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真实的慈禧(1)

这几天尤为关注慈禧,在众多中国人眼里,慈禧不仅有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罪行,性格上还多疑、暴虐、专横、虚荣等等,对权利的追求更是极度贪婪。我这个人一向对人们普遍认同且固有的事物形象抱有怀疑的心态,很多时候都想自己实实在在探个究竟,看看到底是不是人们所说得那个样子,而慈禧这个人物足够复杂和神秘,满足了我这方面的好奇心。

正史中很难发掘一个真实的人物,所以我便另寻僻径,试图从其身边人员的回忆录中找到一个更为立体的慈禧。

慈禧晚年的时候身边有两位贴身女官叫裕德龄和裕容龄,她们是亲姐妹,因为两人的父亲是驻法大臣的缘故,从小就跟随父亲在法国长大,因此她们精通法语,1900年慈禧经历过“西狩”事件之后,便有意消除对各国的对立情绪,试图缓和与各国的关系,在这种情景之下,慈禧身边急需对外翻译官以便于与外使人员交流,裕德龄和裕容龄便在此背景之下被宣入宫了。

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真实的慈禧(2)

在宫中的两年,两位女官因为聪明伶俐又懂得体贴,被慈禧当做女儿一样宠爱,第二年的时候还双双被封为了郡主,这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公主”,德龄公主的名号便来源于此,后来,两位公主因为家父裕庚身患重病便离开了紫禁城。据德龄公主所著《清宫二年记》一书中记载:二人离宫之时非常不舍,慈禧还留下了眼泪,万般叮嘱之后还要强调待其父亲康复以后定要记得回宫,可见老太后还真的疼爱这对姐妹,不过,据曾在宫中做太监的信修明所著《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德龄与荣玲是因为后来失宠被老太后逐出宫的。因年代久远,此种说法现在也无从考证了,不过我还是更相信姐们两人所述,因为在两人的著作《清宫二年记》与《清宫琐记》中没有丝毫对慈禧的贬低与懈怠,(《清宫琐记》应该更为理性一点)对老太后的描写满是尊敬用语,女性相对男性来讲应该更为感性,像德龄这本书在具体的事情上面不能说有多客观,但是,最起码在情感的叙述上可以较为真实的反应出慈禧真性情的一面,而且德龄公主因为父亲重病请了两次假回上海,两次假期相隔并不远,如果她确实失宠,慈禧并不会第二次召她入宫的,至于说第二次离宫后为什么没有回宫那就不得而知了,据德龄所讲:这次回宫已经没有了母亲和妹妹的陪伴,虽然依然受太后的恩宠,但是已经找不回曾经的快乐了。

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真实的慈禧(3)

我总结了一下在德龄公主笔下的慈禧有哪些性格特点

1:懂得生活情趣,有良好的生活态度

2:对新鲜的事物抱有好奇心有着孩子般的心态

3:心思缜密

4:注重穿戴和仪表,爱干净,甚至有些强迫症

5:限于当时社会形态及自身的认知局限,无法剥离掉守旧、迷信、固执等性格特点

6:性格多样化但是不缺乏同情心,有人情味

7:注重修心养性

8:注重节俭

这些性格特点把慈禧这个人更为立体化的呈现出来了,普通家庭中老太太的形象跃然纸上,好像慈禧太后不再那样神秘了,比起开头所讲,她更像一个真实的人,而并不是大众之下的脸谱化形象,不过最后一点“注重节俭”相信很多人看到后估计会喷,但我所说的节俭是慈禧教育别人要懂得节俭,并不是她自己节俭,在她的意识里:自己是神州的图腾,是大众的一种信仰,把自己照顾好就意味国家的兴旺。所以,很多人讲慈禧有多么爱慕虚荣,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这是她认知上的局限。当然《清宫》是德龄个人所述,并不一定客观,而且在其妹妹容玲所著《琐记》中有许多桥段跟德龄所讲得不一致,不过,我觉得这也正常,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有所不同,况且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难免会有记错的地方,不过总的来讲,慈禧肯定没有那么的无所是处,她是一个相当悲惨的女人,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这样的经历造就了她顽强不屈且争强好胜的性格,让她明白了必须靠自己才能出人头地,一个弱女子在复杂的宫廷争斗中无依无靠,如果自己不强大起来,随时都会被吞噬掉,试想如果换成慈安太后,估计早就被八大顾命大臣给降服了,而世人往往却只记得她那些不好的一面。

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真实的慈禧(4)

下面分析一下慈禧早期发动“辛酉之变”事件的背景(从中也可以悟到慈禧个性形成原因)

