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与品鉴交流(话说靠谱与收藏)(1)

,基本的含义是指按照事物的类别或系统编排记录。如年谱、家谱、泉谱等等。换言之,谱是一个可参照对比的标准系统。

靠谱,是从“离谱”衍生出的反义词,表示可靠,值得相信和托付的意思。换言之,许多时候事物符合“谱”上的标准,即表示可靠和值得相信。

而在收藏中,尤其是在古泉的收藏中,泉谱是一个标准的参照对比系统,藏品与谱载图文符合,称之为“靠谱”,亦是这个意思。当然,就泉谱而言,其虽为标准体系,但是,由于古泉的特殊性,编制泉谱人的眼界知识局限等,其不可能将千百年来的古泉都录入谱中,因此,我们所喻指的“靠谱或离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是首先需要说明的。

历史以来,货币是伪仿的主要阵地。从古到今因之货币功能,伪仿而以真钱之用;近代以来收藏兴起,则以伪仿真钱示人而获利。因此,古泉收藏,所有人都会遇到真伪之品。换言之,真品乃为靠谱,伪品则为不靠谱矣。故而,古泉收藏(也包括其它收藏)最为基本的功夫,便是识别真伪,留藏靠谱(可靠可信)的东西,剔除不靠谱的东西。

上述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事实上,收藏的靠谱不靠谱,收藏到的东西靠谱不靠谱,或者说靠谱或不靠谱的概率谁大谁小,是决定收藏成功的重要标志。

由于收藏是人的一种行为,因此,在收藏过程中,其对藏品的认识便必然要受到许多主观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对藏品靠谱不靠谱的结论。

对于此,有人将靠谱作为一种衡量度来解释,并且列出了一个数学公式,愚以为,这倒确实很有意思,也不失一定科学性。故便采用其式,试着做些解读。

衡量靠谱的参数,称之为“靠谱度”,其公式如下:

K=i×a/c^2

在这一公式中,K代表靠谱度;i代表个人性格稳定程度;a代表个人能力的强弱;c代表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大小。

由该公式可以看出,靠谱度与个人性格稳定程度和个人能力强弱的乘积成正比,与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大小的平方成反比。

具体来看:

首先,个人性格稳定程度对收藏的影响。个人性格会对收藏有影响吗?这个命题似乎有点儿离谱。然,正因为收藏是人的行为,而性格对人行为的影响又是不言而喻的。

譬如,一个性格急躁的人,遇到藏品,可能缺乏必要的鉴别,不管三七二十一匆忙拿下;一个平常性格脾气波动较大的人,遇到藏品要么急于求成,要么谨慎过头优柔寡断,既缺乏谨慎,又缺乏果断;一个平时行事优柔寡断的人,人云亦云的人,无论遇到真假东西,都前怕狼后怕虎,总是希望人人都说这东西好或者不好。结果忘记鉴别真伪乃收藏之必需路径,也忘记好东西不会长久等着你。或者人云亦云,左摇右摆,没有主见。

再譬如,一个思想比较极端,看待问题很绝对偏激的人,其性格固执,甚至偏执,自己个人觉得对或不对的东西,九条牛也拉不回来;一个为人处事自以为是的人,过于相信自己,听不得半点儿不同意见;这样的性格的人,对收藏同样是消极影响较大,偏激偏执的结果往往会忽视真伪的深入鉴别。

还有一种就是不能客观对待社会生活诸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心充满矛盾的人。譬如,很典型的是,有一些专家学者,一方面疾呼十墓九空,另一方面又言民间收藏品95%都是假的,不能客观对待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兴土木所导致的古代制器大规模现身之事实,以至于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充满矛盾。

这种极为矛盾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及其行为,体现在具体收藏上,就极其容易导致黑白不分,是非不明。准确地说,这种不合逻辑的矛盾思想和行为,往往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一个人的收藏,因为这样的人通常不讲逻辑,不需要是非,缺乏客观公正,用感情认识代替科学认识。这无论在藏家和专家群体中皆不少见,可谓最不靠谱的一种体现。

