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我曾偷着在课堂上看小说,一次被语文老师逮到了,以为会被没收,没想到,老师看到封面上写着“世界名著”后,就把书还给了我。

这本差点被老师没收的世界名著,便是《包法利夫人》。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小说自问世以来便争议不断,因为它,还产生过唯一的文学公案。

包法利夫人内容解读(包法利夫人虚荣不是原罪)(1)

1856年四月,福楼拜在《巴黎杂志》上连载小说《包法利夫人》,却因此触怒司法当局,被告上法庭,理由是小说内容伤风败俗、毁谤宗教。

不过,官司没打多久,福楼拜被判无罪,《包法利夫人》从此被世人所知,并成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多年前,这本世界名著颠覆了我的爱情观。那时,我只记住了三男一女的爱恨纠葛。前段时间,忽然来了兴致,把故事重看了一遍,才从中咀嚼出更多层次的东西。

01 用生命为欲望买单的悲剧

小说讲了个婚外情故事。佃户之女艾玛娇俏美丽,嫁给了乡镇牙医查理·包法利,谁知成婚不久,便厌倦丈夫,先后成为两个男人的情妇。同时她爱慕虚荣,借高利贷维持自己奢侈的生活,最终,因债台高筑,情人背叛而崩溃,服毒身亡。

因为那场沸沸扬扬的官司,小说赚足热度。许多人拜读小说,认为故事很精彩,但对女主人公悲惨的结局表示不理解。

比如小说家毛姆。他认为,一个农民的女儿,即使不会精打细算,头脑里多少也该有些金钱概念吧,何至于沦落到家产败光的狼狈境地?然而,小说和现实其实有重叠的部分。

小说取材于真实事件。福楼拜的父亲是医生,他的学生德拉马尔有位续弦夫人,这位夫人嗜读小说,貌美优雅,两次红杏出墙均被抛弃,奢侈无度,最后因负债自杀。她便是艾玛的原型。

包法利夫人内容解读(包法利夫人虚荣不是原罪)(2)

另外,“艾玛之死”并非孤例。19世纪中期,法国小农经济风雨飘摇。拿1840年来说,法国生产总值52亿法郎,减去各种成本、赋税,剩10亿法郎,其中5亿多,上交给高利贷主,农民仅分得25法郎。

农民贫困不已,借高利贷度日,最终又无力偿清债务而走上绝路的悲剧比比皆是。

不过,尽管知道这些,对故事结局,人们依然很遗憾和不解。因为,明明艾玛天生握有一手好牌,却打了个稀烂。

论家境,她父亲虽是农民,但家产不薄,有座殷实的田庄。论学识,她接受的是上等教育,因而谈吐不俗、多才多艺。论外表,老天爷赏饭吃,她美貌非常。

婚前,她是矜贵的小姐,衣食无忧。嫁人,她挑了个小有名气,工作体面且收入可观的牙医。婚后,她又被丈夫当珍宝捧在手心,宠着爱着,有求必应。

包法利夫人内容解读(包法利夫人虚荣不是原罪)(3)

前半生如此顺遂,任谁看了,都觉得前路一片坦途,可她偏要中途扬起鞭,把命运的车轮往泥坑里赶,终究摔了个粉碎。

故事最后,艾玛因高利贷而死。而她借高利贷是为了购置漂亮裙子、首饰等高档物品,好让自己看起来精致时髦有品位,在人前风光。所以,人们多认为是虚荣断送了艾玛性命。

可是,虚荣本就是人类的天性,你我皆凡人,谁敢说自己从不曾虚荣?我们也会不甘平庸,向往美好生活,喜欢英俊/美貌的人,寄情浪漫的诗歌音乐,可为什么我们能获得理解和支持,艾玛却走向了万劫不复?

艾玛是用生命为虚荣买了单,但将她推向深渊的,仅仅只是虚荣吗?

02 比虚荣更致命的浪漫主义性格

世人皆有虚荣心,但区别在于,普通人会量力而为,偶尔虚荣心作祟,也在可负担范围之内。而艾玛却完全不计后果,饮鸩止渴,任由虚荣心膨胀,支配她的生活。

为什么同样都有虚荣心,不同的人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行为呢?其实,是因为性格。少女时期的艾玛,性情中就流露出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在修道院时,她就爱害病的绵羊,利剑穿心等使人忧郁的事物。她编罪过忏悔,只为听天上的情人、永恒的婚姻等飘渺的比喻。她看小说,只爱看公子佳人的唯美爱情。她唱歌,只爱唱悠闲轻浮的柔靡歌曲。她看画册,只爱看月下小艇、白马骑士等华贵的风景。甚至母亲去世时,她效仿小说人物,听湖上竖琴、天鹅死时的哀鸣,来让自己的悲伤更有腔调。

