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的存在,他们随和厚道,性格温柔,从不得罪人,从不拒绝他人的请求,却还是得不到众人的尊重,成为了常常被忽视的存在,用最近流行的话来说,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佛系老好人”。简单来说就是不动怒、不吵架、不拒绝,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借这两个字,表达一种“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心态”。

“佛系老好人”真的像看上去一般淡泊如水吗?面对接踵而来的求助真的甘心通通揽下吗?今天桐叶就与各位一同剥开“佛系老好人”背后的故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叫做“讨好型心理”。

以后再也不要被人当傻子使唤了(总是被人使唤却没办法拒绝)(1)

讨好型心理是萨提亚提出的生存姿态之一,是存在的一种心理人格,同时也是沟通姿态的一种,特点是丝毫不在意自己,常常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现,因此在大部分文化和家庭中得到高度的接纳。通俗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愿意与讨好型人格相处,毕竟这种人格的人比较“听话”。

那么讨好型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那范围就比较广泛了,最近热播的《柒个我》中张一山饰演的沈亦臻就拥有七个人格,他的每个人格都有其产生的原因,比如崔皓月是为了替沈亦臻承受小时候女主被虐待的记忆、朱长江是为了自己有能力保护女主、莫晓娜是把自己当成了长大后的女主、星星则是把自己当成了小时候的女主、莫晓俊是为了逃避自己是旁观者的真相(啊哈,一不小心剧透了)总之,每个心理都有其存在的原因。

我们剥开讨好者的内在,往往会发现他还只是一个敏感、脆弱的孩子,会产生这种心理,可能是早年创伤与恐惧影响过大,也可能是被抛弃、被忽视、被打骂所产生的伤痛依然抹不去,还有可能来自家庭与生长环境。

以后再也不要被人当傻子使唤了(总是被人使唤却没办法拒绝)(2)

“讨好者”的自我概念往往是低自我价值、缺乏自信、远离自我,把焦点放在对自己的期待上,总觉得要做点什么别人才会爱我。

渴望别人对他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渴望别人能够察觉出他的需求并为之帮助他,欣赏他,认可他。就像小孩子一样,渴望得到鼓励与表扬。就像我对你这么好一样,希望你也可以这样对我。

以后再也不要被人当傻子使唤了(总是被人使唤却没办法拒绝)(3)

说了这么多讨好型心理的特点,下面桐叶与各位一同探讨如何摆脱这种心理?

“讨好者”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原则性较低,无法拒绝别人,渐渐的就逐步失去自我,变成人们口中常说的“便利贴”、“老好人”,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像那些无理的要求说“NO”。说几句反鸡汤的话,你以为你处处妥协就能得到尊重与爱护吗?他们只会把你当做既听话又好用的工具而已。你又不靠他们的接济而活,凭什么处处听从?

“讨好者”看上去就像没有需求的人一样,但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己渴望,想要加薪?想要请假?想要拒绝?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没有人会主动过来满足你的需求。当然,你也不需要满足别人的需求,因为你不是一张随用随撕的便利贴。

以后再也不要被人当傻子使唤了(总是被人使唤却没办法拒绝)(4)

没有人会无条件对你好,没有人会无条件爱你,更没有人会包容你的一切(除了父母亲人),人都是自私的,就连你对别人好,也是希望别人同样的对待你,何必那么辛苦?与其追求这种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的事,不如将时间与精力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同时桐叶在此呼吁,那些喜欢使唤别人,喜欢利用别人的人,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有求必应的“佛系老好人”,希望你可以不要太过分,你不是缺胳膊少腿,能自己动手的请绝不要麻烦他人,要知道,你动动嘴皮的事别人却要为你的话付出努力。而你也会越来越廉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后再也不要被人当傻子使唤了(总是被人使唤却没办法拒绝)(5)

想要get更多精彩内容吗?各位佛系青年,自在评论,随缘关注,善哉善哉。桐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