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上了初中之后,我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关注的也少了,尤其关于小学阶段奥数学习的已经很久很久没写了。
之所以还是要写一篇是因为最近看到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妈妈在谈奥数,让我感慨颇多,所以想让那些到现在还陷入认识误区的家长搞清楚这东西到底是什么。
这位一年级孩子的妈妈说自从自己孩子上了小学之后,身边就有很多家长包括一些高年级的家长跟他建议一定要报学而思,而且说要早点报。
这位家长表示自己没给孩子报,但是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少年不去上。
并且给出了非常详细的理由,这位家长写了好长一篇,我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1、她认为上学而思是超前学,孩子超前学了之后在学校上课听老师的课味同嚼蜡还用听老师讲吗,如此上学又有啥意义?
2、去学了之后不过就是学习一些答题技巧、答题套路,如此孩子还会主动思考吗?如此填鸭教育会让孩子大脑变得更懒。
3、她认为孩子的学应该以抓基础为主,学校的课好好跟,预习复习都按部就班,也算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至于拓展的学习,就看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要是觉得哪个学科吃不饱,提议上,她不会拒绝,孩子不想上,她也不主动……
对于与这位家长所讲的,评论里可以说是一篇叫好点赞。
而且有家长表示自己孩子已经学了2年了,结果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升反降,越来越差。
也有家长表示太遭罪了, 准备把报过的课上完就不再学了。
当然,也有理性的分析和坚持认为其实只要合理规划不报班也没关系的。
其实我个人对这位妈妈的3点主要分析内容是一点都不认同的。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是朋友关系,我会毫不客气地跟她讲:“你这是不懂装懂!”
但是在网络上我就没必要这么说了。
首先来看第一点关于超前学的问题我发现包括这位家长在内的很多家长对当下奥数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很多年之前,并且认识是非常非常局限的。
这几年尤其是从小学、初中阶段全面禁止各种竞赛以来,无论是学而思的还是其他机构的所谓的“奥数”其实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机构的转变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快——要知道他们是要挣钱的,而挣钱的资本就是他们的课程,所以他们的课是一定得先能满足当下普遍需求的才行。
就以学而思为例好了,他家的数学辅导班是分层的,而且这些年来名字不断地在变,目前大多数地区入门级的大都是叫“敏学”有的地方可能还有更初级一点的比如叫做“通识”、“校优”等,再高一级的是“勤思”然后再往上之后诸如“创新”“兴趣”等。
总之大概意思就是从基本上跟学校难度差不多一直到竞赛难度的都有。
事实上有关注过的家长都很清楚,自从禁赛以来学而思的各个班除了最高端的比如创新、兴趣班难度不降之外,其他所有的班型难度大大降低!为此其实也曾经流失了一批老生源的。
而高端班和普通班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这个真的不是说你孩子超前学了就一定能够考得上。
因为它的划分不是按照你学的进度来进行的,而是看你学的深度!
你真的以为奥数就都是一年级学二年级,二年级学三年级……都是超前吗?
有一部分是超前的,比如小学阶段的高端班高中阶段的排列组合都学了,但是更多的其实它还是在同年级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更深、更广的拓展学习。
而这里面的很多学习内容是你孩子在学校里可能无论是几年级都不会学,或者即便是学业也是简单学学基础的而已。
不要简单认为学奥数就是超前学!
这其实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学习路线,只是它们在很多地方重合比较多,而且如果学校学习或者说基础部分学习没学好的情况下你的奥数学习也是很难学好而已。
再看技巧、套路的问题每次看到这个我就笑了。
说真的,我个人认为凡是这样说的人他要么是真的不懂,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数学学习是有公式的,是有答题技巧的,是有套路的, 是有方法的,但是这些东西只有在奥数学习里有吗?
难道在学校里的数学课上就不学这些吗?
别说是一些应用题了,就连最简单的计算题都会在你熟练之后教你一些巧算的技巧。
所以拿这个说事儿的真的很令人无语。
数学学习是一定离不开这些的,但是你要知道的是这些东西的掌握是不可能仅仅只靠记忆或者背过几个例题就能掌握的!
