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家里都会挂一个挂历,挂历就是用来记录日期的,依据的就是历法。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计时工具,只能依靠自然规律计时。有些人看太阳记时,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有些人看月亮计时,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就是一个月;还有些人两个都看。


这样就形成了三种历法:看太阳的叫做太阳历法;看月亮的叫做太阴历;既看太阳又看月亮的叫做阴阳合历。我们的传统农历就是阴阳合历。

公历的起源和变化

地球赤道平面和黄道面有一个夹角。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平面称为黄道面,地球在黄道面上公转时,同时还在绕着地轴自转,而且,地球的自转轴并不是垂直于黄道面,而是与黄道面夹66.5度的角。


人们把太阳高度往复变化一次叫做一年,一年其实就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圈。很早以前,天文学家就通过各种方法测量到:一个回归年的平均周期是365.2422天,也就是365天5小时42分46秒。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名字(农历就是阴历吗)(1)

公历的形成就要推到2000多年以前,古罗马共和国独裁执政官、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儒略·凯撒按照天文学家的建议,把一年分为12个月,单数月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 月为大月,每个月31天;双数月四月、六月、 八月、十月、十二月为小月,每个月30天。


二月比较特殊,古罗马人认为二月是不好的月份,有种说法是二月是用来处决犯人的。所以凯撒规定二月在平年只有29天,每四年设置一 个闰日,二月为30天。


这样一来,平年共有365天,闰年共有366天。这个规则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实行,成为 “儒略历”


按照儒略历,八月只有30天,是小月,这与伟大的奥古斯都的称号不相称。于是元老院从二月中再拿出一天,放在八月,这样平年的二月只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而八月就变成了大月,有31天。


每4年设置一个闰日的方法也不能严格符合地球的回归年。因为每个回归年实际上是365.2422天,比365又1/4天少了0.0078天。


在1500多年的时间里,儒略历与实际的回归周期已经相差了十来天,如果纪年数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这一年才是闰年。

中国传统农历

我们经常说的二十四节气是明显的阳历特征,而初一、十五等说法则是阴历的特征。为了调和阴历和阳历,中国农历设置了闰月,就会造成每年的时间长短各不同。


在冬天,太阳光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低,立起的杆子形成的影子比较长,人们就把影子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冬至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名字(农历就是阴历吗)(2)

在夏天,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立起来的杆子形成的影子比较短,人们就把影子最短的那一天定为夏至。按照影子长度的不同,人们就可以定出二十四个节气 。


冬至表示的是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刻,一般并不在正午,所以每年冬至影子的长度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经过长期的观测和计算,找到了一种测量冬至时刻的方法。再通过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祖冲之推算出一年的时间是365.2428天,相比于现代人们精确测量出的365.2422天,仅相差不到一分钟。


中国自古就有阴阳调和的思想,农历采用闰月的方式进行了地球和月亮的周期,使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农历年和公历年几乎保持一致,保证了中国的新年总是在冬季差不多的时间出现。农历基本的做法是“19年7闰”,即在19年中插入7个闰月。


按照阳历,一年365.2422天,19年就有6939.6天。按照阴历,每个月29.53天,一年12个月,19年共计6732.8天,阴历比阳历少了206.8天。而七个阴历月是29.53天×7=206.7天,刚好可以补足二者的差别。

所以只要在19年中插入7个闰月,就刚好可以补足二者的差别。

为什么每年春节日期会有变化?

如果一个农历年中没有闰月,那么一年由6个30天的大月和6个29天的小月构成,一共354天,比公历平年365天少11天,因此下一年的春节就比今年的春节提前11天。

但是如果某年是农历闰年,就会增加29天或30天,农历年变为383天或384天,比公历一年多了18天或19天,于是春节就会滞后了。

如果想过两次春节,也不是没可能,只要这一年是闰正月就可以。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名字(农历就是阴历吗)(3)

上一次的闰正月是在1640年,那一年李自成的农民军还在和明军厮杀。

下一次的闰正月是在2262年,离现在还有243年。想到可以过两个春节,心里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呢?!(只可惜我们等不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