慈禧和肃顺的矛盾:

咸丰帝在位之时,慈禧经常帮助其批改奏折,甚至干涉朝政,而肃顺对此早有成见,后续两人又发生了种种矛盾,导致关系更为紧张,肃顺甚至在咸丰弥留之际多次劝其将懿贵妃殉葬,慈禧对此怀恨在心,而八大顾命大臣铺政之后,尤其肃顺等人的嚣张跋扈更是凌驾于太后之上,他们为了夺取权利,切断了她与恭亲王奕訢之间的联系,事已至此,慈禧已经非常清楚的感受到了皇权随时都有可能旁落肃顺等人之手,到时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所以她决定先发制人,联合奕訢发动了“辛酉之变”,肃顺等三人被处死,其他党羽革职的革职,发配的发配,抄家的抄家。

肃顺与恭亲王奕訢的矛盾:

奕訢之所以选择联合慈禧发动政变,是因为奕訢与肃顺两人在很多时候都政见不合,甚至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当初英法联军兵临城下之时,奕訢主和,而肃顺主战,据说两人对此事争吵到面红耳赤,之后在咸丰帝驾崩之时,肃顺又因为与慈禧有着长期的矛盾,担心权利被其完全掌控之后会对自己不利,他便提防叔嫂二人联手,没有将咸丰帝驾崩之事通知给远在北京的奕訢,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肃顺已经打算夺权了,这个事情让原本对肃顺不满的奕訢更是果断选择将其铲除掉。

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真实的慈禧(5)

总之,慈禧与肃顺的权利之争完全是为了自保,他们之间原本就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权利落入对方之手就意味着自己性命难保,而奕訢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联合慈禧才能除掉这个心腹大患,同时他也不希望大清江山被这位远亲宗室完全掌控。

辛酉政变虽然慈禧是胜利方,但是也让其心有余悸,她觉察到宫廷斗争如此之残酷,以至于在其60多岁的时候仍旧讨厌与她直视的宫女和太监,她将这种眼神视为了对其权利的藐视,这是一种记忆,抹去不了。很多人讲慈禧爱权,实际上一开始的时候,她根本没有想到过夺取皇权,一切都是命运所使,形势所迫。

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真实的慈禧(6)

每一个人性格的形成都与其生活环境及教育背景有直接关系,慈禧当然也不例外,当然这并不能当做其干扰朝政一事的借口,在那个错综复杂的皇室权利斗争中,慈禧不甘寂寞帮助咸丰帝处理政事,这本身就乱了祖制,怪不得别人把你当做肉中钉,眼中刺。如果她能够安分守己,乖乖地做着自己的皇太后,估计大清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也不是她所能控制的了的,咸丰帝当初临崩之时,即担心皇权被慈禧掌控,又顾虑肃顺等人谋反夺权,让其铺政却又让两宫掌控玉玺,然后又搞了一个什么太后密诏加以相互节制,咸丰显然已经考虑的足够周全了,但是他不晓得慈禧与肃顺二人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了,他们不可能愉快的合作,这也为慈禧专权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埋下了伏笔,不过,咸丰帝又能怎样呢?根据当时情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又没有足够的魄力将皇位传给颇具能力的老六奕訢,让一个4岁的孩子继承大统本身风险就很大,为防止皇权旁落,太后与大臣加以节制这或许是两全之策,身在历史中的咸丰又能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

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真实的慈禧(7)

至于慈禧,只能说成王败寇,以她的思维局限性根本无力拯救大清帝国,晚清政府已经到了强弓之弩,没有魄力动一动自己的奶酪是不可能延续下去的,问题的根本是体制的不合理及传统思想模式的制约,这种情况之下,纵然是唐宗宋祖在世也是无能为力,慈禧这样一个妇道人家能够周旋于朝臣之中将权利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已经实属不易,在其当政的近半个世纪里,虽然与外国签订了好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在其支持之下兴办起了洋务运动,左宗棠还收复了新疆,她命刘铭传誓死抵抗日本入侵台湾,戊戌变法如果没有慈禧的放权,早就胎死腹中了...

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我们绝对不能将其脸谱化,将其完全丑化或者美化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态度看待那些在历史中留下痕迹的所谓绝对的“英雄”与“狗熊”,这是一种自我意识上的觉醒,这意味着我们不被他人权势所奴役,不被意识形态所框架,意味着现在与将来我们可以把控更纯粹的自己,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高度与深度,这才是历史带给我们最真实最值得思考的东西。

慈禧太后的历史故事,真实的慈禧(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