显而易见,性格因素,是影响收藏成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收藏靠谱不靠谱,与思想行为及其由此产生的性格之靠谱不靠谱,关联度较高。这是因为,收藏是一个冷静客观的过程,没有客观而平和的实物实证,便容易把假的当成真的,反之也容易把真的当成假的。

其次,从公式的第二项来看,即代表个人的能力因素。所谓能力,比较容易理解。细述其可有二个方面。

一是,具备相关的知识,从而形成相应的鉴赏能力。无论什么类别的收藏,作为收藏者而言,便需要学习具备一定该类别的鉴赏知识,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识别真假和评估历史和经济价值的能力。这方面能力越高,其收藏及其藏品靠谱度则高,反之则低。有一种藏者,入行收藏时间不长,相关知识储备不足,一知半解后,就大肆否定前人、否定一切知识传承,以自己的粗浅想法,去鉴赏解释本就很清楚的认识和特征等;另一种人则是,无视自己收藏经历时短,经验火候不到的事实,以行家自居,见物即真,从不分析思考,以为天下无伪。这就是最不靠谱的一种能力弱下的行为。

二是,具备眼界的宽度和广度,从而形成另一种识别能力。在收藏的诸多能力要素中,事实上,眼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譬如古泉,坑口锈色千差万别,你可识锈,但是,你不一定能知量(大约的存世量,如多见还是少见)。而存世量,尤其是在古泉收藏中是判定价值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换言之,要知道某品价值几何,只有大概知道存世量的多少,方能判断价值。同理,要知道真伪,既要见过真品或上手大量实物,还要见识并上手过各种伪品。所以,眼界开阔,博闻广见,是鉴赏辨别能力高低与否的重要基础之一。

譬如,有这样的人可以说从来未上手见过真正的雕母或者母钱(事实是相对而言,因雕母过于罕少,精品深藏,导致绝大多数一般藏泉者皆难亲自上手一睹真实雕母的摸样特征),但是却大谈雕母与母钱,见字口高凸者皆雕母论之,见金口未开者亦皆雕母认之,原因在于其并未见过真正雕母,眼界不及而至鉴别能力不及,故而只能凭想象,做出很不靠谱的认识或者结论。还有就是有人从来未上手过真正的清咸丰镇库大钱,对它的厚薄重量、品貌等没有直观见识,以至于见其背“镇库”二字,见其钱文与谱拓相似,便认其真品。一句话,一些藏友,实际上从未见过上手真品的摸样,初见假的,往往就当成真的对待了,这实则也是不靠其谱的。

再譬如,有的藏者,尤其是一些专家,从来不去扩充自己的眼界,对别人的东西,无论真假,皆熟视无睹,任由自己的眼界所及停留在自己的早期或者某一个阶段。结果是面对新出,面对复珍,一句假的吐槽了事。还有,近年对待辽金钱币的态度,不少人本来是己无所藏,尤其是眼界不及,故而见面也认之不得,即是非常典型的眼界不及而至认知能力低下的情况。

三是,我们知道,收藏是需要投入的,除投入精力以外,主要是投入财力。一个人收藏成就的大与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投入的多少。因此,具备何种投入能力,恰恰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这个道理本来简单易懂,然而却偏偏有人不以为然,总认为,花极少的钱就能办成极大的事儿。毫无疑问,愚从来不否定收藏中的检漏机会存在,对那种认为“当今再无检漏机会”的认识,愚见一直认为是误导;同时,愚也从不否认所谓地摊也有获取真品甚至珍品的机会存在。但是,这些机会,并不是满地都有,俯首即拾。因此,不问实物如何,见泉眼开,只要是金属方孔形态的片儿,价格很低,就认为是检到了漏儿,以至于真假不分或者不分真假,收入囊中,毫无疑问,其谱往往也是很不可靠。

