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常见的艾灸,是使用艾条或者配合适当的工具进行,今天给大家介绍艾灸也有一些花样,但绝对不是中看不中用,在灸疗时加多几物,可使疗效更快更显著。适当的辅助器具,令我们进行艾灸更方便更安全。

一、艾灸的基本材料,就是艾炷和艾条,最常用的是艾条。

一分钟学会艾灸(添花样更添疗效)(1)

艾炷:由艾绒制成,呈圆锥状。在艾灸疗法中,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相应大小的艾炷。一般来说,较大的艾柱用来灸大面积的身体部位,如背部、腹部。较小的艾炷用来灸四肢或头面部。另外儿童宜用较小的艾炷。使用艾炷灸时,将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熏烤,使被施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每穴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需要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如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地活动着施灸。

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均匀地想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以穴位局部皮肤红润、灼热为度。

二、艾灸的辅助器具

艾灸首选辅助器具,是艾灸盒,通常为木制或竹制。艾灸罐,通常为铜制或不锈钢制。

一分钟学会艾灸(添花样更添疗效)(2)

艾灸盒的使用步骤:

将充分点燃的艾条插入艾灸盒盖上的卡子里。插入长度要靠近艾灸盒底部但不触及铁丝网,随时观察艾条燃烧情况以调整高度。将艾灸盒盖按照正确的方向放好,用艾灸盒上的绑带将艾灸盒固定在需要施灸的穴位。在艾灸过程中可通过艾灸盒上的孔眼随时观察艾条的燃烧状态,及时舔掉艾灰,并调整艾条的位置。

一分钟学会艾灸(添花样更添疗效)(3)

艾灸罐的使用步骤:

①将艾灸罐打开,取出最里面的内罐,并准备一段长短合适的艾炷。将艾炷固定在内罐中心的铁丝等固定物上,点燃艾条伸出有孔的一端。盖上艾灸罐的盖子,装上艾灸罐的手柄或固定的围布上,也可以用绑带将艾灸罐缚在身上施灸,这种方法需要在施灸部位覆盖毛巾等隔热,避免烫伤。这个可以作轻微的走动而不影响艾灸。

艾炷的常用艾灸方法

一、隔姜灸: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然后将姜片至于要施灸的穴位,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微有灼痛时,可将姜片抬离皮肤片刻,再放下继续施灸,之艾炷燃尽再更换艾炷,每次每穴3~5壮,灸至皮肤潮红为止。

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咳的作用,故此灸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呕吐、腹痛、泄泻等。

二、隔盐灸:又称神阙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至脐部填平,上置艾炷点燃施灸,至患者感觉灼痛,即可更换艾炷。也可在食盐上放置薄姜片,上置艾炷施灸。

隔盐灸多用于治疗急性腹痛、吐泻、痢疾、虚脱等。

一分钟学会艾灸(添花样更添疗效)(4)

三、无瘢痕灸和瘢痕灸,请在专业人士操作下进行。

无瘢痕灸:施灸时不烧伤皮肤、不让其化脓、不留瘢痕的灸法。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

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更换新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一般以灸至局部皮肤轻度红晕而不起泡为度。这种灸法临床上常用于虚寒性疾病的治疗。

瘢痕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称为瘢痕灸,又称为化脓灸。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出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施灸。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部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天换敷贴一次。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这种灸法临床上常用于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慢性疾病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