再后来,艾玛在生活中更是处处追求浪漫。她赶时髦,将指甲剪成杏仁样式,打理的比象牙还洁净;挽特别的发髻;效仿男子在上衣挂玳瑁眼镜;明明身在小镇,却订购每期的巴黎杂志,时刻关注当季流行趋势。

包法利夫人内容解读(包法利夫人虚荣不是原罪)(4)

她执着于仪式感。比如模仿伯爵夫人,穿绸袍上教堂。筹划婚礼时,她希望点火炬,半夜成亲。甚至月光皎洁的夜晚,她在花园一首接一首吟诵情诗。

因为拥有出众的容貌,不俗的才学,艾玛自视甚高,又因为这种对浪漫的痴迷,艾玛痛恨平庸。所以,一方面,她把自己当成纯洁又高贵的小说女主,吃穿用度精细挑剔,时刻保持优雅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她对平淡的现状不满,不甘,渴望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可艾玛忽略了,她艳羡的小说女主,之所以能玉食锦衣,悠闲的谈情说爱,最关键的因素不是美丽的容颜和优雅的谈吐,而是她们王宫贵胄的身份,既有花不完的金钱,又有高高在上的权力,还能接触到上层阶级的优质男性。而这些,艾玛都没有。

所以,小姐心,丫环命。故事最后,艾玛非但没跻入上流社会,还落了个身败名裂,香消玉殒的下场。

显然,浪漫主义性格的确是艾玛悲剧的原因之一,但艾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

03 “富养”造成的骄奢淫逸

一个人的性格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而后天环境主要是指家庭。根据小说,艾玛在修道院时,母亲就去世了,且小说对母亲着墨不多,所以这里只讨论父亲。

艾玛的父亲卢欧老爹是个农民。小说里写到,查理第一次去卢欧家看诊,就见诺大的田庄里,谷仓满满,牲畜俱全。不仅有耕田大马、母鸡、火鸡,大鹅,甚至还有五六只孔雀。

此外,他们家不仅有厨娘、佣人,还有花匠,家具也颇考究。小说还透露了卢欧老爹能做主卖田,所以,卢欧老爹属于缴纳封建地租的终生和世袭的佃农。

包法利夫人内容解读(包法利夫人虚荣不是原罪)(5)

这样看,卢欧老爹应该家底厚实,但其实,富有的表面下,内里却并不充裕。查理前妻曾悄悄调查过卢欧老爹,提到如果不是去年油菜收成好,他连地租都交不上。的确,卢欧老爹年年亏本,入不敷出。女儿出嫁那年,他就欠了许多债,在考虑变卖土地了。

而卢欧老爹之所以经济状况堪忧,一是因为业务能力差,二是因为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小说提到,虽然是农民,但他对农活,以及田庄内部管理并不在行,因而庄稼收成勉勉强强。

而生活上,他也不肯操劳。非但不勤俭,反而一钱不省,衣食住样样考究。例如喝酒,他要喝酿造时间长的酽苹果酒;吃肉,他要吃烤羊腿,还得带血;喝咖啡,他要喝搀了烧酒的。而且,他还单独在厨房用餐,将菜摆的齐齐整整,当着灶火吃饭。

看到这,是不是很熟悉?这挑剔讲究的做派和艾玛很像啊。其实,是艾玛像卢欧老爹。二人既是父女,撇开遗传因素不说,父亲的这些行为被小艾玛看在眼里,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小艾玛多少也就沾染了这种奢侈矫情的习性。

再来,老爹自己懂得享乐,女儿又怎会受一点苦。试想从小就住大房子,起居有佣人伺候,吃穿用度非但不愁,还很精良。如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艾玛自然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而成年后,卢欧老爹也依旧将她庇护在田庄内,十指不沾阳春水。

包法利夫人内容解读(包法利夫人虚荣不是原罪)(6)

虽然艾玛曾抱怨帮父亲打理庄园很辛苦,但她的话有夸张的成分。因为,查理每次去看诊时,艾玛都很悠闲。不是跟他聊天,就是靠在窗边看风景,再不然就是做做女红。

而且,如果她忙着料理田庄,为何指甲能比象牙还白?又为何总穿着不便行动却美丽的裙子?小说还有个细节,卢欧老爹治病时,艾玛帮忙缝垫腿的小垫子,但因为针线盒找太久,被父亲说了,缝的时候,她还扎破了手指。显然,艾玛并不常做家务活。

所以,尽管卢欧老爹为艾玛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但也助长了她骄奢的坏习惯。自小养尊处优,未尝生活之苦,又宛如笼中的金丝雀,见识浅薄。这些经历,既是她脱离现实,盲目浪漫的原因之一,也为她日后惨淡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04 艾玛背后的那只大手

有人会奇怪,就算家庭没能教育好她,那学校呢?她接受的不是上等教育吗?没错,艾玛十三岁时,父亲就亲自送她去了修道院。当时,法国女子教育由教会主持,一般妇女没有机会受到正式学校教育。

