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叶克飞,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40年前的毛巾?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40年前的毛巾(你现在用的毛巾)

40年前的毛巾

■文丨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叶克飞

毛巾是人类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之一,不过人类使用这种质地柔软的毛巾,只有170年的历史。如今人们说起毛巾,肯定觉得没啥技术含量,但即使是毛巾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门槛仍然不低,如果你生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中国,即使是城市家庭,应该也会对那些相对粗糙、容易起毛、舒适性很差,而且很容易出现破洞的毛巾有印象。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之所以做不好毛巾,主要跟计划经济的限制有关,技术问题倒是其次。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之后,毛巾的产品线开始齐备,人们可以挑选最廉价的毛巾,也可以选择更舒适的毛巾,不再像之前那样全国人民用一种毛巾。

毛巾的历史

毛巾是由三个系统纱线相互交织而成的具有毛圈结构的织物,也就是俗称的毛经、地经和纬纱。随着科技发展,如今市场上绝大多数是机织毛巾。

世界上第一条毛巾于1850年诞生于英国,当时还是最简单的单色平毛毛巾,后来渐渐发展出提缎提花、印花和割绒等种类,堪称发展时间最短而发展速度最快的纺织产品。

在毛巾诞生之前,人类用什么呢?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帕”这种纺织品,用来擦汗和洁面。至于人们熟悉的“手帕”一词,诞生于唐朝,宫廷词人王建曾写过“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的诗句。在中国历史上,女性以手帕传情也是才子佳人故事里最常见的桥段。

相比手帕的女性特质,手巾则是以男性用品的姿态出现。古代男性从事劳作时,可不仅仅是脸上出汗,身上汗更多,一小块方手帕肯定不能满足要求,而且当时男性往往赤膊工作,手帕没地方放。所以,人们更多采用厚布缝制的长巾,不用时可搭在肩上或别于腰间。这种长巾用处很多,用扁担或者推车时,还可以用长巾垫在肩上,减少摩擦。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国人就已经实现了给织物起绒的技术,像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不少起绒的织品,这也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起绒技术。宋朝时期,福建漳州丝织业发达,同时受到日本舶来品“倭锦”的启发,将竹丝装在一个特制套筒中,也就是俗称的“剑壳”。将剑壳投入开口的经丝中,从开口的另一端抽出,留下的竹丝在纬纱的别压下形成毛圈。这种织物毛圈规整又丰满,而且厚实柔软,吸湿能力强,堪称日后毛巾的雏形。

明清时期,棉花传入中国,进一步拓宽了原材料。

国外当然也有手帕。古埃及最早的帕是用蒲草编成,可以擦汗和遮阳。古希腊人用亚麻布做手帕,出门时系在腰间。18世纪时,女性盛行化妆,手帕也被沾染出各种颜色,催生了彩帕。

在英国,手帕是绅士风度的重要一部分,直至今日,英国绅士的标准装扮仍会将手帕插在礼服口袋上面。

比较有趣的是法国,当年的上流社会流行各种规格的手帕,方形、圆形、三角形甚至多边形都有。结果到了路易十六执政时,那位著名皇后玛丽亚痴迷于手帕,尤其喜欢正方形的,于是路易十六在1785年定下手帕为正方形之规,也沿用至今。

不过,也正是因为手帕的装饰作用逐渐取代实际作用,欧洲人开始物色更便利实用的产品。1811年,法国生产出完全用蚕丝织成的长巾,既然没有“毛”,当然不能叫做毛巾,而且价格高昂,既不能大批量生产,一般人也用不起。

现代意义上的毛巾的发明和普及,必须交给机器化大生产时代。

工业革命催生毛巾

说到机器化大生产时代,我不得不再次吐个槽:现实中有很多人,动不动就“从前慢”,动不动“田园牧歌”,动不动就“过去生活多么美好”,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如果真的回到过去,他们就没有抽水马桶,只能用臭气熏天的旱厕,没有液化石油气和微波炉,每天要自己砍柴生火一脸灰,没有钢筋混凝土房子,台风暴雨都得担惊受怕,没有互联网没有汽车,出个门不知多麻烦……而且,你可能连条像样的毛巾都没有。

毛巾的诞生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点便是纺织技术的变革。不过即使是当时的英国,棉纱毛巾的生产质量和速度也远远跟不上大众需求。1864年,美国人率先开启毛巾的大规模生产,将之变成普通民众可以享受的东西。

东方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生产毛巾的是日本,1880年,美国的现代毛巾销往日本,1894年,日本也开始制造毛巾,并远销中国。

当时的中国人,洗脸主要还是用土布。1900年,上海人张艺新和沈毓庆将土布机改造,创建毛巾厂。截止1920年,上海川沙县已先后建立大小毛巾厂75家,织机2500台,从业人数3750人,年产毛巾50万打,成为中国毛巾发源地。

