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如何拥有普世智慧)(1)

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如何拥有普世智慧)(2)

商业洞察 丨作者/ 刘 星

这是战与读公众号的第62篇原创文章


可能在你眼里,智慧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模糊的存在。

对于智慧,你的态度可能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

智慧,是可以被清晰的定义的。

获得智慧也是有具体的方法和路径的。

今天我将通过这篇文章,让智慧成为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同时给你指明一条获得智慧的具体路径。

智慧将不再是一个琢磨不透、不好定义、难以把握以及遥不可及的存在。

通过这个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智慧,甚至是拥有普世智慧。

1

在文章开始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大概100多年前,美国东部的居民,开始移居到美国西部的山区。

他们刚住到美国西部,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森林里动不动就着火。

当然,森林里发生火灾很正常,这是因为干枯的树木,被闪电击中,或者其他自然原因导致的。

着火了怎么办?

按照经验,肯定是赶紧灭火啊,不能眼看着森林被烧掉吧?

所以,美国林业局当时就定了一条规矩:

“一旦出现火情,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在第二天上午十点之前扑灭。”

你看,这个规定很合理吧。

但是,就在这之后的100多年里,老天爷好像故意开玩笑。不管你扑灭了多少火灾,最后森林里总会发生一场特别严重的超级大火,它的规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扑救能力。

这场大火,一定会烧得漫山遍野,而且不管你换了多少种扑救手段,用了多少先进的救火设备,最后都于事无补。

每年,都是先扑灭一堆小火灾,最后再来一场让你束手无策的大火,把前面的努力全部归零。

这就非常、非常的奇怪!

在美国东部居民移居到这里之前,森林里也经常着火,但从没这种超级大火。

要知道,这还是在没有做任何扑救措施的情况下。

但是,为什么人们扑救之后,火灾反而变大了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美国林业局100多年。

后来,他们终于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

发生超级大火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他们灭了小火。

发生大型火灾,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要有一场持续的大风,吹遍整片森林。

第二、必须得有足够的燃料,也就是干枯的树木。

假如此前已经发生过很多场小火灾,人们也不去灭火,那么就会提前把那些干枯的树枝和树叶都烧光。等到大风来的时候,没有东西可烧,火势自然就蔓延不开。

说到这,你应该已经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扑灭小型火灾,会让干枯的树木保存下来。这相当于是在间接为最后那场大火,积累燃料。

那么,这个道理,美国森林局当初为什么没想到呢?

因为他们被存量的经验绑架了。

前面说过,这些居民,原本住在美国东部,而美国东部的山区很潮湿,枯死的树木一般都烂在土里,或者严重受潮,根本不会燃烧。

所以,他们以前的策略就是,见火就灭。

不救火,这对他们来说,太违反直觉了。而且效果也很好,也不会有最后的那场超级大火。

但是到了美国西部,气候干燥,枯死的树木不会发潮,就成了燃料。

也就是说,到了西部,环境变了,前提变了,传统的见火就灭的救火模型也就不管用了。

后来,人们还给这类森林火灾,建立了一套专门的模型,就叫森林大火模型:

在大风来之前,人为的先放一把小火,提前把燃料消耗掉,大火就烧不起来了。

好,故事讲完了。

2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

因为通过这个故事,我将告诉你到底什么是智慧?

要说清楚什么是智慧,就要先了解智慧的层次结构。

智慧的层次结构,从下往上分为四个层次,如下图所示:(备注:如果你看不懂此图可以先忽略,先往下看)

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如何拥有普世智慧)(3)

第一个层级,叫作数据。

智慧层次结构的最底部是数据,也就是你能直接观察到的事实,它是原始的、未编码的事件、经历和现象。

在森林大火的故事中,你知道哪里发生了火灾,这个就是数据。

第二个层级,叫作信息。

信息用来给数据命名并将数据归入相应的类别。

为了说明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区别,看看这几个例子:

落在你头上的雨是数据,鄱阳湖7月份总降水量则是信息;你家附近菜市场上的鲜红辣椒和金黄玉米是数据,而菜贩的总销售额则是信息。

信息就是对数据做归类统计,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比如你知道一年总共发生多少场火灾,造成了多大的损失,这就是信息。

第三个层级,叫作知识。

也就是你面对信息时的处理方式。

比如面对大火,你知道应该用什么技术来扑救,知道怎么组织人员。

这些特定情况下的知识,就是我们所说的模型。

当你掌握一种模型,你就可以说,你是一个有知识的人。

第四个层级,叫作智慧。

指的是,面对不同的情况,在多个模型之间,做出选择切换的能力。

比如面对大火,你知道东部的山区潮湿,要灭火。

同时,你还能意识到,西部的山区干燥,前提变了,方案也要变。你要从传统的火灾模型,切换到森林大火模型。

能凌驾于存量经验之上,切换模型,就是智慧层级结构的第四个层级,也是最高的层级,叫作智慧。

换句话说,一个人在头脑中拥有多个模型,并在不同情况下能够自如地切换模型,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个就是智慧。

说到底,智慧就是一种多模型思维。

那么,什么又是多模型思维?

