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网络上有个有趣的帖子:
被误抓进精神病院的人,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
帖子下网友唇枪舌剑讨论了几十页,最后达成的共识却是:你几乎无能为力。
这个问题本质上在问人们:一个社会异类如何通过沟通得到大众的理解。
可即使到了8102年,这个问题依然得不到根本解决。
同性恋、艾滋病患者、自闭症患者等“社会异类”依然要隐藏自己的身份来强行融入社会。
其实早在十年前就有一部电影探讨了这个问题,皮哥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部奇葩科幻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说它奇葩是因为它是科幻片里的异类。
全片只有一个场景,靠对白推进剧情,堪比《十二怒汉》,而且其思想内涵比后者更深邃。
而作为一部科幻片,本片的拍摄成本不足20万美元,甚至都不曾在影院上映过,但却依靠DVD市场发售赚得盆板钵满,有统计称收益3.5亿美金。
单看画风,是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从五毛特效的封面照到粗糙不堪的画质,从头到尾都散发着扑面而来的廉价感。
可豆瓣评分却高得吓人,很显然它有着一个“有趣的灵魂”。
这样的神作不可复制,10年后它的续作成了狗尾续貂,豆瓣评分从8.5骤跌至4.9。
青年领袖韩寒就曾盛赞本片:
“这是一部经典的科幻片,如果不考虑画质,你用iPhone和一张沙发就能拍出来。这场似幻似真的围炉夜谈值得你买张碟看,只要你不是那种看电影要纠结于擎天柱为什么不用加机油的人,相信都会喜欢。”
是的,不同于《三体》的硬科幻,也没有媲美《星球大战》的美轮美奂的画面,《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本质上就是一部“科幻壳,人性核”的软科幻作品。
但就是这样一部靠台词堆积的小片,对传统科幻片的颠覆足以让人震撼。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丨2007
The Man from Earth
导演:理查德·沙因克曼
主演:大卫·李·史密斯 / 托尼·托德 / 约翰·比灵斯列 / 安妮卡·彼得森 / 阿丽西丝·索普 / 威廉姆·卡特
影片一开始,35岁的哈佛历史学教授约翰在工作了10年后毅然选择辞职,他的举动让好友十分不解。
他把好友召集到家中,公开了自己的身份:
一个活了14000年的不死之人!
他从穴居时代一路走向了现代文明,这个特殊身份也为他带来了困扰,为了避免暴露身份,他每隔十年就得离开熟悉的圈子,换一个身份重新生活。
此刻,在他的屋子里坐着的有哈佛的生物学家哈里;
人类学家丹;
历史学家桑迪(约翰女友);
考古学家阿特和他的小女友;
心理学家威尔;
以及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伊迪丝。
他们是约翰的好友,也是站在各学术领域最前沿的学者。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约翰才向他们敞开心扉。
当这群知识渊博的人得知了约翰的真实身份后,一场学术激辩呼之欲出。
刚开始大家都怀疑约翰在说谎,他洋洋洒洒说出的整部人类史,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约翰完全可能是在背书。
可约翰随即绘声绘色讲述了更多的细节:梵高的画、中世纪的弓箭、史前的石斧……
没有亲身经历是不可能有这些感悟的。
面对不同学科教授的“轮番轰炸”,约翰都应对自如,滴水不漏,好友们几乎开始相信了他。
可固执的人类学家阿特认为他发疯了,阿特邀请来心理学家威尔对他进行心理测试,预测同时,约翰与女友桑迪的恋情也面临严峻考验。
战火从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领域燃烧到了男女之情,又迅速蔓延至心理学。
为了确认约翰是否真是不死之身,威尔甚至掏出手枪试图向约翰开枪。
我们的主角威尔毕竟是生活14000年的过来人,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他从容不迫地“舌战群儒”,终于赢得了所有人的信任。
短暂休息后,时间已来到了夜晚,真正的围炉论道开始。
影片也由此进入最高潮:宗教话题。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约翰自称自己就是耶稣,这彻底让基督教徒伊迪丝崩溃,当耶稣以一个凡人的面貌出现,她多年建立的信仰瞬间崩塌。
中国是无神论国家,所以宗教的讨论我们看起来比较吃力,很难有代入感,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片的震撼力。
约翰见事态不妙,立刻做出让步,说自己只是胡编滥造,这让众人十分扫兴。
待众人败兴而归后,约翰与女友意兴阑珊地闲聊,他们的谈话被打算离开的心理学家威尔听到,威尔猛然意识到,约翰就是自己60年前失踪的父亲!
父子相认后,威尔情绪激动,心脏过速,一命呜呼,本片就这样以伦理学结尾。
纵观本片,信息量真大,约翰作为一个异类引发了蝴蝶效应。
因为这个bug的存在,生物学、历史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几乎都要重新洗牌。幸好这一切只是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屋子里,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后,约翰依然可以离开这里,伪装生活。
回到开头皮哥提的问题:一个社会异类如何求生?
现实中的异类当然没有约翰这样离奇的身世,他们身边也没有那么多宽厚仁慈的大学教授。
约翰等了14000年才等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内心独白,更多的异类只有短短数十载光阴,他们可能一生都无法得到理解。
要么隐瞒,要么迎合。
于是左撇子被强行矫正,同性恋去形婚,冒险家被困在办公室里端保温杯泡枸杞,足球天才走进工地辛苦搬砖…….
我们常常被要求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
上到老人,下到孩童,无一幸免。
小孩子就应该心无杂念;
二十七八岁就应该赶紧结婚;
有车有房才是成功者的标配;
老年人就该打打太极不瞎折腾;
就如同35岁的约翰就应该一直维持自己体面的教授生活。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住着更真实的自己,这个自己面目可憎,歇斯底里,但因为不符合社会给你的人设,便被慢慢杀死了。
前段时间有本畅销书《天才向左,疯子向右》,讲述的就是一群精神病患者心中光怪离奇的世界,许多人竟然从中找到了共鸣。
这本书毕竟是带有猎奇性质的小说。
现实世界里,要撕掉标签,要消除这种“刻板印象”,打破“社会壁垒”何其困难。
小到gay的出柜,大到哥白尼为“日心说”被活活烧死,每一个异类都曾在那条线间徘徊犹豫过。
我们多数人即是规矩的受害者,也是维护者。
所以影片中约翰以不死之身冲击整个人类早已制定好的条条框框时,被禁锢太久的我们才有了一种一泻千里的快感。
那种墙壁之外自由呼吸的新鲜空气是我们观看本片时最大的乐趣享受。
科幻从来都是一种高级的意淫,一个好的idea能颠覆观念,抚慰内心,这是再多特效画面比不上的。
文/皮皮电影特约作者:忍者爱吃鱼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