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今年的俄罗斯“军队-2019”军事论坛(防务展)上,俄军“铠甲”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家族中的最新成员“铠甲”-SM防空系统首次亮相,该系统可以同时发现并跟踪多批次空中目标,打击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制导炸弹、各种有人和无人战机,并具有反弹道导弹的能力,将成为俄军未来近程防空新锐。

那么你知道“铠甲”防空系统家族中一共有多少种型号吗?新闻中经常出现的“铠甲”防空系统可能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1)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2)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3)

图片:最新型的“铠甲”-SM弹炮合一综合防空系统。

1980年代末期,苏联防空军首次提出了新型近程防空系统研制计划,其目的主要是为S-300P等高价值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提供近程防空掩护。S-300P作为苏联时代最新型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具有射程远、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是可以与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相媲美的新一代远程防空导弹系统。

但早期S-300P系统由于低空目标搜索能力、导弹最低射界等方面的限制,对低空近程目标打击效果不佳。同时,大型的远程防空导弹本身成本就比较高,打击空地导弹、制导炸弹等小型空中目标消费比差。因此,苏军需要一种既能够为大型防空系统提供近程防御,又能单独执行要地防空作战的新型防空导弹系统。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4)

图片:和S300防空导弹一同部署的“壁虎”近程防空导弹,“铠甲”系统的功能和“壁虎”类似。

防空军看中了苏联陆军1988年刚服役的新型2S6“通古斯卡”弹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统。该系统是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KBP)历经20余年研制成功的心血之作,由2组30毫米2A38双联装机关炮、8枚9M311防空导弹(北约称“SA-19”)以及相关搜索雷达、目标跟踪指示雷达、光学瞄准系统和履带底盘组成,主要打击武装直升机、对地攻击机等低空目标,为陆军装甲集群提供可靠有效的伴随野战防空。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5)

图片:著名的“通古斯卡”野战防空系统是陆军的,防空军想用得另起炉灶。

1990年,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在“通古斯卡”武器系统基础上开始了新型防空系统研制工作。虽然随后而来的苏联解体风暴对研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军队同样急切需要该款防空系统,而且将这种研制进度较快、成品程度较高的新型武器系统作为俄罗斯联邦成立后研制的第一种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又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宣传价值。

因此,该型防空武器系统并未像其他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武器研制计划那样胎死腹中,而是进一步加快了研制进度。到1994年,第一套系统就已经完成了研制生产,被命名为“铠甲”-S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并于次年莫斯科航展上首次亮相。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6)

图片:老军迷还记得这张照片吧,“铠甲”S系统的样车。

原型“铠甲”-S系统采用“乌拉尔”5323-20型4轴8轮卡车底盘,由于主要用于要地防空,所以并没有采用防护性更好的装甲履带底盘。卡车后部安装有控制舱和武器系统,配有2门2A72型30毫米机关炮和12枚9M335(北约称“SA-22”)防空导弹。

其中,9M335是“通古斯卡”系统9M311导弹的改进型(曾称9M311M),采用了更强大的发动机,将射程增至12千米,射高达到8千米,弹头增重至20千克。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7)

图片:早期的“铠甲”S采用的是单管30毫米机关炮。

机关炮由防空专用的2A38型双管30毫米机炮换成了单管的2A72机炮,每侧各一门,这是BMP-2步兵战车上使用的火炮,精度高但射速仅330发/分,只能作为防空辅助之用,但却具有宣传材料中叙述的打击轻型地面装甲目标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了系统的多用性。

基型车安装了早期抛物面三坐标搜索雷达和费佐顿-NIIR公司研制的双波段1L36-01目标跟踪和导弹制导雷达,1L36-01由一大一小两个圆盘状雷达组成,雷达中央前方均有一馈源,外面覆盖了锥形整流罩,可以控制导弹同时打击2个目标。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8)

图片:阿联酋购买的“铠甲”-S1E早于俄军自用的“铠甲”-S1。

铠甲”-S系统一经亮相就受到了国际买家的注意,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先表示了兴趣,在详细考察研究后,于2000年和俄罗斯签订了采购50套出口型防空系统的订单,由图拉仪器设计制造局为阿联酋陆军提供24套轮式和26套履带式“铠甲”-S1E。

履带式如“通古斯卡”系统一样安装在俄制GM352M1E通用装甲履带底盘上,而轮式则安装在德制MAN SX-45型4轴8轮卡车底盘上,系统换装了新型固态相控阵三坐标搜索雷达和目标跟踪指示雷达,但导弹系统降格为“通古斯卡”上射程只有9.6千米的9M311导弹。最近,阿联酋的“铠甲”-S1E防空系统被发现出现在了利比亚战场上。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9)