当然,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机器毛巾厂——上海三友实业社毛巾厂,诞生于1912年。它由爱国实业家沈九成和同乡陈万运、方智达创办,因为是“三友”合作,且一心“实业救国”,所以厂名为“三友实业社”,并以一个三角商标象征三人的同甘共苦。

1929年,三友实业社已经成为一个全工序的毛巾生产企业,并在海内外设有36个发行所,成为中国第一个自纺、自织、自染、自印和自销的毛巾联合企业,三角牌也成为中国第一个毛巾品牌。

沈九成创办三友实业社的初衷,就是为了以国货抗衡日货。1925年6月18日,《申报》对三角牌毛巾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的‘三角牌‘毛巾打倒日本’铁锚牌‘毛巾,谱写了中国家纺工业的第一次商战胜利’迫使日本‘铁锚牌’毛巾退出中国市场。”

在那个民族实业极其艰难的时代,纺织业在闪转腾挪中得到了发展。除了三友,还有不少厂家的毛巾都非常著名。

比如创办于1934年的上海锦乐织造厂,余益甫和余葆三这两位余家“锦乐堂”同族的实业家,以家族的堂名命名自己创办的织造厂。

锦乐织造厂创办之初,就已经有毛巾织机30台,被单织机60台,职工300多人,规模不小。该厂生产的双面印花毛巾取名“皇后”牌,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1937年,锦乐织造厂不幸毁于炮火,1938年重建,商标仍为“皇后”牌,但因抗战期间时局动荡,生产极不稳定,直至抗战后才逐渐恢复正常,日产量达到1.25万打左右。

1949年后,锦乐织造厂生产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军用毛巾供货量极大,1956年公私合营前夕,日产量为2万打左右,在东南亚还有不小的出口量。

可惜的是,文革时期,“皇后”商标作为四旧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工农牌”。改名看起来容易,实则后果严重。当时云贵川地区消费者因为买不到“皇后”毛巾而意见巨大,东南亚地区和港澳地区市场的反应更大,许多地方趁机推出了假“皇后”,大大影响了“皇后”牌毛巾的信誉,出口量大减,中国因此蒙受极大损失。在那个年代,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

1978年,上海毛巾四厂复名为上海锦乐毛巾厂,“皇后”商标也于1979年恢复,并得以重新走向世界。1989年,锦乐毛巾厂由上海毛巾被单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香港肖特吉有限公司和英国李东资产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锦乐纺织装饰品有限公司。

1937年创立的钟牌414牌毛巾也很知名。“八一三事变”后,国货遭遇战火影响,毛巾一度供不应求。李康年与其他实业家商定创办中国萃众毛巾制造有限公司,并公开征集商标,最终选择了一个以古代钟为图案的商标。

之所以选择这一商标,是因为正值动荡时期,国货当自强,所以取“警钟长鸣”之意。产品刚刚上市时,因为认知度不够而无人问津,李康年便给销售商送毛巾,请他们试一试产品质量再行进货,“414”这个型号,恰恰是“试一试”的谐音。

1932年创办的广东南海毛巾厂,创办于南海的里水镇。如今在广州和香港等地,许多老一辈仍对里水毛巾相当怀念。

早在光绪年间,南海里水就已是远近闻名的纺织重镇,家家制作通用的粗布。后来,上海生产的现代毛巾迅速抢占市场,粗布迅速被淘汰,里水人也改变思路,乡人陈春泉北上上海学艺。1932年,他从上海引进手织木机一台,然后自行仿造了五台,在里水创办了南海第一家毛巾厂———捷兴毛巾厂,这也是南海毛巾厂的发端。

可贵的是,陈春泉并未藏着掖着,而是将所学技术工艺全部传授给乡邻,使得里水的毛巾乃至纺织行业迅速崛起,1947年,里水的毛巾厂已达一百多家,并出口到日本等地。

1949年后,里水毛巾厂经历过大合并与公私合营,1967年易名南海县毛巾厂,2011年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是广东最大的毛巾生产与出口企业。如今市场上相当知名的立康与红棉等名牌,都是该厂出品。

毛巾品牌很多,尽量挑好的用

毛巾发展到今天,全世界都有不少老字号。

日本的顶级产品当属今治毛巾。今治位于四国岛,当地以温泉著称,日本最早的毛巾就在这里出产。

直至今日,今治都坚持着对品质的苛刻追求。它采用以高绳山脉为源头的优质水源进行漂白,制造出了手感细腻而柔软、色彩鲜艳的毛巾。今治还有自己的毛巾品质评判标准,其中一条是“毛巾在水中开始下沉的所需时间(沉降法)应保持在5秒以内”,之所以有这一条,是为了证明毛巾的吸水性。如今当地有一百多家毛巾厂,只要依照统一标准,就统称为今治毛巾。

Hammacher(韩马克)创建于1848年,位于纽约,毛巾只是品牌下的一个产品序列。这个品牌的毛巾来自土耳其的德尼兹利地区,该地区以制造超厚毛巾闻名,因为密度高,棉绒长,非常柔软,吸水性极佳,适合喜欢厚实毛巾的人。它的毛巾一般折合人民币100多元,在海外品牌中价格适中。