简单说,多模型思维就是一种抛弃习惯经验,切换思考逻辑的能力。

有智慧的人都会应用多个模型,就像医生会让病人做好几种检查来帮助诊断一样。他们使用模型来排除某些行为、选择某些行为。

知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曾经说过:“第一流智慧的体现,是同时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还能正常行事。”

在这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第一流智慧的体现,就是同时掌握很多种模型,并且能够根据环境,切换模型。

因此,智慧是建立在模型的基础之上的。

你拥有的模型越多,并且能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还能够自如地切换,你就越有智慧。

3

因为智慧是一种多模型思维,所以,想要拥有智慧,首先你得拥有模型,而且是多模型。

那么,到底什么是模型?

模型就是经验的抽象集合。

我们平时听到的谚语,公式、定理本质上都是一种模型。

比如,你发现几个人加在一起,比一个人要聪明,你就可以抽象出一个模型,这就是我们都听过的谚语: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再比如,你发现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很多东西抛到天上,最终都会落到地上,抽象出模型,就是:

“万有引力定律。”

换句话说,你也可以把模型,当成是人类认知复杂世界的一种快捷方式。

我们从经验中总结规律,再把规律抽象出来,变成可以清晰表述的谚语、公式、定律,这些浓缩之后的经验,就是模型。

当你脑子中有了模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你就可以直接用模型来思考,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而且任何一个看似平常的模型,可能都是前人花了无数个日夜,潜心思索才研究总结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

所以,模型就是理解复杂世界的捷径。

如果不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能还依然无法解释例如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的这样一些现象。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把人类的未知变成已知,并且抽象成一个个便于理解的模型。最后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把这些已知变成我们头脑中的认知。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模型!

要知道,牛顿只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个模型,就可以“封神”。

而你只要认真的学习,你就可以把这些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模型都装进自己的脑子里,来武装自己。

你脑子里的模型越多,你就会越聪明。

因为这相当于你站在了无数巨人的肩膀之上。

有证据表明:

具备模型思维的人,要比没有这种思维的人更优秀。

而且能够运用多种模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人,要比只运用一种模型思考的人更优秀。

你去看一下比尔·盖茨的成功史,看一下埃隆·马斯克的成功史,你会发现他们无一不具备多模型思维。

4

那么,为什么获得智慧需要具备多模型?

因为任何单一的模型都无法解释这个复杂的世界。

为什么?

因为所有的模型,都有自己的应用前提,一旦前提变了,模型就不适用了。

就像森林大火,环境变了,传统的救火模型就不管用了。

比如,牛顿的力学定律,在宏观物理世界中管用,但到了量子这个层面,就不管用了。

再比如,你可能经常听到意思截然相反的谚语,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也有句话叫:“厨子多了煮坏汤。”

那你说,到底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截然相反的谚语,就是因为它们适用的场景不一样。

所以,没有能够适合所有场景的思维模型,只有适合某种场景的思维模型。

单个的模型可能都是正确的,但是没有一个是全面的。

同时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个模型,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

而且思维模型过于单一的人,极容易产生“铁锤人倾向”,这个名称来自一句谚语:

“在只有铁锤的人看来,所有问题都像是钉子。”

就像一个人如果只有经济学的思维模型,那么他就会把身边发生的一切都与经济学挂钩,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释所有问题。

这样的解释往往是片面的,局限的。

尽管单个模型本身可能就已经相当强大了,但是一组模型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在拥有多个模型的情况下,我们能够避免每个模型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

所以,要想理解复杂世界,让自己更有智慧,我们需要的不是模型,而是多模型。

而且这些模型必须来自各个不同的学科——因为你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院系里面发现人世间全部的智慧。

所以,你必须拥有横跨许多学科的模型。

5

因此,如何获得智慧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拥有多个模型的问题。

那么,我们怎么让自己拥有多个模型?

