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头条号:最角建筑,现开放合作,优秀建筑设计类文章欢迎投稿,投稿请私聊。我们可以帮您多平台投放。欢迎勾搭~

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1)

1.城市文化

作者: [美] 刘易斯·芒福德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2)

这本书就好比是一座伟大的城市,蕴涵了各种能量、形象和活力,这是一部历史,是城市史的政治宣言,也是关于城市和城市社会学的理论。芒福德论述的城市史就是文明史,城市凝聚了文明的力量与文化,保存了社会遗产。城市的建筑和形态规划、建筑的穹顶和塔楼、宽广的大街和庭院,都表达了人类的各种概念。芒福德用建筑和艺术展现城市的发展,首先关注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美学问题。城市的基本问题是城市是否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城市的设计是否促进人的步行交通和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

推读指数:★★★★★

标签:建筑,城市,社会

书评:

有关城市的经典著作,必读

需要专业知识做基础,知识量稍大

建筑关乎城市,城市关乎文化,文化关乎一切

2.内境·外象

作者: 姚仁喜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3)

《内境•外象——姚仁喜的建筑美学》一书为建筑大师姚仁喜的建筑美学随笔集。回顾其30多年的创作行旅,透过“堂奥”“建筑是舞台”“静谧的心”三个中心主题,姚仁喜深入探索建筑与人类情感、戏剧故事、地域自然、历史人文、东方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建筑的禅意与“无为”的内涵。

推读指数:★★★★

标签:建筑,建筑设计,人文

书评:

“建筑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体会、感受并产生共鸣的空间。因为建筑是长久的,做坏一座建筑会影响很多人,因此需要怀有敬畏之心。去了解为什么某个建筑物会产生也很重要。”

设计是长久的,一个坏掉的蛋糕隔天就能扔掉,但一个糟糕的设计会保留很久,并且毁掉很多人的一天,因此设计要去认真的对待才行

外行看热闹,但寥寥几语仍让人有些许体悟

3.癫狂的纽约

作者: [荷兰] 雷姆·库哈斯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4)

癫狂的纽约》(DELIRIOUS NEW YORK)一书中,库哈斯认为“曼哈顿的建筑是一种拥塞的开拓之范型,曼哈顿已产生自己的大都会都市主义――拥塞文化”,并提出了拥塞文化的三个定理:格子(GRID)、脑前叶切开术(LOBOTOMY)、分裂(SCHISM)。格子代表曼哈顿的都市规划,表现出一种不自由和自由间的辩证关系;脑前叶切开术代表摩天大楼内外关系的决裂;分裂则代表摩天大楼叠豆腐式的空间构成造成上下楼层关系分裂的状况。库哈斯认为拥塞文化“解决了形式(外)与机能(内)长久以来的冲突,使曼哈顿的的建筑物兼具建筑和高效能机械;现代的和永恒的。”

推读指数:★★★★

标签:建筑,建筑理论,城市

书评:

曼哈顿的历史告诉我们:让美国成为美国的,恰恰是它从未曾是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来自于膨胀中的资本和欲望各种互相交织的紧张实践,这与旧大陆知识分子从单纯观念出发的思考是相反的

其实表达的理论内容很简单,只不过老库用了奇幻的语句以后现代的方式讲了曼哈顿的故事

先后分两次看完。第一次是去纽约之前,看不进去。第二次是从纽约回来之后,一口气读完。有些段落非常晦涩但不妨碍整体的阅读

4.去山里盖座小屋吧

作者: [日] 中村好文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5)

小屋不大,仅有14坪,但精巧的设计能容纳15人度假。小屋很简朴,没有连接任何线路和管道,但巧妙实现了自主供水和发电。没有水管,就高 高架起威士忌酒桶,收集屋顶滴落的雨水;没有电网,就让太阳能电池吸饱山间的阳光,让风车迎风旋转。香草在小屋周围蓬勃生长,农田里放养的土豆和南瓜大丰收;使用沉甸甸的陶炉和炭火,亲手制作散发着烟熏味的火腿;用柴火烧水,眺望着远处的八岳山,轻松地泡个澡……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远离被各种线路管道包围,一停水停电就让人手足无措的文明社会。踏实地生活在大地上,拾回消失已久的生存智慧。

