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上映2天,票房破亿。

口碑方面褒贬不一,豆瓣评分,及格水平。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断·桥》好不好,见仁见智。

今天不聊我对这部电影的直观感受。

只想聊一下在这部电影里,有没有值得玩味的细节。

注意,以下内容全是剧透。

01

角色的名字暗示了这个人物的两面性。

范伟饰演的朱方正,名字带有“方正”二字,但行事一点也不“方正”。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1)

他是全片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值得单独拉出来放到后面聊。

再看下一个反面角色,菊怀义。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2)

怀义,顾名思义,心怀正义。

但他干的全是毫无情义之事。

大桥建造,他中饱私囊。

面对上司朱方正,他也留了一手,一直用微型摄影机录下朱方正的犯罪证据。

以防万一。

接下来我们看下正面角色的名字。

闻亮。代表正义的一方。

正直、善良,不屈服于权势。

敢于对腐败现象说不,面对金钱诱惑不为所动,坚持向上级举报。

然而却落得了全片最悲惨的下场。

被混凝土活埋。死后还要被造谣私生活不检点。

八年过去方才沉冤得雪。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3)

他这一生,似乎从未感受到光亮的时刻。

闻晓雨。

晓,是天刚亮的时候的意思。

故事的发生地黄雀市,一直在下雨,潮湿、压抑。

直到大结局,天空才放晴。

预示着黑夜终将过去,黎明的曙光照耀大地。

站在阳光下的晓雨,终于迎来了重生。

张清冬。

逃亡八年,改名为孟超。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4)

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改这个名字。

后来查了字典才知道,孟字,除了作为姓,还可以指在兄弟姐妹排行的次序里代表最大的。

虽然孟超最后的自白,说自己不期望还有来生。

但是,如果真有来生,他应该希望自己是哥哥,姐姐可以成为自己的妹妹。

这辈子他没能守护好姐姐,希望下辈子可以。

唐大哥。

整个腐败案的最终BOSS。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5)

朱方正对他,是左一句大哥右一句大哥。

如果你有留意字幕你会发现,电影的英文字幕,用了“Mayor”来指代唐大哥,变相提前剧透了唐大哥的市长身份。

也让观众意识到,朱方正只是整个腐败案里的冰山一角。

人外还有人。

宋雅美。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6)

这个第三者,在闻亮前妻嘴里,是“雅个屁,美个锤子”。

等到闻晓雨去歌厅见到宋雅美时,她的浓妆艳抹,跟美和雅完全不沾边。

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一个细节。

闻晓雨翻出宋雅美的钱包,里边有一张她跟父亲上大学时的合影。

原来,宋雅美也有过单纯美好的模样。

那个笑容,配得上美丽、配得上优雅。

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才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电影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你越想越会觉得唏嘘。

哦对了,当时第一眼我真没出来是万茜。

另外,电影里唯一一个没有名字的角色,是闻亮的前妻。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7)

因为,她就是当下社会里劳碌女性的缩影。

02

说完角色的名字。

我们具体聊一聊其中几位。

印象最深的,自然是被大家吹爆的由范伟老师饰演的朱方正。

可以说,范伟老师凭一己之力,挽救了后半段因为真相,早早揭晓而提前泄气的剧情。

朱方正这个角色也是全片塑造得最饱满的角色,没有之一。

范伟老师演这种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的角色已经炉火纯青了,好几个镜头让人看得后背发凉。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8)

甚至,范伟老师自己演完,当天睡觉就做噩梦。

直言“太吓人”。

不是行凶的戏份,而是一个笑容。

就是大雨之中出现的那个笑容。

电影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让“狼人”朱方正藏到最后。

反而通过各种细节暗示,他就是那个游走于善恶之间的中间人。

大桥断裂后,群众上访要讨个说法。

朱方正安抚群众的时候,情真意切、一副为民请命的父母官模样。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9)

群众走了之后,当旁边只剩下秘书时,朱方正立刻板起脸,眼神略过一丝邪性。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10)

在官场上,朱方正总喜欢引用曾国藩的话来给下属上课。

历史上的曾国藩,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善于讲“道德”说“仁义”。

但朱方正喜欢曾国藩,更像是“叶公好龙”,做做样子。

朱方正的客厅挂着一面“淡泊明志”的牌匾,和他的贪污腐败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外,他所住的江景房,刚好可以看到那座断桥。

他说他害怕看见闻亮,但他这八年来,天天都可以看到闻亮葬身的地方。

而他,还能在阳台淡定地抽烟。

你说,他对闻亮真的有半点愧疚吗?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11)

而且,闻晓雨潜入他睡觉的书房,朱方正呼噜打得满天响,哪有一点睡眠障碍。

自己明明双手沾满鲜血,家里却还敢供着佛像,熏着艾条。

自欺欺人地以为这样可以清除自身的罪恶。

剧情越往后,越是能看到朱方正的老奸巨猾。

他似乎早就预判到警察迟早会找上他,在和警察交谈的过程中,把自己塑造成慈祥父亲被无知养女欺骗的形象。

七情上面的表演,身为妻子的张慧都看不下去了。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12)

作为朱方正的妻子,张慧知进退,懂分寸,以练“八段锦”作为宣泄口,压抑心中的情绪。

为了荣华富贵和儿子的前途,她选择对枕边罪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后爆破那场戏,在生死关头的时刻,朱方正对着孟超一顿输出:流浪狗、穷小子、小流氓等字眼。