一个重要的学科里面会有一个甚至是多个有用的模型。

例如在数学这个学科中,复利和排列组合都是非常有用的模型。

所以,想要拥有多模型,你必须掌握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全部都要掌握,而不是只掌握其中的几种,并且经常有意识的去使用它们。

你掌握的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越多,拥有的思维模型也就越多。

你看到的这个世界也就会更加接近它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你自认为的,由你的偏见和无知所编织成的样子。

当你掌握了大量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你也就拥有了普世智慧。

因为一个学科,就是一个解释这个世界的角度。

当你掌握的学科越多,你所拥有的解释这个世界的角度也就越多,你的视角就会更加的广阔,更加的多元,更加的立体。你就更能够看清楚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面对同一个现象,别人只能看到表象,看看热闹,你却能够由此洞察本质,看到趋势,发现先机,看到完别人完全看不到的一面。

拥有了多元思维模型,你就相当于开启了上帝视角。

所有的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在你的面前都无所遁形,无法隐藏。

6

我们已经知道,获得智慧的前提,在于拥有多模型。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拥有哪些模型?

一谈到智慧的长者,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巴菲特和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现在已经九十多岁。

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找到多元思维模型来解释这个世界。

他说:“思维模型就是你大脑中做决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你掌握的思维模型越多,你就会比别人更聪明。”

也就是在多元思维模型的加持下,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创造了目前为止世界上最为出色的投资业绩。

他经常使用的模型有 100 多种。

而且他经常他会经常性的优化自己头脑中的模型,加入一些更好用的,同时淘汰一些不实用的。

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够拥有普世智慧,因为他头脑中的这些模型都是他使用过,验证过,确保好用才会进入它的模型库。

查理·芒格的这100多种思维模型中有:数学的复利模型、会计学模型,分布模型、夏普力模型、第一性原理模型、决策树模型,工程学的冗余备份模型、物理学和化学的零界点模型、生物学的现代达尔文总和模型,心理学的认知误判模型等等。

你也许会说:“天哪,要掌握100多种模型,这太难做到啦。”

但是,幸运的是,这没有那么难——因为掌握八九十个模型就差不多能让你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

而在这八九十个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型大概有十几种。

为了让自己更加智慧,就算你不能学会所有这100多种模型,你至少要把其中最重要的学会。

这十几种当中最重要的是数学。

为什么?

因为数学是大部分学科的基础,没有数学,你就很难理解其他的一些学科,例如会计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甚至生物学、物理学、化学,都需要运用到数学的相关知识。

而数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一个是复利模型,一个是排列组合模型。

关于复利模型,我在《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复利思维!》这篇文章中有过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排列组合模型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例如赌博。

赌场内的所有游戏都是提前设计好的,不论是老虎机还是其他的游戏。

很多赌博只不过是一个排列组合问题。而排列组合问题也是概率问题,这就需要用到数学中的概率论。

关于排列组合模型,后期我也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

总之,数学是几乎所有学科的基础,它如此重要,以至于如果你完全不懂数学,你就很难学会其他学科的一些重要理论,以至于你很难获得普世智慧。

当然,想要获得普世智慧,并不需要你有多么深奥的数学功底和数学知识。

就像芒格说所,他虽然不能准确地说出高斯分布的细节,不过他知道它的分布形态,也知道现实生活的许多事件和现象是按照那个方式分布的。

所以,他能作一个大致的计算。

但如果要让他算出一道高斯分布方程,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10位,那他也算不出来。

然后是会计学、工程学、物理学、生物学,还有心理学等。

这些学科里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模型。

例如,工程学里面的后备系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想,断裂点理论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思维模型。物理学里面的临界质量概念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思维模型。

还有心理学的一些误判模型,如果你想拥有任何普世的智慧,心理学非常重要。

这样的模型还有很多,一两句话也讲不清楚,后续我可能会出一系列的文章来详细讲解。


写在最后:

《教父》里面有一句话: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拥有智慧,就是让你成为那个能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智慧并不是一种琢磨不透,遥不可及的存在。

智慧,就是一种多模型的思维。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必须拥有多个模型。

多个模型,来自于跨学科的学习。

一个重要的学科里面会有一个甚至是多个有用的模型。

你掌握的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越多,你具备的思维模型就越多

你具备的思维模型越多,越能让你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

多元思维模型的学习有四大步骤:

第一步:跨学科学习

第二步:只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思维模型

第三步:把思维模型进行跨学科整合,打造多元思维模型

第四部:刻意练习,组合进化,学以致用,不断验证迭代。

这四大步骤就是获得多模型的路径,也是你拥有智慧的开始。

愿大家都能掌握多元思维模型,成为那个拥有普世智慧的人。

推荐阅读:

成功的底层逻辑:成功永远不是靠自律,而是靠“成瘾”!

为什么爱情会消逝?女人如何修炼魅力,得到持久的爱?

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发挥自己的天才!

注:

所有文章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战与读”。

附:写一篇文章,搭一个成长的台阶。文章即产品!用工匠精神对待每一篇文章。有趣、有用、有态度,心存善念和敬畏,用精炼的语言阐述深刻的人生智慧,长期坚持原创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请大家评论、关注、点赞并转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