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直播现状分析(河北服装业借力直播)(1)

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生产。记者 赵晓慧 摄

长城网讯(记者 赵晓慧)在筹划了几天之后,家住河北省邯郸市的康梦诗迅速重启了她的直播卖货模式,从而为自己的服装批发店开启新的销售渠道。目前,店面95%的销售通过网上完成。

受疫情影响,商家早已准备好的春季新装需求未能充分释放,加上春季的销售周期较短,导致批发市场出现积压,不少商户开始瞄准线上,寻求突破。

现状:面临供销不畅、库存积压困境

3月,是服装市场一年里的“第一仗”,需要兼顾冬装甩卖,春装上市,以及夏装的选品和生产。这一仗,关系到一家企业大半年的运转。

正值服装行业的业绩冲刺期,却被疫情拖住了腿。

“目前,全省大部分的裤装工厂处于半休息状态,不少企业都在想法设法消掉库存。”河北省裤业协会会长陈建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供销不畅、库存积压、资金紧张是河北裤装企业当下面临的主要困境。

作为河北省产业链条最为完整的服装单品,裤装企业的现状也折射着全省服装行业的大势。

“产品卖不出去,商家赚不到钱,工厂就不能回款,这也直接影响到上游的面料、纺纱等企业的正常运行。”河北夺标狼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秋生称,“服装产品具有季节性特点,疫情发生不仅造成大量春装积压,对后续的秋冬装销售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再加上一些订单的取消,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很大。”

同样感觉到压力的还有服装批发商。

“疫情导致2019年冬季产品、2020年春季产品库存比往年显著增加,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消掉库存。“在石家庄做服装批发生意的刘楠告诉记者,作为实体门店,最担心的就是库存积压,“没有收入就无法正常支付租金和服装入货费,更谈不上赚钱了。”

服装行业直播现状分析(河北服装业借力直播)(2)

石家庄金指数品牌服装广场商家通过视频直播销售春装。记者 赵晓慧 摄

突围:直播带货 商家信心正在恢复

扩大产品销售成为河北服装业最关注、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石家庄金指数品牌服装广场等服装批发市场大部分商户已经复工,而复工不仅仅是入货,电商平台上重开直播也是复工的一部分。

“一直等不来商场开门的消息,年前备下了2000多件儿的货,得赶紧清一下。”尹全懂做服装批发生意已经10个年头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第一时间想到了直播销售。

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尹全懂的生意非但没受疫情影响,店铺营业额还有了小幅提升。他将这一切归功于视频直播,并坦言其销售目前90%依靠网络。

同样寻求网上突围的还有河北鑫威服装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服装企业,公司在2020年的春天面临巨大挑战。

“产品积压、订单取消、资金收不回来……”压力之下,企业将“自救”的目光转移到了网上,希望开拓线上销售渠道。

目前,该公司的直播团队已经接受了前期培训,顺利开始网络直播。“线上销售是当前推动服装行业复产的重要抓手,已有电商渠道的品牌企业通过拓展线上渠道弥补了线下销售滞销的不足。”公司董事长武建波说,对于直播带货,他充满信心。

“目前,电商、直播、小程序等多种形式的销售成为一种趋势,企业一定要把握机会,早日走出困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消费方式升级,鼓励企业依托淘宝、京东、天猫等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销售模式和私人定制模式,同时利用视频直播、小程序电商、社群营销等方式,推进网络营销。

服装行业直播现状分析(河北服装业借力直播)(3)

河北鑫威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 赵晓慧 摄

思考:遭遇直播滑铁卢 品牌企业如何自救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和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家不同,制衣企业,特别是品牌企业在电商直播过程中却很难打开局面。这一度让郭秋生苦恼不已。

“夺标狼的品牌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代理商和分销商多为大型商场和超市,走的是中高端路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我们很难在以低价为主的直播销售中取得好成绩。”

对此,陈建栋也深有感触。“目前,网络直播的客户多集中在县城和青年群体,而这类群体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这对很多品牌服装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告诉记者,品牌度高的企业,其价格相对较高,分销商群体也较为稳定,如果为抢占网络直播市场而低价卖出的话,会对线下销售造成很大影响。

但陈建栋也提出了另外一个提高企业收入的举措。

“在我接触过的企业中,有这样的一部分企业,他们在不影响自己品牌服装的市场价格的同时,推出一些新的服装品牌,并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他表示,为早日推动服装企业渡过难关,裤业协会也在积极与制衣企业沟通,希望企业能依托自己的优势,推出新的品牌,抢占电商市场。

记者同时获悉,为帮助服装企业早日渡过难关,河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日前印发《河北省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将从培育发展个性化定制、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开展对接合作、创新商业模式等10个方面入手,加大财税政策和要素保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