很多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很好笑,认为台词设计有问题,在如此严肃的气氛下,角色不应该说这样的话。

但我反而觉得,到了这一刻,朱方正终于不用装了。

以前他是伪君子,但其实他是真小人。

之前还有一个细节,他要求下属讲普通话就可以看得出来,朱方正一直试图掩盖自己内在本质。

他本身就不是什么高雅之人,但身处高位,他得努力维持高雅形象。

朱方正对闻晓雨,不能说一点感情都没有。

他邀请闻晓雨前来给自己庆生,也是动了恻隐之心,没有第一时间给闻晓雨准备沾有毒液的红酒杯。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13)

当得知闻晓雨的决心后,他便起了杀意。

把闻晓雨和闻亮的雕塑绑在一起,打算一同沉江。

为了自己,他可以牺牲所有人。

闻晓雨这个角色,本应该是整部电影里形象最丰富的。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14)

然而却成了被大家集火吐槽最严重的一个。

明明有着朱方正一切犯罪证据的U盘,却不报警。

观众对此事百思不得其解。

闻晓雨的感情线和内心的纠结,本应该是最复杂,最吸引观众的,最能体现人性和道德之间的拉扯。

我不知道是剧本的问题,还是马思纯没有演出来。

她对父亲闻亮,既有恨也有爱。

小的时候从母亲嘴里听到父亲出轨的消息,那个时候的闻晓雨多少也对父亲抱有恨意。

直到父亲尸骨曝光,闻晓雨由恨转怀疑,她会觉得是不是当年错怪了父亲,父亲并没有跟情人私奔。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15)

闻亮到底有没有出轨,电影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更像是一个“薛定谔式”的存在。

朱方正在工地里跟闻亮大喊“你屁股的屎不是我帮你擦的吗?”

但闻亮说的是“我和她的事早就说清了。”

我更倾向于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友达以上,发乎情止乎礼。

但在外人的眼里他们两人就是有一腿。

也许是朱方正擅作主张把宋雅美给弄走。

电影对于闻亮和闻晓雨的父女情呈现,只有一段骑单车的戏,情感铺垫是不够的。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16)

闻晓雨对朱方正的感情,同样既有爱也有恨。

父亲失踪八年,朱方正对她视如己出,弥补了她缺失的父爱。

后来从孟超那听到父亲的死有蹊跷,她便向朱方正求证,但朱方正极力回避这件事让闻晓雨起了疑心。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17)

直到自己亲眼所见甘小漾之死。她终于求证了真相。

于是她把全部的恨,转移到朱方正身上。

为什么闻晓雨一定要亲自杀朱方正。

这就跟她的性格有关。

电影刚开场,她一个人坐在食堂戴着耳机吃饭,明显就不想融入集体生活,性格多少有点孤僻。

后来她去找宋雅美,宋雅美说了一句“你怎么跟你爸爸一个样子。”

因此,她跟闻亮性格是一样的执拗,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越是执拗的人,心里越是充满着理想主义。

她要亲自手刃朱方正为父报仇,就能理解了。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报警,应该是孟超的缘故。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18)

一旦警察介入,势必会查到孟超和他以前的事,自己将会因此失去孟超。

电影最后把闻晓雨和孟超之间的感情定义为爱情,说实话我是不太满意的。

这两人,更多的只是一种相互依偎的情感羁绊。

是那种类似《小偷家族》里没有血缘关系但更像是一家人的情感纽带。

但电影把这两人的情感变化处理得十分潦草,观众完全没有感受到两人的感情有多深。

如果电影能有更多篇幅来展现两人相处的细节,能真切让观众感受到两人的相互守望,就不会对她选择不报警的行为感到困惑。

闻晓雨的母亲,听信谣言,和闻亮离婚,抛弃闻晓雨。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19)

改嫁后过得也并不如意。

二婚丈夫是个甩手掌柜,儿子和家里大小事务都要她辛苦操持。

她的脸上从未浮现过笑容。

虽然她知道闻亮遇害八年,但她宁愿相信闻亮出轨的事是真的。

只有带着恨意,才能消解二婚后自己过得不好的懊恼。

她不愿意见闻晓雨,同样也是不愿女儿看到自己的不堪。

宋雅美、孟超姐姐、甘小漾、蓝莓……

《断·桥》里的女性角色,各有各的命运,各有各的不幸,没有一个拿着所谓的“大女主”剧本。

她们可能没有逆天改命的本事,但都努力地向世界证明自己真切地活过,活着,至死方休。

03

最后再聊一下电影其他的一些细节:

电影的原名叫《世外桃源》。

马思纯王俊凯,马思纯王俊凯断(20)

宋雅美的歌厅也叫“世外桃源”。

用宋雅美的话说是“朱方正不晓得这里。”

隐喻着这是一个没有罪恶的世外之地。

孟超逃亡八年,第一次在这里卸下防备,做回张清冬。

宋雅美明明是建筑系的高材生,最后却只能躲在这里,代表着的是一种对于理想主义最后的倔强。

鱼,在多段台词和场景里都有出现。

朱方正杀鱼那个场景,至少有三层隐喻。

案板上的鱼,指代闻晓雨,他自认闻晓雨逃不出自己的掌心。

后面拿出炸鱼的工具,指代甘小漾就是被炸掉的鱼。

他见警察的时候,手里捏着一条死鱼,指代孟超在他眼里,跟死鱼没有分别,不足为惧。

END

以上就是我对电影《断·桥》一些细节的浅薄分析,如果你们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