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著名的京剧歌,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名字叫做《唱脸谱》,其中有一句更是妇孺皆知: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看到这句话,大家肯定都情不自禁地哼起来了。

在这句歌词里,关羽、典韦、曹操、张飞都是著名的三国人物,没有人不知道,可是这个乱入的“蓝脸的窦尔墩”是谁?还有,他为什么是蓝脸?他为什么要盗御马?

在京剧里,不同的脸谱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红脸代表忠义,黑脸代表刚正,白脸代表奸诈,黄脸代表凶猛,这些脸谱的颜色和关羽、张飞、曹操、典韦的人物性格都是非常吻合的。而蓝脸代表的是骁勇正气,有勇有谋,在京剧里,蓝脸的代表人物就是窦尔墩。

长沙会战薛岳联系关麟征(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1)

京剧里蓝脸的窦尔墩

窦尔墩生活于明末清初,是河北献县人。他的故事在正史里没有记载,但是在献县的地方志《献县志》以及民国时期编辑的《明清史料》里都有记录。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窦尔墩,那么最符合他作风的一个词就是——侠客。

窦尔墩本名窦开山,小名叫二东。他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加上他长得有点胖,周围人给他起了个外号——二墩,也就是排行老二的胖墩。后来在文学作品以及戏剧里,他的名字就变成了尔墩。

窦尔墩的父亲窦志忠是李自成手下的将领,而窦尔墩年少长成时,也成为了献县地区反抗清朝的扛把子人物。窦尔墩本来不会武功,从小在地主家种田为生。但是窦尔墩这个人从小就仗义,嫉恶如仇。有一次,年仅十几岁的窦尔墩在街上看到卖枣的爷孙俩被一群地痞流氓欺负,窦尔墩愤怒难忍,决定拔刀相助。这个时候,有一个姓韩的老头制止了窦尔墩,然后亲自上前把那群流氓揍了一顿。

这个姓韩的老头说自己曾经是起义军的一个首领,现在年老退伍了,刚才看到窦尔墩年纪轻轻便一身仗义,非常佩服窦尔墩。窦尔墩就拜他为师,学习武功。学会了一身武艺的窦尔墩更不得了了,只要看见那些欺压百姓的土豪官吏就上去替天行道。后来有一次,他的家乡献县的知县父子仗势欺人,搜刮百姓,窦尔墩一怒之下杀掉了知县父子。

知县是朝廷派来的官,这一下就惹到了朝廷。窦尔墩也不逃跑,逃跑算不上大丈夫,就在家乡献县附近大举义旗,招揽各地的流民义士,反抗清朝统治者,天下响应者无数。

长沙会战薛岳联系关麟征(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2)

听起来有点像梁山好汉。而且,窦尔墩马上干了件大事。古有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今有窦尔墩勇劫十万官银。十万官银劫到手后,窦尔墩全部分发给周围的平民百姓。这件事发生在康熙当政的1713年。

清政府大惊,马上下令通缉窦尔墩,同时还开除了兵部大臣彭朋,因为朝廷觉得这个彭朋身为兵部重臣,连窦尔墩这群小毛孩都搞不定,简直废物,坐在官位上挂机。

这件事就开启了窦尔墩盗御马的故事。彭朋手下有个心腹叫黄三泰,他要为彭朋报仇。他私自找到窦尔墩,要和窦尔墩比武,说你赢我就不抓你,你输了就跟我投案。窦尔墩说没问题,那就光明正大地比武,但要遵守规则,不能用暗器。没想到黄三泰是个阴险小人,比武打不过窦尔墩,最后要输的时候用暗器伤了窦尔墩的左臂,窦尔墩逃跑了。

京剧《盗御马》里就有这一段唱词:我与同众贤弟叙一叙衷肠。窦尔敦在绿林谁不尊仰,河间府为寨主除暴安良。黄三太老匹夫自夸志量,指金镖借银两压豪强。因此上我两家比武较量,不胜俺护手钩暗把人伤。

窦尔墩伤愈后,更加坚定了反清的斗志。他带领兵马在一个名叫连环套的地方安营扎寨,继续反清大业。所以京剧里除了《盗御马》,还有一出戏叫《连环套》,也是唱的窦尔墩。

窦尔墩被小人暗算,咽不下这口气。后来,窦尔墩听到了一个消息。太尉梁九公得到了皇帝赏赐的一匹宝马,名叫追风赶月千里驹,梁九公要骑着这匹宝马在连环套一带打猎。窦尔墩听说了这个消息,当天晚上一人溜进马厩,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速度杀掉了门口的侍卫,盗走了这匹御马。

长沙会战薛岳联系关麟征(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3)

窦尔墩盗御马图

机智的窦尔墩还在马厩里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盗御马者,黄三泰也!

这就是窦尔墩盗御马的故事,这件事表面上只是窦尔墩和清朝官员的个人恩怨,但盗御马的成功大大挫败了清朝官僚的傲气,让民间的反清势力受到了很大鼓舞。

关于窦尔墩后来的故事,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献县志》的记载说,官府拿连环套的窦尔墩没办法,想到了一个计策,和曹操招降徐庶的计策一样,就是先抓到了窦尔墩的老母亲,贴出告示说,窦尔墩数日之内不投降,就杀掉老母。窦尔墩是个大孝子,没办法便投案自首,被清政府杀害。

而在黑龙江瑷珲县的县志《古城瑷珲》里记载说,窦尔墩被清政府抓到后,流放到了偏远的瑷珲,两个儿子窦飞虎、窦飞豹都跟着窦尔墩来到了瑷珲。现在黑龙江瑷珲县有个村子叫窦集屯,就是当年窦尔墩一家居住的地方,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后人,他们的祖上就是窦尔墩。

这就是在《唱脸谱》歌词里乱入三国英豪的窦尔墩的故事。其实比起勇猛与义气,窦尔墩决不亚于那些三国英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