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儿子德宗去世后,顺宗在位短短几个月时间,依靠王伾、王叔文一帮热血青年等对当时社会制度采取了一些变革措施,最终随着顺宗的去位而失败史称永贞革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马永贞和龙七真实存在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马永贞和龙七真实存在么(虎头蛇尾的永贞革新)

马永贞和龙七真实存在么

唐顺宗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儿子。

德宗去世后,顺宗在位短短几个月时间,依靠王伾、王叔文一帮热血青年等对当时社会制度采取了一些变革措施,最终随着顺宗的去位而失败。史称永贞革新。

李诵在做太子时,翰林待诏王伾善书法,王叔文善弈,他们经常出入东宫,陪伴李诵玩乐,深得太子欢心。

王叔文自称读过很多书,知道怎么治理国家,总是利用机会向李诵陈述民间疾苦。(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有一次,李诵和几位太子侍读以及王叔文在一起,谈论到宫市(宫廷宦官采买)的害处,李诵说:“我正打算竭力劝阻呢。”大家一致支持,唯独王叔文一言不发。等大家告辞后,李诵命王叔文一个人留下,问道:“刚才,你一句话也不说,是不是有别的想法?”王叔文说:“我有幸承蒙太子垂爱,发现问题,不能不说出来,太子主要的工作是照顾皇上的饮食和健康,不应该参与政治,皇上在为已久,如果怀疑你收买人心,你怎么为自己解释?”李诵大为震惊,流着眼泪说:“不是你提醒,我想不到这些。”从此李诵对王叔文更加宠信。

王叔文和王伾互相依附。王叔文建议李诵搜罗人才,为登基做准备,并为李诵推荐了一些人选。他们秘密结交翰林学士韦执谊,以及当时政府中有名望而急于升官的一些人,如陆淳、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结为生死之交。凌准、程异等人也通过这些人的推荐,而受到李诵的赏识。他们每天聚在一起,行为十分诡秘。一些节度使甚至开始暗地里送钱送物,和他们结交。二王集团权倾一时。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九月,太子李诵突然中风,半身不遂,完全丧失语言能力。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正月。李适病逝。时年六十四岁。李诵登基称帝,是为唐顺宗。当时的李诵已经不能说话,无法裁决政事,由宦官李忠言、昭容牛氏伺候左右。德宗病重时,王伾已先行入宫,并且宣布,奉皇帝的旨意,由王叔文留守翰林院,裁决国事。

二月,根据王叔文的推荐,李诵任命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自己则在幕后掌权。

任命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兼翰林待诏,任命王叔文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二人通过李忠言、牛昭容把持了朝政大权。

针对民间疾苦和当时时弊顺宗李诵下令,人民所欠政府的各种捐税,一律取消。全国除了正规的进贡外,其他所有另立名目的进贡,一律停止,臭名昭著的宫市、皇家五坊差夫,全部撤除。接着又取消全国盐铁使每月进贡的“盈余经费”。全国欢呼。

三月,任命王伾为翰林学士。加授宰相杜佑度支兼盐铁转运使。任命王叔文度支、盐铁转运副使,由王叔文掌握实权。

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都是李适在位时宠信的宦官,现在失势,对王叔文、李忠言等十分痛恨。要求顺宗册封广陵王李纯为太子,顺宗允许。

四月,任命陆淳为太子侍读,随时观察太子李纯的言行和动向,以便见机行事。

五月,任命范希朝统帅神策军,任命度支郎中韩泰担任范希朝的行军司马,力图控制禁军权力。

此举严重威胁了宦官的利益。宦官俱文珍等采用明神暗降的方法,假传圣旨,免除王叔文翰林学士的职务,任命他为户部侍郎,仍兼任度支、盐铁转运副使。限制了王叔文在宫廷出入的权利。

正在此时,王叔文因母亲逝世,辞职守丧。王叔文守丧以后,王伾失去依靠。

七月,在宦官的支持下,太子李纯尊李诵为太上皇,开始监国。宦官集团重新得势。开始清算王叔文势力。当月,贬仓部郎中、判度支案陈谏为河中少尹。

八月,贬王伾为开州(四川开县)司马,王叔文为渝州(重庆市)司户。此年,王伾在贬所病死。

九月,贬韩泰为抚州(江西抚州)刺史,司封郎中韩晔为池州(安徽贵池)刺史,礼部员外郎柳宗元为邵州(湖南邵阳)刺史,屯田员外郎刘禹锡为连州(广东连县)刺史。

十一月,贬韦执谊为崖州(海南琼山县)司马。

十一月,政府官员纷纷议论,认为王叔文的党羽从员外郎贬黜当刺史,处罚太轻。再贬韩泰虔州(江西赣州)司马,韩晔饶州(江西波阳)司马,柳宗元永州(湖南永州)司马,刘禹锡朗州(湖南常德)司马,又贬陈谏台州(浙江台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广东连县)司马,程异为郴州(湖南郴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顺宗李诵去世。时年四十六岁。

同一年,李纯下诏命王叔文自杀,享年五十四岁。

永贞革新胎死腹中。相关人员流离失所,浪迹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