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五岳真形图》在前期道教经典中令人瞩目 , 主要因为它和《太平经 》一样 , 以“ 五行为本 ” , 是早期道教五行思想 的代表作之一 。

道教五大观之一(解密五岳真形图)(1)

最早出现"五岳真形图"记载的是古代文献《汉武帝内传》:

“﹝武帝﹞问:'此书是仙灵之方耶?不审其目,可得瞻盼否?'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羣灵,尊奉亲迎。”

道教五大观之一(解密五岳真形图)(2)

五岳

首先 , 五岳代表五方:

“ 五岳各有所部 , 东方之则属东岳 , 其西岳 、南岳 、北岳亦同 , 唯平地江河淮水及中央之山陵皆统中岳之部也 。 ”

道教五大观之一(解密五岳真形图)(3)

其次 , 与五色有关:

“东岳泰山君服青袍 , 戴苍碧七称之冠 。 南岳衡山君服朱光之袍 , 九丹日精之冠 。中岳嵩山君服黄素之袍 , 戴黄王太乙之冠 。西岳华山君服白素之袍 , 冠太初九流之冠 。北岳恒山君服玄流之袍 , 冠太真冥灵之冠 。 ”

道教五大观之一(解密五岳真形图)(4)

青 、朱 、黄 、白 、玄 五色按阴阳五行说 , 与木 、火 、土 、金 、水有关 , 太乙 、太 初等亦常见于五行说中 , 而五岳山神则代表着五方五行 ,这在后来道经中可谓比比皆是 。

道教五大观之一(解密五岳真形图)(5)

《枕中记 》:

“ 太昊氏为青帝 , 治岱宗山领项氏为黑 帝 , 治太恒山祝融氏为赤帝 , 治衡霍山轩辕氏为黄帝, 治高高山 , 金山氏为白帝 , 治华阴山 。 ”

《太上灵宝五符经 》:

“ 五行亦为五帝 , 亦为五曹 , 上为五星 , 下为五岳 , 内为五王 , 外为五德 , 升为五云 , 化为五龙 。 ”

意义

道教认为,气通过阴阳五行的变化而生万物。而天地人本为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共同在阴阳中变化。

道教五大观之一(解密五岳真形图)(6)

一方面,“天有三皇五帝,三王五霸,地亦自有三皇五帝,三王五霸,人亦自有三皇五帝,三王五霸也。”

这里所说地之五帝,其都是五岳之神。五岳在气与五行关系中的重要性已隐然可见。

道教五大观之一(解密五岳真形图)(7)

另ー方面,“神人者象天,天者动照无不知。真人者象地,地者直至不欺天,但顺人所种不易也。仙人者象四时,四时者变化凡物,无常形容,或盛或衰。道人者象五行,五行可必ト占吉,长于安危。圣人者象阴阳,阴阳者象天地以治事,合和万物,圣人亦当和合万物,成天心,顺阴阳而行。贤人象山川,山川主通气达远方,贤者亦当为帝王通达六方。”

道教五大观之一(解密五岳真形图)(8)

人文和天地的一致性,山川也和阴阳五行一样反映人间生存和合的真谛。天地山川之所以能表现生生不息之理,也是因为他们本身是在四时五行的变化中生成,所以它们的“象”要反映的必然是一种玄理,而非简单的外表。

道教五大观之一(解密五岳真形图)(9)

从道教看,山水草木与人一样。气之浊者为体,气之精者别为灵。地上山各异,自有自然元气阴阳。五岳既然分别代表着五行之气,那么也应有各自对应的“象”,即“五岳真形符”。

道教五大观之一(解密五岳真形图)(10)

作用

《太平御览》中认为,五岳真形符是一种“灵飞之符”:

“夫一人之身,天付之以神,地付之以形,道付之以气……身以道为本,岂可不养神固气。以全尔形也。形神俱全,上至所贵。王母命上元夫人出八会之书,五岳真图,五岳六甲灵飞之符,凡十二事以授(汉武)帝。”

道教五大观之一(解密五岳真形图)(11)

《抱朴子》中记载,五岳真形符是道士入山护身符:

"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其山中鬼魅精灵、虫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

道教五大观之一(解密五岳真形图)(12)

但是,五岳真形符真迹已不可考,也终不得而知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