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在百科上被解释为“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他们主宰了电视收视率,报纸购买量,网络公众平台阅读量,在广告学课堂上,老师又叫它们“用户”。受众到底是什么,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粉丝中含什么(科普受众)(1)

一、受众

1、受众的概念: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是读者、听众和观众的统称。

受众既是社会环境(导致相同的文化兴趣、理解力和信息需求)的产物,也是特定媒介供应模式的产物。

2、大众、受众 、大众受众

大众(mass);礼俗社会和法制社会

大众是现代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反映了脱离家庭、血缘、土地等传统纽带,相互依赖又彼此陌生的人们的生存形态。具有规模大、分散、匿名和无根性的特点。

受众(audience)是社会环境和特定媒介供应方式的产物。15世纪印刷品的出现,催生了最早的大众媒介受众——阅读公众。电影的发明则创造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受众”。

大众受众:数以万计的人们共同分享相同的、经媒介传播的情感和体验。大众传播的受众,人数众多、分布广泛、层次参差、互不知晓,缺乏自我认同意识。这一概念下的受众,常常被视为象原子一样孤立无援。

二、受众研究的历程

1、作为靶子的受众(万能效果)

①乌合之众

②刺激-反应模式

③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宣传的影响力

④《火星人进攻地球》

2、有限效果时期①个人差异论②社会类别论③文化规范论 ④社会关系论

①个人差异论: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A:个体的心理结构是不同的B:个体的先天条件与后天习性是有差异的C:认识客观环境时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与信仰的不同D;感知与理解客观事物时倾向性是不同的E:后天习得的固定素质是不同的

受众在接受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会发生三种选择行为:A:选择性注意B:选择性理解C:选择性记忆

鲍尔:“顽固的受众”

传播是双向的,取予双方互惠。这一观点假设个人是主动的 ,积极的寻找资讯,以解决问题、巩固其原有的信仰。

布拉姆勒:“主动的”受众

1、功利性

2、意向

3、选择性

4、不轻易受影响

3、媒介使用与满足时期

㈠基本假设: ①受众是有目的的来使用大众传媒,如基于心理或社会需要 ②媒体只能满足受众一部分的需求,媒体须与其他消息来源如人际传播等需求的满足相抗衡 ③受众是理性的,能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动机,且可清晰地表达④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扮演主动使用的角色⑤只需经由受众自我报告的陈述,即可发现有关传播的文化意义

㈡媒介使用形态与受众的主动程度

受众使用传媒的形态:

1、工具性使用形态:

(1)动机:追求刺激、娱乐、资讯的满足(2)态度:相信媒体内容是真实的,感觉媒体内容和自己很接近(3)行为:有目的地使用媒体,使用媒体的涉入程度深,且主动、有选择地使用媒体。

2、仪式性使用形态:

(1)动机:消磨时间 (2)态度:不感觉媒体内容和自己很接近(3)行为:消极、未经选择地使用媒体,不专心涉入且容易分心

4、结合媒体批评与使用时期

①作为商品的受众

商业媒介生产媒介信息,以此来吸引受众,然后把受众的注意力(被包装为一种新型的产品)出售给广告商

②作为解码者的受众

编码: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进行有机的组合以表达一定的思想的工作

解码:把传播者传送出的符号再转变为思想、概念、理念的过程,即理解信息的过程。

霍尔:编码、解码

1、以霸权——主导编码解码: 假定受众的解码立场与传播者的“职业符码”立场是一致的

2、采用协调符码解码:受众的解码既不完全赞同,又不完全否定传播者制作的符码

3、采用对抗符码解码:受众“有可能完全理解话语赋予的字面和内涵意义的曲折变化,但以一种全然相反的方式去解码信息”

2、受众研究动向:

A、从被动到主动

B、群体与个体

C、社会到文化

受众日益分化和细化,出现了新媒介渠道和产品的专业化受众,然而,在多数国家,多数受众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少数几个频道上,在大多数时间内,媒介“核心”仍然支配着大多数受众的使用行为。甚至作为媒介及中之产物的更大规模受众群在生长

丹尼斯·麦奎尔:三种受众研究传统的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