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施时光,现在我为大家分享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的第三部分

童年的秘密第三章(童年的秘密第三部分)(1)

帮助孩子正常化

这里提到的不正常,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大家千万不要靠任何的歧视上面去,正常不正常是理想化和不够理想之间的区别。蒙台梭利提到的一个词,皈依,是因为很多孩子已经偏离正常很远了,但是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使他们回到正常的状态,有一群墨西拿地震后幸存的孤儿,他们那丧失了亲人,没有家园,当进入到儿童之家的时候,他的反应是不正常的,晚上常常听到他们大声的叫喊和哭泣,老师们带他们学习良好的行为举止,比如教他们学习像王子一样用餐,像最好的侍从一样端菜,让这些孩子逐渐的从最后的伤痛中慢慢的恢复过来,他们又重新开始欢笑,开始跟别的孩子一起玩,这就是一个正常化的过程。

还有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是什么?

儿童之家有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富家子,他们总是不在状态,对什么都无所谓,觉得什么都不好玩,一个孩子对各种各样的东西丧失了兴趣,因为他的生活条件太优越了,他在家里有太多的人愿意替他打理各种事情,所以有了这样的状况,老师和家长们给了这些孩子充分的时间,他们相信一个孩子能够回到正常化,绝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还跟这个孩子自身的调节能力有关系,这些富家子弟的孩子在这儿待了几天之后,开始慢慢的探索,也开始玩简单的玩具,开始专注于去发现他们想要发现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正常化的过程,也这样做皈依。

童年的秘密第三章(童年的秘密第三部分)(2)

如果大人用了很多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会导致孩子出现一项不正常的行为,第1个不正常的状态叫做神游。神游就是不像别的孩子那么专注,他做任何事情都不太投入,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的时候会看别的地方。孩子的专注度尤为重要,有一个孩子被老师反映上课从来不认真听讲,成绩一塌糊涂,我就问了,是怎么回事,一了解马上发现,他爸爸妈妈老是吵架,当一个家里充满了暴力的情绪的时候,很多争执让孩子觉得恐惧,他的注意力是没办法集中的。还有一个神游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多数人迷信孩子的童年与玩具紧密相连,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让孩子拥有太多的玩具。

童年的秘密第三章(童年的秘密第三部分)(3)

第2个不正常的状态是障碍,过早地给孩子进行过度的家庭教育,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的成绩变得越来越糟糕,因为你给他造成了学习的障碍,你没有按照他的节奏去探索这个世界,而是给他灌输的过多,让他产生了逆反心理或者傲慢心理,是他不觉得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学的,有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数学,等到他上一年级后发现这些内容自己都会,就开始不屑于这些学习,最后的结果就是听到数学就烦,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当障碍产生后,再想留着孩子让他重新的对探索和学习有兴趣,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第3个不正常的状态是依附,有的孩子永远黏着爸妈,他放弃自己的活动,只想永远和父母在一起,其实一个孩子是很喜欢自己玩的,他自己会玩的很开心,在我家,虽然我们也陪我们的孩子玩,但她自己也会一个人玩半天,她喜欢自言自语,说个没完,她最好的伙伴是想象力,拿着玩具想象他们怎么打,发生了什么故事。一个孩子如果放弃了自己的活动,凡事都依赖大人,长大后就会懒散,不觉得自己有责任感,认为这一切都应该跟父母有关。

童年的秘密第三章(童年的秘密第三部分)(4)

第4个不正常的状态是占有欲,占有的东西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他的发展就失去了平衡。

第5个不正常的状态是权利欲,权利欲,就是这个孩子命令大人买这个买那个,通过大人来获取更多的东西,很多家长特别喜欢满足孩子的需要,甚至没有底线的满足,最后孩子发现指挥大人很容易,而后常常指挥大人来做成一些比自己做成容易得多,他就放弃了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大家要小心,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去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什么事都让他通过大人来实现。

第6个不正常的状态是自卑。自卑来自于苛责,家里来客人,客人失手打翻了一个杯子,你会说没关系不要紧,是我上次旅游的时候顺手买的,你想要客人不要有内疚感。但是孩子打碎了一个杯子时候,你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今天晚上不能吃饭了’当孩子观察到你对他和对别人的态度不一样时,孩子的自卑心理就逐渐的产生了

童年的秘密第三章(童年的秘密第三部分)(5)

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比那普通人的高,甚至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比对自己的要求都高,这样的孩子容易在长大后有自卑的特征,他不会有足够的自信,会觉得自己没有力量去做各种各样的事,因为他就是在不断地批评中长大的。

此外不正常的状态,还有恐惧和说谎,要想回归正常,第一是要靠我们外部的努力,老师和家长要能尊重孩子的节奏,要允许孩子不断的探索,给他创造一个探索和学习的环境,让孩子通过探索来完善自己的人格,第二是要靠孩子自身的调节,当你尊重了孩子的成长的规律和节奏时,孩子很快就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很多家长难以做到尊重孩子,包括孩子和父母的冲突,这主要来自于家长的主导本能和工作本能,主导本能是孩子想要他的话语权,希望自己主导一生,但父母总是把孩子视作自己的产品,私有的财产。

当父母用这样的态度来与孩子进行沟通,并实行控制时,双方在控制权上就产生了争执,导致很多家长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工作的本能是重要矛盾的分歧点,如果一人长大成人很不容易,到了养家糊口的时候,他会把工作视为一种负担,他就不想让孩子天天工作,觉得让他休息是最好的,把最好的给孩子,就是一切都让大人来,想让孩子过得舒服,因为他根本不觉得,工作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孩子的工作本能是通过工作来认识世界的,比如说他扣扣子、自己背书包上学、去洗碗、去帮着妈妈布置餐台等,这些事情是孩子在探索和学习完善自己的过程,孩子帮大人做一些事,他会特别的愉快,我的2岁女儿帮我倒过垃圾,帮我送东西,帮我拿书本,她自己也是非常乐意并感觉满足。

童年的秘密第三章(童年的秘密第三部分)(6)

孩子在主动性很高的时候,会在参与这个劳动的过程,感受到愉快和好玩,大人活的太累,把工作当做养家糊口的苦差事,就不会正确的引导孩子,我们对孩子说‘你快点’和‘我帮你做’,使得孩子没法通过工作来认识世界,如果我们能够真的重新认识我们的工作,工作本身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修练精进的过程,就会更加尊重孩子的天性,了解了主导本能和工作本能后,应该尊重孩子学习的规律。让他重复做一些可以的事情,让他可以参与到家人的工作中去,去探索这个世界,对他保持足够的尊重。把他当做大人一样对待与他对话,这时候你发现孩子完全可以成长的非常阳光健康开朗。

最后你用这本书的话跟大家共勉。所有的父母都具有一个伟大的使命,他们是唯一能够和必须拯救自己的孩子的人,因为他们具有社会中组织起来的力量,并能在共同生活的实践中采取行动,他们必须意识到自然界托付给他们使命的意义,这个使命是他们超越社会,并使他们能够支配所有的物质环境,因为他们的手中确实掌握着人类的命运和未来,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掌握着人类的未来,希望我们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利,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本来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