但谁会想到,正是这一去,艾玛的人生才开始朝毁灭的方向偏离。

修道院属于寄宿学校,和外界隔绝,环境相对密闭,又因宗教原因,规矩繁冗,气氛沉闷。修道院的教育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禁欲,二是修身礼仪。因此,学生们每天除了唱诗祷告,几乎无事可做。

长期处于这样绵软无力的环境下,又成天无所事事,幽闭的栅栏更是刺激着青春期少女的想象,艾玛的好奇心与逆反心被点燃了。

而修道院虽然宣称禁欲,但其实明一套暗一套,修女们默许学生们看传奇话本,偷溜出教室打听新闻。因此,艾玛才得以接触大量附庸风雅的文学。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艾玛的生活翻来覆去,除了基督耶稣,便只有子爵贵妇、骑士公主的故事了。

包法利夫人内容解读(包法利夫人虚荣不是原罪)(7)

困于高墙,所知有限,又长期浸淫在一个个浪漫主义情怀的故事里,艾玛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彻底沉沦在浪漫主义的幻梦中。艾玛不仅没有获得知识,反而被洗脑成为不会思辨不懂反省的生物。

前面提到,修道院的教育算是上等教育,可见当时社会环境里女性地位低下。而更残忍的是,看似重视艾玛教育的卢欧老爹,很可能也只是把女儿当成附庸于男人的工具。

小说里,卢欧老爹察觉查理想娶艾玛时,并未询问艾玛意见,而是想着“他问我要她的话,我就给他。”这句话乍看没什么,但仔细琢磨会发现,在卢欧老爹心里,艾玛其实和物品一样,没嫁人之前,是属于他的。

而他之所以愿意把艾玛嫁出去,是因为艾玛在家帮不上什么忙。针对这点,卢欧老爹的态度在小说中是“他私下原谅她。”这说明,卢欧老爹认为艾玛不能帮衬家里是错误,甚至是罪过。

再来,卢欧老爹之所以同意查理做女婿,是因为他的地位和经济条件符合自己预期,而非对艾玛好,或者艾玛喜欢他。其中,卢欧老爹还看中了查理不会太计较陪嫁这点。以上这些,都表明他并不尊重艾玛。没有把她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

包法利夫人内容解读(包法利夫人虚荣不是原罪)(8)

可他又为何送艾玛去修道院呢?巴尔扎克曾在《婚姻生理学》中指出,有些父母效仿贵族家庭,将女儿送入修道院,期望她们学会贵人小姐的谈吐仪态,实际上是虚荣和攀高的表现。结合卢欧老爹的行事作风和对艾玛婚姻的态度,他应该就是这种父母。

据说福楼拜写到艾玛死去时,曾悲伤的放声大哭,可见他对艾玛这个角色饱含深情,但最终还是给她安排了死亡这条不归路。因为他说,“她在那个时代必须死。”年少时,我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但这次再看完小说,我明白了。

无论家庭还是社会,那个时代都充斥着男权主义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它们宛如一只巨手,推着艾玛走向了毁灭。

包法利夫人内容解读(包法利夫人虚荣不是原罪)(9)

05 如果我们是艾玛?

浪漫主义的艾玛生在了一个鄙俗平庸的时代,她的悲剧是自身性格与时代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而,艾玛之死虽然跟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她一生不自知,不知足,不自省,才陷入外界构筑的幻像中。她以为远方就一定是玉宇琼楼,谁知奔过去,踩了个空,都不知道那只是海市蜃景。

艾玛从空中摔下来,跌碎成泥。以生命为代价,她亲手终结了自己做了一辈子的浪漫主义的幻梦。

多少人看完艾玛的故事,曾以为虚荣就是原罪,觉得是它打开了我们内心的潘多拉魔盒,放出无尽的欲望。后来又渐渐发现,成长环境和时代局限也会蒙蔽我们的眼睛,甚至它是一股更强大的力量。

于是,我们深感个人力量在时代面前的无力,以及对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愤愤不平,甚至抱怨命运的不公和不济。但外力的阻碍,不该成为我们自怨自艾的借口。

包法利夫人内容解读(包法利夫人虚荣不是原罪)(10)

已经发生的境遇无法改变,如果我们一直纠结于曾经,便永远摆脱不了过去的束缚,只会一遍遍重蹈覆辙,在抱怨中耗尽生命的热情,最终成为一具随波逐流的行尸走肉。

其实,即使我们是“艾玛”,受制于家庭或者时代,却并非没有选择。哲学家萨特曾说过:"自由,是境遇中的自由。”因为人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有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的能力。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就应该从那一刻起,醒悟过来,向前看,自我拯救。

艾玛的悲剧已经落幕,希望这样的悲剧永不再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