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当时天下大势已经渐渐明了,剩下的大诸侯只有刘邦和项羽两家了,谁胜了谁坐天下;最终项羽穷途末路,自刎于乌江河畔;相比起无赖皇帝刘邦,似乎更多人喜欢英雄无敌、贵族出生的项羽,所以时至今日,似乎项羽名气反而比刘邦要大得多。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处在哪一个时期(刘邦仅因比项羽多了一人)(1)

话说,为何楚汉争霸中,项羽会输给刘邦呢?先别说项羽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如果项羽真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压根就做不到那般成就。

来看看双方势力对比,刘邦武力巅峰代表是韩信,但是韩信与刘邦之间似乎矛盾不小,韩信还曾威胁过刘邦,让刘邦封其为王;这也为韩信将来的死埋下了祸根。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处在哪一个时期(刘邦仅因比项羽多了一人)(2)

而且刘邦手下,真正称得上帅才的也就两人,分别是韩信和曹参,但是真的比起能力来,曹参比韩信差了不是一星半点;而且就单轮带兵打仗来说,“兵权谋”的韩信似乎并不是“兵形势”项羽的对手。

最终刘邦军众40万,才敢与10万项羽军对决,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处在哪一个时期(刘邦仅因比项羽多了一人)(3)

可见,如果双方如果兵力接近,哪怕是刘邦军比项羽军多一倍,项羽也能轻松击败之。

至于谋臣方面,刘邦所倚靠的是“谋圣”张良,但是项羽军也丝毫不差,拥有老谋深算的范增;范增七十出山辅佐项羽,被项羽尊为“亚父”,也正因为有范增的辅佐,项羽事事都压刘邦一头。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处在哪一个时期(刘邦仅因比项羽多了一人)(4)

那项羽究竟比刘邦缺少谁呢?那就是“汉初三杰”唯一没说的萧何了;话说,其实刘邦说的真没错,要说助刘邦平定天下第一功,非萧何莫属。

刘邦是一个流氓性格,而且性猜忌,无论是韩信还是张良,其实刘邦都没有真正放过心,从事后韩信惨死被灭门,到张良及时抽身隐居不出可以看得出来。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处在哪一个时期(刘邦仅因比项羽多了一人)(5)

那是谁从中调度的呢?那就是萧何了,对于韩信,有一句话叫“成也萧何败萧何”;其实有人专门对刘邦手下几人做出过分析:

张良是韩国贵族,他对刘邦的建议比较集中于外交、大战略,人事制度,继承人制度等传统贵族学问方面,对于细节不如他人。以学院为例子相当于名牌海龟担任院长助理,主管申报重大项目,决定高精尖项目的取舍。手眼通天而清贵。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处在哪一个时期(刘邦仅因比项羽多了一人)(6)

萧何是世袭小吏的高层,对于钱粮,人事安排非常精通,代表了帝国的中坚力量,是真正不可或缺的人才。相当于院长的学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业务精熟权利很大。

韩信挖角来的土生学术新星,一个人战斗力顶整个院。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处在哪一个时期(刘邦仅因比项羽多了一人)(7)

里面萧何是最不可或缺的,没有其他人刘邦光有萧何和其他一帮弟兄,也能混到一方诸侯。但是继续往上提升,建立一个新型社会体质,就需要张良这样能够认清贵族制度一去不复返的职业革命家。韩信是作战能力强但是没有能力完全建立自己的班底,即使成功兼并他人留下的也会是一个糟糕的帝国。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处在哪一个时期(刘邦仅因比项羽多了一人)(8)

这或许是对刘邦几个最重要的三个人的中肯评价吧;但是项羽偏偏缺乏这最重要的一环,这或许是因为项羽的起点实在太高了,本就是出生贵族,故而韩信刚开始投靠他的时候,他也没有什么感觉。

而后来的事实,也充分体现了萧何的重要性,西汉建立后的第一任丞相就是萧何,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处在哪一个时期(刘邦仅因比项羽多了一人)(9)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

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在萧何死后,第二任丞相曹参继续沿用萧何的治国思想,才使得西汉逐渐恢复元气,才有了后来的汉武大帝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