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士云崇明区建设镇人,1952年出生。1970年应征入伍,1973年退伍同年任村党支委兼16队队长。1974年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7年12月参加首次高考,1978年5月入读上海师范学院政教系,1980年7月毕业后到建设中学任教。1985年1月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998年11月转任学校校长。2009年8月离任后担任崇明县教育局党建督导员。2012年退休后至2021年底,先后担任崇明区教育督导室责任督学和扬帆教育评估中心成人培训的专职督导员。现为崇明区文史研究会会员。©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anxinlu)。
崇明旧俗——称呼中的寄爷娘
往期回顾:
顾士云|崇明旧俗——婚前礼俗
顾士云|崇明旧俗——婚庆礼俗
顾士云|崇明旧俗——吵亲
顾士云 | 崇明旧俗——抢亲
顾士云|崇明旧俗——打娘子
顾士云|崇明旧俗——娘家人翻冤
顾士云|崇明旧俗——拜佛
顾士云|崇明旧俗——驱邪(上)
顾士云|崇明旧俗——驱邪(下)
在崇明人的各种称呼习俗中,寄爷寄娘的称呼最为普遍了。因为,崇明人对有宗亲和血亲关系的长辈,都喜欢称呼为寄爷寄娘。这是一个非常亲近、非常暖心的称呼,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称呼。这个称呼的存在,恐怕同崇明的语言一样,是非常古老非常久远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风俗的变迁,现在这种称呼也变得鱼目混珠甚至还有点以假乱真了。
一 寄爷寄娘称呼的由来
崇明三岛和邻近的江苏海门、启东地区,原来都是长江入海口的沙洲岛屿。这里的居民,大都是江南地区来这里垦拓的移民。由于四面环水,交通闭塞,这里仍然保留了古老的吴语语种——崇启海方言。使用崇启海方言的人口大约有三百多万,除了上述三地外,还有江苏的通州、如东、江阴、靖江、盐城、张家港和常熟的部分地区,上海宝山的部分地区和南汇的大港、芦潮港及奉贤的丰城、四团等地区。
在崇启海方言中,有一种特别的称呼——寄爷、寄娘。寄即是托的意思,爷即父亲,娘即母亲。寄爷寄娘既可称呼父亲或母亲的兄弟姐妹,也可称呼具有血缘关系的叔伯姑婶长辈。
据《上海市崇明县志》风俗卷载:崇明人对姑丈、舅父和姨丈都可以直呼“寄爷”,对姑母、姨母可以直呼“寄爷”,女性男称是崇明的一个特色,舅妈一般可以直呼“寄娘”。
据《崇明方言大词典》解释:寄爷是对寄拜的父亲、舅舅、姑父、姨父、未婚的姑母、姨母的面称。寄娘是对寄拜的母亲、舅妈、己婚的姑母、姨母的面称。
事实上,在崇明地区,人们对已定亲而未结婚的婶娘和舅妈也是尊称为寄爷的。所以,从历史的渊源看,寄爷寄娘这个称呼,从来都是晚辈对最亲近的长辈的一种尊称。
二 寄爷寄娘称呼的扩展
在对所有长辈的称呼中,寄爷寄娘这个称呼显得最亲近暖心了。也由于这个原因,崇明人就喜欢把这个称呼扩展到其他的长辈身上。从而,导致了崇明人称呼的寄爷寄娘,人员繁复,队伍厐大,涵盖量非常大。
1.由近亲关系向远亲关系扩展
