤黄豆才出两斤豆腐,今儿这老头张口要两斤半, 明摆着狮子大开口,心黑啊!”

可是,郭守望一想到家里目前的状况,也只好委曲求全了。

04

一晃几年过去,大女儿上了小学,小女儿也将近4岁。几年当中,郭守望把做豆腐的手艺又滴水不漏地传给了郭家兴。晚上郭家兴也很少出门,呆在家里帮着父亲做豆腐,郭守望每天早起,推着豆腐摊走街串巷卖豆腐。郭家兴白天忙碌地里庄稼。收入也算细水长流。加上近两年风调雨顺,庄稼连年丰收,家里的苦日子在摸爬滚打中逐渐好转起来。

近两年,棉花价格一路上涨,郭家村也开始大面积种植起棉花。每年收获完地里的西瓜,套种的棉花接受夏雨的滋润,太阳的关怀,疯了似的往上生长。

孽海如花北土(北土孽海如花二十一)(5)

适逢当年全菏泽市辖区内的棉花都发生了严重的虫灾,遍地的棉铃虫好似从空气里变出来,又像是地里钻出来。它们爬满棉叶,爬满盛开的棉花朵,爬满幼嫩的棉桃。硕大肥壮的棉花叶子,一夜间让棉铃虫咬的七零八落,惨不忍睹。幼嫩的棉桃上布满了叮咬的豁口。这还不解气,棉铃虫又把棉桃当做天然的安乐窝,它只需要在棉桃上打上几个洞口,便可以在避风遮雨的房子里吃喝玩乐,享受幸福生活。

村民们眼看着棉花被小小的棉铃虫糟蹋成绝产,心有不甘!一箱一箱的农药往家里搬。“1605”、“六六粉”、“敌敌畏”、“敌杀死”等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剧毒农药,一遍又一遍可着劲往棉田里喷洒。产生了抗药性的棉铃虫面对村民们喷洒的农药,把它当成村民们给自己敬奉的老酒、献的凉茶,玩的欢畅、喝的甚酣。眼看着棉桃一个个溃烂落地。操碎心的村民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害,也是无计可施。

正当村民们望着棉花无奈时,听说镇上引来了一种叫“万灵”新药,反应效果很好。消息一经传出,村民丧失的精神头又重新振奋起来。进而引起一阵强大的轰动效应。村民灭虫心切,一窝蜂的跑去镇上抢农药。

不知是棉铃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还是药物本身具有宣传虚头。棉铃虫没打死多少,却因夏季天热,农药又是剧毒,且村民们的文化水平又不高,不懂得如何防护自己的身体,导致不少农民中毒进了医院。

村里每日都有消息传出,今天又有谁被中毒送医院抢救了。一时间,保庄稼和保命成了村民们难以抉择的问题。毕竟是一季的收成,百姓靠它养家糊口,谁都不忍心放弃。只能铤而走险,冒险搏上一搏。

郭家兴听说了这个特效药后,也决定去镇上买几瓶回来试试效果。

当日,镇上恰逢集会,郭守望跟儿媳带着孙子去镇上摆摊买豆腐脑了,因中毒的事情时有发生,临走时郭守望千叮咛万嘱咐郭家兴,喷洒农药一定注意安全,便拉着豆腐摊走了。

孽海如花北土(北土孽海如花二十一)(6)

七月的天气,骄阳高挂,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燥热的空气如火烧的蒸笼。没有一丝风,空气中四处弥漫着闪烁的荧光。

因家中无人,郭家兴只能把小女儿带在身边照顾。去棉田的路上,父女二人一路上有说有笑,小女儿还给郭家兴唱起了爷爷教她的《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

棉田很快到了,郭家兴配好农药后,叮嘱女儿待在车旁玩不许到处乱跑,自己小心谨慎地给棉花喷洒起农药来。

两亩地的棉花,郭家兴反复打了两遍,足足打了一上午。天气也越来越热,小女儿在路边也玩累了,闹着要睡觉。郭家兴只好找来一个破旧麻袋铺垫在棉地里的阴凉处,让女儿躺在上面休息。

因着急撒完农药赶回家,郭家兴并没有在意幼小的女儿,是否抵抗得了农药的剧毒。小女儿在刚打完农药的棉花下,吸入了太多的毒气,等他洒完农药回来,打算喊醒女儿回家时,却发现女儿口吐白沫,不知何时停止了呼吸。

女儿的离世让一家人悲痛万分,多年精神正常的红梅,受到严重打击,一言不发,躲在屋里好几天。

历经一段时间的悲伤后,一家人从悲痛中慢慢走了出来。郭家兴失去小女儿后,发誓从此再也不种棉花。

然而殊不知,小女儿的死,只是一家人不幸的开始。

(未完待续)

孽海如花北土(北土孽海如花二十一)(7)

作者: 郭保栋,笔名:北土,山东菏泽人。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报刊、杂志以及各大网络文学平台

壹点号心梦文学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