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邢骁

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护自己(你们一定要平安回来)(1)

(2月1日下午3时,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1名医护人员在医院办公楼整装待发,准备赶赴疫情一线。)

2月1日下午3时,寒风料峭,21名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戴着口罩、拖着行李箱,集结在医院办公楼整装待发,准备驰援长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

“李圆菲。”“到!”“夏莹。”“到!”……院长冯永念起一个个名字,21声响亮而坚定的点到声夹着回音,在院办公楼依次响起。下午3时20分,这批“逆行者”有序登上前往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的大巴。“注意防护,你们一定要给我平安回来!”冯永望着他们的背影,声音有些嘶哑,眼圈泛红。

“我愿意!”“我可以!”

随着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人持续增加,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工作负荷骤然加大。1月27日,长沙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面向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招募360名医疗救治志愿者。通知发出后,一天内就收到全市449名医务人员的“请战书”。

“我愿意!”“我可以!”……当天,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全院医生护士踊跃报名,不到1小时,60多名医生护士积极响应。“我们从中挑选了21名医护人员,其中有8名呼吸、重症医学、急诊专业医师,12名护理骨干和1名医院感染管理骨干,不少前期报名的医护人员已列入后备名单。”医院党委书记彭骅介绍。

这是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的第二批驰援队伍,1月30日,该医院已有4名医护人员提前奔赴一线。

医院神经外科主管护师周兰,农历新年前就向单位递交了“一线作战志愿书”,此次获批加入志愿者队伍,她的内心却有些复杂。1月31日晚,她和在湖北宜昌工作的丈夫通了视频电话,丈夫鼓励她:“这样做是对的,注意防护,平安凯旋!”

2月1日下午,大儿子袁辰熙用橡皮泥悄悄给周兰做了两个“汉堡”,上大巴前,袁辰熙交给了妈妈。“记得吃饭,儿子以你为荣,我会照顾好妹妹,你一定要平安回来!”车辆启动,儿子追着大巴边跑边喊。周兰打开车窗望着儿子,泪流不止。

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护自己(你们一定要平安回来)(2)

(出发前,医院运动医学、关节骨病科护士蒋美丽与家人拥抱。)

“这个时候,党员就是‘挡’员。”

这支驰援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队伍,共产党员不少。

该医院呼吸病诊疗中心党支部副书记、结核科门诊主任曹仕鹏就是其中一名,这次,已是他从医20年来第二次赶赴疫情一线“参战”。2003年,曹仕鹏和同在中心医院工作的妻子手牵手,共同前往位于长沙县安沙镇的定点医院抗击非典。

曹仕鹏的父亲曹文柱告诉记者,爷爷一直是曹仕鹏的偶像,他也是一名医生和共产党员,生前是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你跟医院领导说一说,别让儿子去一线,行不?”1月31日,背着铁了心“逆行”的儿子,曹文柱爱人向他建议。“他得去,如果他的爷爷还在,也一定会支持他这样做。”曹文柱说服了妻子。

出发前,妻子拍拍曹仕鹏腿上的灰,跟他开玩笑,“怕不”?“这个时候,党员就是‘挡’员,我不上,谁上!”曹仕鹏指了指胸前的党徽。

不远处,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丁宁拖着一个大行李箱,外带1包成人纸尿裤准备上车,惹得不少同事哈哈大笑。“希望少脱衣上厕所了!”这个令人忍俊不禁的“装备”背后,是目前一线医务工作者艰苦的工作状态。“每穿一次标准三级的防护服,都要严格按照消毒防护程序来穿戴,耗时近30分钟,且还有交叉感染的风险!”丁宁说。

[责编:封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