寄爷寄娘这种称呼,经历了由近到远的逐步扩展。近者,姑父母、舅父母、姨父母都称为寄爷寄娘;远者,扩大到父母亲的叔伯姐妹、堂姐妹及族中远房姐妹及其夫婿,扩大到父母亲的表姊妹表兄弟夫妻,都称为寄爷寄娘;再远者,扩大父母亲的二表姊妹二表兄弟夫妻,也称为寄爷寄娘。
2.由亲缘关系向非亲关系扩展
寄爷寄娘的队伍,随着人际关系的扩展,也在不断扩展着。其表现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许多原来不叫寄爷寄娘的对象也开始叫寄爷寄娘了。如学手艺拜的师父,从古到今都只有这个称呼,后来却被叫成了寄爷。幸好,师父改称寄爷的称呼没扩展,不然,连寺院里的和尚大家也要称他寄爷了。《西遊记》中悟空、八戒、沙憎等恐怕也要叫唐僧为寄爷了。还如,亲家伯伯和亲家妈妈,崇明历史上大家约定俗成都叫伯伯妈妈的,这时开始也改称寄爷寄娘了。这一改,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哥哥弟弟的丈人丈母、姐姐妹妹的公爹婆婆都叫寄爷寄娘了,而且内兄内弟的丈人丈母,妻姐妻妹的公爹婆婆也都叫寄爷寄娘了。由此,寄爷寄娘翻倍增加了。一个人从小到大,不知要叫多少人为寄爷寄娘,也不知要被多少人叫作寄爷寄娘。套用《红灯记》里李铁梅的唱词,那就是:我家的寄爷(娘)说不尽,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虽说是亲眷也不相认 ,把它当亲眷难分清……
3.由亲缘关系向连带关系扩展
崇明人要客气,讲究热络暖心,许多过去习惯上都叫作伯伯妈妈的长辈,现在却因连带关系也跟着叫寄爷寄娘了。独生子女时代,对叔伯兄弟姐妹、舅表姨表兄弟姐妹他们的丈人丈母公爹婆婆也开始叫寄爷寄娘了。对叔伯兄弟姐妹和舅表姨表兄弟姐妹他们称呼的寄爷寄娘,现在也都跟着叫寄爷寄娘了。如果细算一下,现在一个崇明人的寄爷寄娘没有几百个也会有百多个。这些寄爷寄娘中,有几个是真的,有几个是假的,恐怕已经很难分清了。这样也难免引起这种称呼的贬值。
三 寄爷寄娘称呼的贬值
如此多的寄爷寄娘,扎队成堆,令人眼花缭乱。喜庆场合,新婚夫妇认长辈敬酒,十几桌廿几桌一转,不知要叫多少声寄爷寄娘。有些从市区或外地嫁入崇明的外来妹,在接受这套礼俗时,常常被搞得晕头转向:啊,哪来那么多的寄爷寄娘?如果在丧事场合,碰到的人群中,该叫寄爷寄娘的人就更多了。因为好多寄爷寄娘,在喜事场合,是轮不到出现的,而在丧事场合,由于死者为大,只要有一点血缘亲缘关系的,不管远近,大多都会到场。所以,丧事场合出现的寄爷寄娘就特别多了。
一样的称呼,不一样的亲疏。在各种寄爷寄娘中,姑父母、舅父母、姨父母恐怕是最亲的寄爷娘。而其他的许多寄爷娘,都是逢场作戏、嘴上客气。有的平时能经常走动,有的平时就根本不走动,只是在丧事时才走动一下。还有的压根儿不走动,连丧事也不来往的。丧事的人银帐上,同样尊死者为寄爷寄娘的晚辈中,有的送几千元,有的送几百元,有的则像邻舍人银一样送。还有个别的,则根本不送。人家问起他,尔特寄爷寄娘呒得特,尔恁倒人银不去送?他就会说:嗨,这种关系么远个特,只是嘴巴上叫叫而已,总归要拗断个,否则大家都绞七廿三缠不清爽了。听起来,似乎有一番道理,但总让人感到,寄爷寄娘这个称呼叫滥了,使之贬值了。所以,乡下人常用这样的话讽刺那种人:叫出来么寄爷寄公,实质上么洞肛(肛,方言音“工”)勒舅公。洞肛是崇明话对肛门的称谓,意思是两者的差距太大了,不可以同日而语。可见,一样的称呼,真的是不一样的亲疏!寄爷寄娘的称呼,叫到现在真的被叫滥了!
