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霸气侧露"

黄巢,给盛唐以重创的人。史书记载他"善骑射,少有诗才"。但是成年后几次应试都没能金榜题名。于是回家做起了"家族生意"——贩盐。

后逢关东大旱,当地官吏们还在强收赋税,黄巢集众愤而反抗,于875年响应王仙芝,开始了起义。

从公元875年至880年兵进长安称帝,短短五年间,烽火点燃了唐朝大半疆土。

后在唐将李克用、王重荣等的强势进攻下,黄巢出长安东逃,于公元884年在泰山虎狼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败死。

黄巢起义给中国历史上最显赫一时的帝国以沉重一击,加速了唐王朝走向灭亡。

唐宋最励志的诗词(唐宋史上两次撼动江山的)(1)

黄巢有三首诗作收在《全唐诗》中,今天我们来看其中两篇。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题菊花,前两句写出了菊所盛开的地点和季节,在秋风飒飒的时侯,在自家院里,菊花盛开。其花蕊是寒的,其馨香是冷的。这两句描写菊的句子其中也包含了自我感叹的意味:黄巢也自觉有才,也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一官半职,一改自己白丁的身份。

第三句中的"青帝"是掌管百花的春神,其居住在东方。这三四句是说如果我是那百花之神,我就让菊花在春天开放,和百花一起享受春日的阳光。

要说本首诗已流露出对权力的向往了,那么另一首诗就是直白地觊觎。

唐宋最励志的诗词(唐宋史上两次撼动江山的)(2)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花"指菊花,黄巢也拿菊自比。"百花杀"指秋天百花凋零,而菊花独领风骚。

诗的用字就杀气腾腾,如"杀"、"冲"、"香阵"、"透"、"尽带黄金甲",黄巢的诗里,连花的香气都能排兵布阵。在李清照眼中的"黄花堆积、憔悴损",在黄巢眼里都成了攻城掠地的甲兵。怎一个霸字了得。

黄巢确实做到了,公元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拥兵进长安,在含元殿称帝,国号"大齐",并在长安城开始了大肆屠戮。

唐宋最励志的诗词(唐宋史上两次撼动江山的)(3)

黄巢起义论起起因来,也许是好的,反对暴政,反对沉重的赋税,但是他毕竟短浅局限,愤怒于当权者种种敝政,只是因为自己没有站在"食物链"的顶点,一旦手中握有了权力,其敝病就显露无遗,甚至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注定了他的失败。

第二个"霸气侧露"

金主完颜亮,金朝第四代君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就是这位完颜亮,在公元1153年将金国的国都从会宁府(黑龙江)迁至中都(北京),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北京的第一人。

作为一个女真人,完颜亮对中原文化有着十分的好感,与居住在金地的宋朝文人有交往,他自已也很有些文化造诣,他的一首《书壁》就展现了其雄才大略,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

唐宋最励志的诗词(唐宋史上两次撼动江山的)(4)

《书壁》

金 完颜亮

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蟆做混合。

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

本诗即完颜亮对自己的描写,诗中他自比为蛟龙,隐匿在深渊,混迹在小鱼小虾之间,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即成就其宏图伟业。

唐宋最励志的诗词(唐宋史上两次撼动江山的)(5)

完颜亮在27岁那年(1149年)弑君篡位称帝,改元天德。其在位十二年间,毁誉参半。史书记载他"屠灭宗族,剪刈忠良",为人残暴狂傲,杀人无数。可另一方面,他大力推广汉文化,完善中央集权,发展农业。尤其是迁都北京,极具战略眼光,巩固了金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完颜亮听了柳永的一曲《望海潮》词,对词中描写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以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等江南景象十分艳羡,心生向往,《鹤林玉露》中有记载,"金主亮闻歌欣慕,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于是便有了其著名的一个诗作:

唐宋最励志的诗词(唐宋史上两次撼动江山的)(6)

《题临安山水》

金 完颜亮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江南富庶之地,岂能让别的国家占有?有朝一日我定要提兵百万,将钱塘之地尽数为我所有。

诗中可见,完颜亮对吞并南宋,统一华夏志在必得。

唐宋最励志的诗词(唐宋史上两次撼动江山的)(7)

公元1611年,完颜亮提兵南征,在瓜州渡江作战时,由于内讧,死在了完颜元宜的手中。没有完颜亮一死,南宋恐怕在劫难逃,因此《鹤林玉露》说:"宋朝真天助也!"

后金国在蒙古与南宋的夹击之下灭亡。

中国民族历史上的"命悬一线"有很多,历史的真像等待大家再"钩沉",历史的教训确应牢记,"霸气"都是一时,一切失民心的,都不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