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一期应该很早就更新了(大概),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我决定把内容好好进行一下修改,所以拖到现在(不拖是不可能不拖的,这辈子不可能不拖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一分钟学会延时摄影合成教学?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分钟学会延时摄影合成教学(摄影教程延时摄影入门)

一分钟学会延时摄影合成教学

本来这一期应该很早就更新了(大概),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我决定把内容好好进行一下修改,所以拖到现在。(不拖是不可能不拖的,这辈子不可能不拖的)

注意:这一次更新可能文字比较多,要理解的部分也比较多,建议耐心观看

那么这一期的主题就是“延时摄影”。很多人觉得延时摄影是个很高大上的东西,但如果仅仅理解原理,做个简单入门的话,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但如果想要成为大片,那就需要不断地拍摄练习,了解一些更加高级的技巧了。

什么是延时摄影,简单来说,就是把一段很长~时间的画面浓缩到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来呈现。举个例子,比如日出或日落往往会持续几个小时,然后你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快进播放到十几秒,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延时摄影。延时摄影通常应用在拍摄城市风光、自然风景、天文现象、城市生活、建筑制造、生物演变等题材上。(比如下图这个日出)

延时摄影最重要的点就是动态,或者说变化,你把镜头对着一个静止不动的物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好的是被摄物体在运动,镜头本身也在运动(下图是一个大规模移动延时)

所以在拍摄延时摄影之前,最先该做的,就是想好自己要拍什么(事实上这也是无论什么题材的摄影都需要做的),寻找一些有动静对比的场景。比如,不动的建筑和运动的车流或人流。因为是入门,所以这次我们就只简单介绍一下固定机位的延时摄影。

一般来说你需要提前一段时间到达所要拍摄的地点,支撑三脚架,进行构图,调整参数,得到一个合适的曝光值。(基础知识请翻看前几期的内容)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我们选择手动模式(M档)或者光圈优先模式(A档)进行拍摄,但要保证每一张照片的曝光尽量一致(我偷懒的时候喜欢用A档,但是后期处理会很麻烦,所以建议还是M档)。尤其是光线(包括亮度和颜色)变化比较明显的场景,我们应当优先使用M档,即固定一个曝光的参数,在拍摄结束前我们不再改变相机的参数。因为延时摄影要拍摄几百甚至上千张照片,后期时主要依赖Lr的批处理功能(手机拍的话大概可以无视掉这里),如果碰到一张突然变亮或者变暗的照片,就很难进行处理,这样你的延时摄影画面看上去就会一闪一闪的。

同理,白平衡最好也固定在一个数值上,这样的话画面的色温就不会突然改变,一下偏冷,一下偏暖。

至于对焦,你可以选择手动对焦也可以选择自动对焦,但是需要注意,在对焦完毕后一般就不要改变焦点,以保证拍摄物体的清晰。

最后一点很重要,请记得一定要拍摄raw格式的照片(手机用户依旧请无视),这样你在后期调整的时候才能获得更多的后期空间,尤其是在拍日出日落时这种光比比较大的场景是,你要拍jpeg,那后期都救不回来。

下一步应该说是延时摄影当中比较重要的一步,决定拍摄多少张和间隔时间。

延时摄影最终的呈现形式通常是一段视频,因此我们应当来理解一下什么是视频,视频画面为什么会动起来。视频其实是由很多连续静止的画面组成的,当一秒钟在你眼前放过的连续静止画面达到一定数量时,由于“视觉暂留”现象的影响,你并不会觉得这些画面是分裂的,而是连续动态的的。(比如下图,图片来自百度)

那么一秒钟要多少张静止照片才能让你觉得画面是在流畅运动的呢?我们选择现在几个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参数,即是每秒24帧、每秒25帧、或者每秒30帧,而在中国话我更推荐25帧这个参数(理由很复杂,有机会再解释)。

那我们选择每秒25帧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要得到1秒钟的视频,我需要有25张照片来组成。所以假如说,你希望你所拍摄的延时摄影最后能有10秒的长度,那么意味着你需要拍摄25*10=250张照片。然而,这还只是最少的一个数字。实际可能拍摄的会更多。为什么呢,因为这取决于另外一个参数“间隔时间”。

在拍摄延时摄影的时候你没必要拍完一张照片之后立马拍下一张,而是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拍摄。这个间隔时间是不固定的,取决于你实际拍摄物体的运动状况。给个例子的话,比如拍摄云海的流动。

那么你的间隔应该在2.5-7秒之间(by:影视飓风),这个需要你去尝试,并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确定的数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的间隔越长,那么后期物体运动的也就越快,而且可能有些跳跃,间隔越短,物体运动的就越慢、越流畅。

接下来分享一个我常用的设置,当然我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作参考。

比如,我要拍摄一段日落的全过程,这整个过程大概会持续一个半小时(前提是你很明确自己要拍摄的时间跨度),也就是90分钟,那么我希望成片是20秒,我选择每秒25帧的帧速率,那么拍20s意味着我要拍500张照片。接下来,只要拿90分钟处以500张照片,就可以算出我的间隔时间了是10.8s,近似取整10s或者11s都可以。也就是说我没拍摄一张照片,中间间隔10s,一共拍摄500张照片,就是5000s就是83分钟,基本上可以覆盖到我整个需要拍摄的过程了。当然,这个方法的局限之处就在于,你应当明确整个拍摄的过程要持续多久,以及最后想要形成多长的视频。

当然,最合理的做法应该是,确定好间隔时间和你要拍摄的整个过程的时间,至于最终拍了多少张,视频是每秒多少帧的,这个其实可以在后期的时候调整。这里只是我偷懒了,运用了这样一个简便的方法而已。

这次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前期的过程。下一期更新我会简单介绍一下如何进行后期的处理。在这里预告一下,后期的话会运用到两款软件,Adobe Lightroom 和 Adobe Premiere,前者几乎是每个摄影爱好者必备的软件之一了,后者的话掌握基本操作和核心功能即可,当然也可以用诸如Final Cut,Vegas Pro,会声会影等软件替代,我在教程中的话主要以Pr为例。

如果喜欢本篇文章,不如点赞,分享,推荐给朋友。也欢迎各位留言,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或者指出我错误的地方。

延时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