四 寄爷寄娘称呼的滥用
由于寄爷寄娘的称呼被叫滥了,所以许多做长辈的,也常常被各种各样的寄男女叫得麻木不仁了。当一些不认识的晚辈叫他们寄爷寄娘时,他们只好被动地应一声,也不问对方家在哪里?父母姓甚名啥?生怕被晚辈认为老糊涂了,连亲头也认勿清爽了。
坊间曾有过这样两个故事:
故事一:农业学大寨那阵,队里人喜欢望东道,什么样的东道都有。这望东道用通俗语言来说,就是打赌。有打赌半小时内吃30个鸡蛋的,有打赌15分钟内吃8斤菜瓜的……应赌者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吃完这些东西,钱就由设赌者出。如果应赌者在规定时间内吃不完这些东西,钱就由自己出。这天,设赌者别出心裁,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位老太坐着一辆手推车过来,就设赌:尔特何(何,方言音“蟹”)人能够在不强行拦车的情况下,让这个老太自己下车走一段路,我就出三元钱,让大家买雪饼吃。那时雪饼是最便宜的糕点,一元钱可以买四十只,三元钱雪饼足以让在田里的人都能够尝到。赌局一出,大家面面相觑,拿不出好的办法应赌。只有一个人应声说,让我试试。只见他满脸堆笑,一个箭步走到老太的车子前面,连声叫着:“寄娘,寄娘,你恁到经过这里?难般得个,快点到我里屋里弯一弯。”老太连忙下车,忙不迭声地说:“,寄儿子,勿弯特,今朝呒得功夫特,下一趟我再来。”这老太被应赌者突然间的亲热劲搞懵了,匆忙间应答,生怕怠慢了这个寄儿子,所以连忙下车回应。老太车子走了,设赌的人输了,应赌的人赢了,队里人嘻嘻哈哈地一起品尝了设赌者买的雪饼。
故事二:在本地一处公路上,一位摩托车驾驶员因避让他人不慎受伤。好心的人拦下车辆把受伤的驾驶员送去医院,也有人扶起损坏的摩托车,说要寄放在旁边居民家里去。谁知推车的家伙别有用心,他把车推到路旁的一个老头家里,满脸堆笑地叫了一声:“寄爷,今朝我吃尴尬了,不小心出车祸了,把一个人撞伤了,现在要去医院抢救。我身边呒咛多带钱,你能不能挪二千块钱给我?等我去医院办好手续后,来推车时再把钱还给你。”老人先是被他一声寄爷叫懵了,一时头上也估摸不出这是哪里的寄儿子;后又看他那种信誓旦旦、一副尴尬而迫切的样子,加上有一辆车子搁在这里担保,就不管这个寄儿子是真是假,放心地把钱借给他了。谁知,这钱一出手,就清明嫁九娘,只去不还乡了。老头真的遇上了甜言蜜语搞行骗的冒牌寄儿子了!
在寄男女多如牛毛的年代,那些老态龙钟的寄爷寄娘们,谁能分辨得出这些寄男女的真真假假来?
看来,延续了一千多年、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寄爷寄娘这个称呼礼俗,也该需要正本清源了。寄爷寄娘的乱称呼,也该给予划上一个休止符号了。人们应该把寄爷寄娘这个最亲近最暖心的称呼,还给那些最亲近的人,不能再无限止地扩展了,免得有人良莠不分、鱼目混珠,甚至还以假乱真、浑水摸鱼了。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投稿请加anxinlu心语编委会
主 编:陆安心
副主编:施炳刚
编 辑:沈雯逸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欢迎关注陆安心的私媒体“心语”。(anxin20141124)也可扫描上面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Copyright © 2014-2022 心语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