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玉米主产区东北和华北而言,华北产区收获工作逐渐步入收尾,而东北产区也进入了收获高峰期,这也意味着新季玉米大量上市正式拉开了序幕,玉米市场价格自然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在购销活动热闹的表象背面却笼罩着谨慎的氛围。那么,当前玉米市场产业链各环节都有哪些具体表现?对后期玉米价格行情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后期玉米价格走势如何?本文将做简要分析和预测。

今年新玉米上市价格会是什么样(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序幕已拉开)(1)

玉米价格:区域化行情表现不一,但联动性增强

从各大产区来看,玉米价格依然呈现出独立运行的态势。

华北地区:随着新粮大量上市,深加工企业以收购潮粮为主,企业给出的终端收购价格也以到车量为准灵活调整。如10月1~4日期间,到车量不足200辆,玉米收购价格持续上调;5日~7日到车量上升至500辆以上,玉米价格上涨势头放缓;至10日以后,到车量增至700辆以上,部分终端收购价格开始回调。整体上看,从长假至今,虽然潮粮价格逐渐偏弱运行,但由于干粮价格相对保持稳定,带动华北地区玉米价格重心明显上移

东北地区:受生长进度及近期持续雨雪天气影响,除黑龙江地区收获较早外,辽宁、吉林、内蒙的玉米大多数仍处于待收状态。同时,烘干塔也不敢轻易开机收粮,受水分过大影响,贸易商对收购行为也比较谨慎。因此,东北地区仍以陈粮供应为主,价格比较稳定。从开秤价格来看,今年的开秤价格明显高于去年,虽然随着黑龙江地区上市规模增加,较高的开秤价格有所“降温”。但整体上开秤价格仍较去年高出150~200元/吨

尽管东北和华北产区的玉米价格依然维持独立运行趋势,但由于南方港口玉米价格持续运行在2900元/吨以上,在上货量不足的前提下,拉动北方港新粮收购价格上涨至2730~2750元/吨,和去年同期相比高出了将近300元/吨。南北港口的联动效应增强,出现了同涨同跌的情况。

今年新玉米上市价格会是什么样(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序幕已拉开)(2)

玉米供需平衡:利多因素逐渐显现

在我国,玉米每年的产量大约在2.6~2.7亿吨左右,而消耗量也达到了2.9亿吨左右,体量可谓庞大。因此,其价格走势最终仍要回归供需的基本面,从目前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利多因素逐渐显现。

新粮大规模上市时间推迟,季节性供应压力减弱

近期,全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及降温天气,叠加前期生长进度同样受到气候因素影响,使得东北地区的收割进度明显偏慢。而华北地区在国庆期间也受到降雨天气影响,局部地区的收割进度也被迫推迟

从产区的总体生产情况来看,新季玉米集中上市特性不明显,这也使得市场的购销节奏在新粮上市季节表现得相对平稳,季节性集中上市供应压力减弱

另外,从农户的角度来看,由于近两年投入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农户惜售情绪较重,售粮意愿较弱。因此,在玉米收割后,农户的售粮节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玉米的阶段供应压力

今年新玉米上市价格会是什么样(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序幕已拉开)(3)

玉米减产幅度得到一定程度修正

随着新季玉米收割的持续推进,减产预期逐渐减弱。根据机构对新季玉米的生产调研情况,今年玉米产量的减产幅度得以重新评估,整体上较前期预估的减产幅度收窄。虽然产量有所下降,但总体产量向上修正。这对玉米市场来说,短期对行情影响有限,但对中长期行情则形成利空

新年度玉米进口及替代品量或将继续下滑

从进口玉米来看,根据海关公布数据,1~8月我国共进口玉米1693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447万吨,同比减幅20.9%。而从当前来看,无论是从进口价格还是国际市场粮食供应形势,紧张的供应局面都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缓解。同时汇率多变与进口利润较小甚至是亏损,这都意味着新年度玉米进口量或将继续下滑,而且进口成本依然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今年新玉米上市价格会是什么样(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序幕已拉开)(4)

从替代品来讲,国内替代品主要集中在陈谷和小麦。小麦方面,截至10月13日全国小麦市场均价在3131元/吨,全国玉米市场均价2803元/吨,玉米和小麦价差在328元/吨,小麦目前的价差不具备大规模替代的条件。同时,可以预计的是,在下年度,小麦替代玉米的难度仍然较大。

陈谷方面,随着去库存的持续推进,在新年度或将很难实现和本年度同等数量级别的替代。

因此,在新年度,无论是外部进口量还是内部替代品量,整体供给能力较上年度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新玉米上市价格会是什么样(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序幕已拉开)(5)

下游需求表现各不同

三季度猪价持续上涨,进入十月份后仍在继续攀升,目前养殖利润已经在1100元/头以上。根据产能推算,四季度猪价大概率仍将在高位运行。高额利润必将驱动养殖端补栏积极性,叠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从5月开始已经连续四个月环比增加,这将为优质玉米消费提供保障

从深加工企业来看,受盈利拖累,前期玉米淀粉企业开工率较低,但国庆节过后,玉米淀粉对冲副产品有所回升,带动开工率提升。同时,现货价格仍处于低位,未来价格上涨概率大于下跌,利好玉米消费。而从其它下游产品酒精、禽蛋类养殖等来看,并未出现明显预期减少或增加

因此,从下游消费来看,未来玉米消费的增长与否,主要依赖于生猪养殖和淀粉消费,在四季度消费回暖的可能性较大大,但从中长期来看,仍存不确定性

今年新玉米上市价格会是什么样(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序幕已拉开)(6)

总之,随着新粮上市规模逐渐扩大,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缺粮的情况,而基层农户和贸易商的上市节奏也成为影响玉米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但整体上来看,目前市场利多因素正在逐渐显现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玉米价格重心也有望继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