因此,从总体上说,过低的投入,要想得到相对很多的珍稀,概率是很小的。当然,本世纪前十来年东北所出辽金钱币,因绝大多数人不识货而至价格较低,导致一些有先见之明的藏家得以以小博大(小投入大价值),这是时代造成的特例,难以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而又靠谱的真理。

再者,外界环境干扰大小的因素。在收藏过程中,免不了自己的藏品在圈内或者大众乃至专家眼中,要有人品头论足,仁智各见。尤其是在当今,人们思想更加开放,改变秘藏观念,愿意把自己的藏品展示出来,或者拿给专家鉴定,由此导致收藏过程中来自外界的干扰因素增多。对自己的藏品,说好有之,说不好的也有之,如何认识自己藏品,便俨然成了收藏靠谱不靠谱的重要因素之一。

前述靠谱度的公式表明,靠谱度与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大小的平方成反比。外界环境干扰越大,靠谱度反而越小。这个问题的机理相对比较复杂一些。

一方面,外界说好的人多,一般表明自己的藏品靠谱的概率高。然而,事实上这也不尽然。我们知道,在藏家圈子里面,一些说好的人并不是真正的认为好,而是人情世故,捧场不伤人面子。譬如,在博客等私媒上,有人不管博主展示的东西真伪好坏,一律点赞,为的是还礼或者为自己的展示品拉人去点赞,其间不少的人是点赞无原则,亦毫不负责,所谓点赞不上税不违法,无所谓了,还能给自己拉点人气,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的情况久了,往往就像麻醉药一般,能使人昏昏然,以为自己的东西都是真的好的。这成为一种最为典型的外界干扰之一。

另一方面,与上述情况相反,自己的藏品有人言假或疑问。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是自己的东西事实是假的或者存疑的。有些则是发表意见的人观念心态和鉴别能力不足导致的不正确判断或存疑。这种情况在时下极为多见,尤其是在一些论坛上或者专家鉴定过程中,更是如此。这一现象,随着人们对自己藏品的开放态度,干扰力大增,成为影响人们收藏积极性的重要负能量(对假东西的判假是正能量)。

再一方面,在大众收藏热的情景中,如今不少藏家乃至专家,喜欢以己之好,以己之长,以己之行,去通论普度天下之藏。譬如,有人有几件藏品或者见过一些藏品,便喜欢动辄拿来做为标准器,曰真的应该咋样咋样,同一件东西,说法不一,既有标准点的不同,又有真假看法迥然不同。一句话,信息极为庞杂,在当今尤其突出。很典型的是,有人收集了数十篇关于元青花底的特征研究文章,发现其说不一,莫衷一是,不知道该信谁的。而这些林林总总的文章,确实也是各个藏家自己的心得体会,好一点的说辞客观,差一点的说辞绝对。这些,无疑都增强了收藏的外界干扰。

因此,面对这些情况,要使自己的收藏更为靠谱,一方面对外界信息要积极了解,另一方面也要增加自己的定力。通过对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自己知识的积累和收藏实践的深入进行,在海量信息的背景下,增强辨析能力,去减少各种来自于外界环境的不良干扰,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定力,这样才能使收藏的靠谱度得以真正稳准。

显而易见,从这些许分析描述来看,上面所说的靠谱度公式,确实有点儿靠谱。在现实中,还有很多事例,可以说明问题,在此也不一一例举。总而言之,要使得自己的收藏靠谱,更需要我们节制或者剔除不良性格,保持或者培养自己对一切事物稳定平和且又客观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努力谦虚的学习相关知识,开拓眼界,量力而行,从而方能使自己的收藏更为靠谱。

一言以蔽之,靠谱的收藏,准确说是靠谱度高的收藏(天下无人可做到百分百靠谱,愚自己亦不例外),首先取决于靠谱的理念和行为,一个思想趋向极端主义、性格趋向于偏执的人,心胸趋向于狭窄的人,患得患失的人,无主见无节制无节操的人,是不大适合搞收藏或文物鉴赏的。


收藏与品鉴交流(话说靠谱与收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