图片:GM352M1E履带底盘上的野战防空型“铠甲”S1。

阿联酋的订单为图拉仪器设计制造局带来了丰厚收益,进一步推动了俄军自用型“铠甲”-S1的研制和定型生产。

2005年,安装在新款“卡玛兹”-6560型4轴8轮底盘上的量产型“铠甲”-S1系统亮相。该系统采用费佐顿-NIIR公司研制的新型1RS1固态三坐标搜索雷达、1RS2-1E目标跟踪指示雷达及10ES1-E光电瞄准仪。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10)

图片:俄军自用型“铠甲”-S1终于面世。

武器方面将2A72机关炮换成高射速的2A38M双管机炮,该炮是“通古斯卡”2A38机炮的改进型,射速达1950~2500发/秒/管,4管同时开火可以编织密集的火网。

导弹方面将9M335导弹进一步完善并重新命名为57E6,射程提高到了20千米,能在2秒内使导弹加速到1300米/秒,具有较强的防空作战能力。该系统能够在5分钟内从行军状态转换到战斗状态,系统作战反应时间4~6秒,能够同时制导导弹打击4个空中目标。“铠甲”-S1于2007年开始陆续装备俄空军部队,并参加了多次红场阅兵。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11)

图片:“铠甲”-S1防空系统的弹炮综合炮塔战斗部。

同期,图拉仪器设计制造局还推出了安装在BMP-3步兵战车履带底盘上的简化版“铠甲”-S1A野战防空系统(TKB-841项目),配备2门2A72机炮和8枚9M335/57E6导弹,将目标跟踪指示雷达换成了光电探测塔,后来该炮塔武器系统还曾安装在BTR-80轮式装甲输送车底盘上进行测试,以体现其适装性。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12)

图片:简化版“铠甲”系统,只是样车。

2006年,图拉局又推出了用于出口的跟踪雷达增强型“铠甲”-2E系统。而此时俄陆军也看中了“铠甲”-S1系统,在其要求下将整套完整版“铠甲”-S1炮塔武器系统安装在了GM352M1E型履带底盘上,成为新型野战防空系统,以替代“通古斯卡”。

由于有向阿联酋提供履带底盘“铠甲”-S1E系统的经验,所以相关改装工作非常顺利。后来在此基础上还推出了外贸型“铠甲”-S1履带防空系统,在保留原有光电综合探塔的基础上,将目标跟踪指示雷达换成了1个小型光电探头,并加固了导弹发射架,采用出口型57E6E导弹。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13)

图片:RLM SOC S波段搜索雷达是新一代“铠甲”系统的标配。

最新的外贸产品是供给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军队的型号,该车型安装了新型RLM SOC S波段搜索雷达,外形类似于俄舰载搜索雷达,两个固态相控阵面背靠背布置在一个金字塔型雷达座上,基座上还有长方形电子对抗天线和敌我识别天线,双面阵列设计使空情信息更新率提高了一倍,搜索距离为40千米。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14)

图片:伊拉克的“铠甲”-S1系统,注意雷达的变化。

此外,为满足俄军方不同用户的需要,“铠甲”-S1炮塔武器系统充分发挥其灵活多样的变形能力,先后安装在不同载车平台上。

2009年,为满足远程防空导弹部队联勤需要,“铠甲”-S1系统被安装在了“巴兹”BAZ-6309重型卡车底盘上,这是新一代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通用载车。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15)

图片:“巴兹”BAZ-6309重型卡车底盘的“铠甲”-S1。

而为了向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提供防空支援,“铠甲”-S1系统安装到了白俄罗斯明斯克汽车厂的MZKT-7930重型卡车底盘上,这是当前“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系统的多用途载车。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16)

图片:安装在MZKT-7930卡车底盘上的“铠甲”-S1防空系统。

为满足舰载近程防空需要,“铠甲”M舰载防空系统还被安装在军舰上,以替代复杂沉重的“卡什坦”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17)

图片:海军版“铠甲”M型舰载防空系统。

要说“铠甲”防空系统的战绩,很多人可能记得在叙利亚赫梅明基地打下了一些极端组织的无人机。但这绝对不是“铠甲”防空系统的真实水平!

2012年6月,叙利亚政府军使用“铠甲”-S1防空系统在拉塔基亚附近击落了一架土耳其空军的RF-4“鬼怪”战术侦察机。截至2017年9月,俄军“铠甲”-S1还先后击落了美制RQ-21A“黑杰克”无人机和以色列的“苍鹭”无人机。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18)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19)

地面防空系统对比(这些防空系统为何都叫铠甲)(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