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构思)(1)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

单元导语:1.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2.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精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

4.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

5.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6.习作:猜猜他是谁

7.语文园地:一是交流平台(讲新鲜感的句子,看到好词要抄写下来);二是词句段运用(含有人的多种器官的8个成语,通过朗读来更好表达句子的意思,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给兴趣小组起名字);三是日积月累,古诗《所见》。

面对以上的内容如何开展教学呢?我的构思如下:

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和老师们相见,我觉得大家免不了会说一说自己的暑期生活,所以我把“口语交际”放在了开学第一课。

正好我这个暑假过的挺精彩的,去了很多地方旅游,也写了不少文章,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于是我把自己的暑期生活做了一个短视频和PPT以自己的暑期生活来抛砖引玉,激发起孩子们的表达欲望。

当我播完短视频时,学生们说:“老师,你去了那么多地方啊,读了那么多书啊!视频播放太快了,我都来不及仔细看。”

正如我所料,所以我准备了第二份PPT,学生们一边观看,一边惊呼,从孩子们的脸上我看出了孩子们还是挺佩服我这个老师的。

接着就引出孩子们自己的暑假生活,有五个同学上到讲台上分享了自己的暑期生活,这五个孩子有的是通过暑假提高了自己字体的美观度,有的是感受了一场刺激的鬼屋之旅,有的是读了很多课外书,还有的是做了多少道计算题……

听完了学生们的分享,有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我感觉我的暑假,啥也没干,浪费了。”

我说:“现在知道了,还不算晚,下次你来分享暑期生活,让其他人为你点赞!”

接着我又说:“孩子们,人生其实可以过的很有意义,比如读万卷书,还比如行万里路,或者你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那么你的人生会更精彩,你也会越来越优秀!”

上完这一课,我重新回到第一课,但是我没有直接上课,而是让学生观察三年级语文书和二年级语文书相比较,多了什么内容?

有的说是“习作”。“观察细致,确实如此!”还有的说:“课文前面多了一页。”“你真会观察,那你知道这多出的一页叫什么吗?”

学生语塞。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特殊的一页。”

于是我给孩子讲什么是单元导读,它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等。

并让孩子根据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读预测第二单元的文章应该是围绕什么来写的,我们学习时要重点关注什么。

结果学生都回答上来了:第二单元围绕“秋天”来写,写的是关于秋天的人和事。学习时应该重点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

单元导语这一个小小的板块教学至此大功告成。

接下来就是进入《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习。

《大青树下的小学》我觉得教学时只要围绕一个“不一样”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能找出多少种不一样就会发现多少种“有新鲜感的词语”。

比如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可以注意到一个有新鲜感的词语“坪坝、绒球花、太阳花”,只看文字,我的脑海中是没有这些事物具体形象的。还比如:学生来自不同民族,这个和我们的小学也不一样,那么学生可能会注意到“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词语,反正我除了知道傣族,其他三个是一点不了解,这对我来说就是有新鲜感的词语。所以通过“不一样”就可以完成本篇课文的重点目标。

通过仔细研究会发现接下来的两篇课文其实都是围绕“不一样”来写的。《花的学校》一看题目就和平常不一样,平常的花是没有学校的。同时这也可以体现出泰戈尔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篇《不懂就要问》也是“不一样”写的是孙中山与其他学生的不一样,他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难道不是他的“不一样”吗?

关于习作《猜猜他是谁》,这个让我想起了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写话练习,和这个很相似:找样子,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所以我觉得不防让学生把这个写话复习一下,然后再把这个写话丰富一下就可以完成本次习作了。不过我觉得这个习作还是有难度的,因为学生很难写出一个人的突出特点,最害怕的就是写的人都是一样样子: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黑黑的头发……

关于外貌描写不一定要多多益善,只要抓住与众不同的地方就能一下子猜出来他是谁,否则的话,写再多也是无益。

第二要写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或者兴趣爱好,我觉得这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不过只写特点容易,还要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就有点难了,如何把一件事情这具体本来就不容易,如果再把这个事情加上主题就更加不容易了。

孩子们刚进入三年级学习习作,主要是激发孩子们的习作乐趣,所以我觉得这个不能要求太多,只要学生能写出来,都是值得表扬的。

语文园地一的交流平台,第一句在课上就可以解决了,第二句中有一个新鲜的词语“更夫”,需要和孩子们简单讲一下,这也是泰戈尔的写的,和《花的学校》语言风格相近,可以结合写第二课让学生说一说第二个例句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第一组四字成语都与人体器官和神态等有关,可以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成语,还可以想象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合作读成语。比如,男生——面红,女生——耳赤。这个得让学生积累好,并且要求学生会默写。

第二部分的内容,我觉得在课文中解决比较好,在进行课文学习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最后到此处做一个总结即可。

第三部分的兴趣小组,因为班里没有兴趣小组,我觉得简单说一说即可。

最后的日积月累《所见》肯定要求学生要背诵的,具体的诗意可以简单讲一讲,因为到第二单元的古诗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那么从这首诗就可以慢慢渗透了,让学生简单说一说,不做硬性要求。这个的日积月累,每次考试都会考的,所以默写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单元教学的构思,“口语交际”已经上完了,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有话说。之后的课文教学到底效果会怎样,只能等上完之后了。

2021年9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