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5岁的儿子突然问我,葡萄沟的葡萄到底几月熟啊!怎么一会是七月,一会是八九月?

我偶然也想起,好像有一篇语文课文写过“葡萄沟的葡萄的事”,就说:“怎么问这个问题,你从哪里看到过这个问题吗?”

他说:“就是小学语文二年级第11课,葡萄沟,我记得看到过两个时间,一个是七月,一个是八九月?”

我心想:“如果是教材中的课文,怎么会出错呢?肯定是孩子记错了。”接着对他说:“那咱找找看,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我先从书架上找到了一本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递给他,他很快找到课文,然后说:“这个是七月,可我明明记得还看到过一个八九月的呢?”

葡萄沟二年级上册课文葡萄品种(葡萄沟的葡萄到底几月熟)(1)

这时,妻子在一旁补充道:“好像家里还有一本二年级语文教材。”

经过努力寻找,还真又找到了一本,还真是写的“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我们都感到很惊讶:“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样的教材,一样的课文,怎么会出现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到底是哪里的原因呢?”

葡萄沟二年级上册课文葡萄品种(葡萄沟的葡萄到底几月熟)(2)

仔细对比,出版、版次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重印厂家、发行厂家、印刷厂家、印次,难道这些因素也会导致课文内容修改?

葡萄沟二年级上册课文葡萄品种(葡萄沟的葡萄到底几月熟)(3)

葡萄沟二年级上册课文葡萄品种(葡萄沟的葡萄到底几月熟)(4)

百思不得其解,但作为教材,出现这种情况,对孩子的影响却非常大。

第一,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认知。造成孩子不知道葡萄沟的葡萄到底几月份熟。

第二,让孩子对教材产生怀疑。虽说不至于怀疑教材的正确性,但也许会产生一种不能完全信任的情况。

真心期待以后不要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说,不要让这种情况的教材进入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