D.Porthault则是一个法国奢侈品牌,创立于1920年,拥有众多名人拥趸,比如戴高乐、丘吉尔、肯尼迪、可可·香奈儿和奥黛丽·赫本等。世界上最贵的毛巾就出自这一品牌,沙滩巾售价450美元。

Christy(克里斯蒂)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世界上第一条毛巾的生产商。换言之,这是一个已有170年历史的老字号。1851年,也就是它发明毛巾的第二年,就成为英国御用皇室毛巾,目前是全世界最早也是欧洲最大的专业毛巾生产商。它还是温网公开赛指定品牌,是温网上最容易被偷的东西,很多大牌选手的毛巾都曾被那些观众偷过。不过后来它被印度富豪收购,目前主要在印度生产,竞争力明显下降。

葡萄牙的奢侈毛巾品牌ABYSS名气也很大,它创办于1979年,戴安娜王妃曾是其忠实拥趸,一条毛巾大概在30美元左右。

1904年创办的Chortex来自英国,也是英国王室的毛巾和浴巾供应商,也是许多五星级酒店的选择。十几美元的价格,算是顶级毛巾的入门级水平。

奥地利的VOSSEN源于1925年,是非常著名的纺织品牌。它在中国最让人熟知的当属2004年与奥地利施华洛世奇联合制作的水晶毛巾,当时在郑州亮相。据说这款毛巾由4822颗彩色水晶镶嵌成玫瑰花图案,零售价高达8万元,当然,这只是个噱头,也没量产。

意大利品牌Frette也有150年以上的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豪华纺织品制造商之一,是多国王室的官方供应商,也是许多五星级酒店的选择,一条毛巾六七百元是入门。

在国产品牌中,孚日名气不小,它一直专注于毛巾和床上用品,拥有完备产业链,大量产品出口日本、美国和欧洲。2019年,孚日股份营业收入为49.87亿元,其中毛巾系列营业收入为35.0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70.35%。值得一提的是,孚日所在的山东是全世界最大的毛巾生产地,孚日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毛巾生产企业。

成立于2003年的浙江洁丽雅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诸暨县毛巾厂,是毛巾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毛巾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于国内第一。山东金号集团始建于1968年,集纺织与印染于一体,花色品种达2000多种。此外,马鞍山海狮织造公司则以海狮巾被闻名,成立于1986年的三利、成立于1988年的永亮、诞生于“纺织之乡”河北高阳的图强、专注于为酒店提供纺织品研发与生产的康尔馨、源于日本内野株式会社的上海内野和专注于新型纤维的山东竹之锦等,也都是国内知名品牌。

此外,像无印良品和宜家的毛巾,也是许多对生活有所期望者的入门级选择。

近年来盛行运动风,运动毛巾作为一个细分类也增长极快。人们最熟知的当然是迪卡侬,此外,COOLCORE冷感面巾也非常走红。美国运动品牌威尔逊,还有耐克与阿迪达斯,毛巾都是许多人的选择。

如果从原料来看,目前世界上的顶级浴巾基本都出产于英国、葡萄牙、土耳其和印度等地。英国和葡萄牙都是早期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强国,有先发技术,土耳其和印度则是世界棉花种植重镇。

中国毛巾产业潜力极大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毛巾产业发展迅速,占据了世界毛巾产量的70%以上,出口占据全球毛巾出口额的50%以上。虽然在中高端市场一直没有占据份额,但在低端市场几乎形成了垄断。

这当然跟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关。毛巾作为快消品,人人都需要,而且更换频率较快。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9年,中国毛巾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毛巾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9%。

但这个行业的潜力依然非常大。2019年,中国毛巾市场规模达到860亿元左右,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为332.3亿元。这个数据说明什么?抛开进出口等其他因素,说明中国还有大量毛巾是小工厂小作坊生产的低端产品。而且因为这个行业门槛很低,所以曾有大量黑心厂家的粗制滥造产品在市面上流通,甚至非法使用有害染料和劣质原料。

中国人的毛巾使用习惯也是潜力所在。老一辈中国人因为物质极度匮乏的惨痛记忆,在生活上极度节俭,但过度节俭并非好事。以前人们提及艰苦朴素,“洗到发白的破旧毛巾”简直是标配,但这样的毛巾好不好用倒是其次,主要是存在极大的卫生隐患。

这几十年来中国毛巾业在家庭层面上的变革,主要是逐渐破除“一家一巾一年”的现象,先是实现了“一人一巾”,进而实现“一人多巾”的功能性消费。

但即使如此,中国人的毛巾消费仍然远远不及正常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毛巾的使用时间过长,很多人一年都不换一条,不用到烂掉不会考虑更换。数据显示,国内目前毛巾人均年消费仅1.2条,远低于欧美和日本,甚至只有发达国家的1/5。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质量更有要求时,这个行业的潜力可想而知。当然,能够分享这种潜力的一定是中高端品牌,而非那些小厂小作坊。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