这是数学教学规律、教学特点所决定的。
学奥数和学校里的数学课学习在基本的教学模式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基本都是先引入,然后带着学生思考、分析,然后启发或者带着学生找出规律、结论等等,最后是通过一些题目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学校里假设说一个知识点可以出1-5星难度的题目,假设有需要两个课时讲完,那么第一个课时老师几乎只会讲1星难度的,而第二个课时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巩固1星,剩下的时间会进行2星难度学习。(我这里只是为了对比分析,其实不同知识点、不同老师实际的教学方式还是差异很大的。)
而同样的知识点在奥数课学习则不然——你一周要上5-6节数学课,老师会分开讲,但是奥数课一般来说最多就是2.5小时/周,所以奥数就必须得更紧凑,然后低端班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1星讲到3星,而高端班则是要从1星直接讲到5星。
一般来说超过3星的题目基本上就不会在校内出现的。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奥数课上是会有很多基础知识不会给你详细去讲的,不会给你铺垫太久的,这些是需要你在校内就学好才行的。
从这个角度去看你也应该能够想明白奥数学习是在课内学好基础之上的一种学习,即便是学习过程中会学到更多的答题技巧、解题套路等等,但是这怎么可能危害到课内学习呢?
最可笑的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思维训练——不理解公式、方法,孩子可能会用吗?所以怎么导致孩子大脑变懒呢?
如果是,那么也不是奥数的事儿,而是你孩子的问题——或者是听不懂,或者是懒的去听。
重视基础是对的其实对于这位家长说的重视基础我是非常赞成的, 关于为什么要重视基础以及如何重视基础学习我写过好多篇文章分享。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会走,跑也跑不起来的。
但是关于尊重孩子的“选择权”我持保留意见。
因为我从不认为这么大点的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情会有多大的规划能力,甚至对他们来说很多年都可能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以及该如何学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家长说尊重孩子的选择,我觉得是家长自己根本就没想好要给孩子提供怎样的教育引导、教育支持。
个人对小学奥数学习的一点建议作为过来人(我家从小学一年级就在学)我想跟各位小学生父母讲,如果您的孩子小学课内数学的不够好,建议一定不要试图尝试通过学奥数来提高课内数学成绩,搞反了!
奥数学习是学有余力且还有兴趣的孩子用来拓展、提高的。
而且这样的学习本身并不需要依赖于辅导班、辅导老师,自主学习也是一样可以达成目标的。
学好数学不是说你能考多少分就行了,越往后数学学习就越难,如果你没有对它产生兴趣,如果你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思维进行过各种有益训练,那么想及格不难,但是想考非常高的分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太难太难了。
所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孩子不排斥的情况下建议让孩子一定要去学学,不用非得报班,自己买书做也可以。
一般的学习班大都也就是一周2-2.5个集中学时,如此集中学习,确实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因为中间走神、没听懂等问题导致后面的所学跟不上。而且每周也只是围绕一个专题来讲的。
而各种教辅资料其实也是按照专题编制的,且不同教辅有难有易,尤其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了。所以如果家长有能力辅导一下或者孩子自己能搞得定,那么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
其实每天的校内学习结束后,只需要学习一下然后练习上两三道最多五道题就足够了,然后到了周末或者专题做完了的时候做个总结,尤其是把错题整理一下,那么这孩子的数学能力是一定会有极大提高的。
而以上仅仅是学习方式层面的, 我在跟很多人分享帮助孩子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时候一定会特别强调要从兴趣上去引导孩子,要让孩子知道、了解数学有多么的神奇,而不是就是做题做题再做题。
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说那些太过遥远的事情,就说一些具体的甚至是功利性的事情就好了——孩子的数学基础扎实、那么对于几乎所有的理科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而数学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对文科尤其是需要分析、推理、论证以及背诵等部分的内容也会大大提高质量和效率。
再功利一些,尽管高校自主招生已经取消了,但是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等录取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对于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来说,数学这么课无疑是他们最早可以接触到的“五大竞赛”科目。
如上所说,数学基本功扎实,无论未来是学奥信还是奥物又或者是奥化等等都有极大帮助。
因此我建议大家真的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盲目跟风抵制!
今天我在这里就不推荐奥数教材了,关于教材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对许多教材、教辅的分析,今天重点是向大家推荐一本由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著作的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书《给孩子的数学三书 》。
刘薰宇(1896—1967),是我国现代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出版家。
他受过法国数学教育的熏陶。曾任多所大学和中学数学教师或校长,担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审定过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出版了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和科普读物,发表了大量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筹备出版了《中学生》《新青年》等青少年期刊。
他的论著对杨振宁、谷超豪、丰子恺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除了这本书之外,我还推荐家长可以给孩子买套《数理化通俗演义》,年级太低就算了,建议小学高年级到初中这个阶段看起来会更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