推读指数:★★★★

标签:建筑,日本,生活

书评:

梦想的生活

太过方便的生活,让人变得懒惰~原来没有现代文明的管线网,也能自给自足的生活

一看就是热爱生活的人~虽然这屋子看起来很简陋但是很有意义

5.外国古建筑二十讲

作者: 陈志华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6)

以讲座的形式,基本按历史顺序,介绍19世纪新建筑运动开始之前的外国建筑。全书共20讲,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欧洲,下篇主要写亚洲和上非洲的古代埃及。这不是一本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择重点而述,以不同的视角,展现在历史的延承中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推读指数:★★★★

标签:建筑,古建筑,外国

书评:

歌德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在想,哥德尔是不是应该曰,建筑是音乐的微分,音乐是建筑的积分

建筑也可以这么美

建筑串接而成的欧洲历史,比较难读,但是往后看会越看越顺

6.阴翳礼赞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7)

《阴翳礼赞》从“阴翳造就了东方建筑美”这一观点出发,衍生开来,探讨了东方建筑和文化的精妙之处。其他各篇也围绕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差异,行文挥洒自如,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可以说建立了一个“谷崎式”的东方美学体系。

推读指数:★★★★★

标签:日本,文化,随笔

书评: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跟我说,把东方美学诠释的极致细腻的,便是谷崎润一郎,有时间,一定要找他的作品来看

西方式的审美在于秩序,与之相对的东方式的审美在于自省和调和。因此形成中西方光明—阴翳两种独特的审美趣味。

这个时代啥都讲效率和高速度,不知不觉,一般民众对时间逝去了耐性,不能平心静气一直专注于某一事物了

7.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

作者: 欧文·潘诺夫斯基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8)

欧文·潘诺夫斯基编著的《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关于中世纪艺术哲学宗教之间对应关系的探讨》在著名的威尔玛系列讲座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威尔玛讨论是为了纪念美国境内本笃教派创始人威尔玛而专门设立的系列讲座,以邀请著名学者到圣文森特学院举办专题讲座而闻名。

《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关于中世纪艺术哲学宗教之间对应关系的探讨》中,作者一反当时历史学家划分历史时期让众学科彼此之间缺乏交集的做法,研究哥特时期建筑艺术与经院哲学之间同步关系。他将历史学家没有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所获得对关于历史分期的结论,与艺术史家所独立获得的关于艺术分期的结论放到一起研究,发现两者是完全同步调的,完全一致的。

推读指数:★★★★★

标签:建筑,艺术史,哲学

书评:

PANOFSKY的立论是,与前代相比,思维及叙述方式、写作结构之于经院哲学可以跟构件样式、空间表现之于盛期哥特建筑高度耦合

大家功底就是不同。薄薄一册,将哥特建筑后面的经院哲学思维逻辑讲得十分透彻

经院哲学两大原则:1,宣讲明白;2,折中,妥协

8.路易斯.I.康:在建筑的王国中

作者: [美] 戴维·B·布朗宁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9)

本书写实而详尽地介绍了本世纪建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实践者、教师和思想家的全部作品,详细地介绍了路易斯·康的建筑和哲学。康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主义美学的标签,而他的观念最终改变了美国建筑的方向。

推读指数:★★★★★

标签:建筑,建筑大师,康

书评:

单是图片便足够震撼

路易斯康的人生轨迹,随手翻阅收获无穷

神的空间与光影

9.安藤忠雄都市彷徨

作者: 安藤忠雄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10)

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一书,主要汇集1965年至1992年於世界游历中思考的轨迹与心路历程的反省,藉由旅游,造就了建筑师的深度与成长,一如科比意藉旅行中的速写记录其感动与创作灵感来源,安藤亦从世界各大小通路、街道、城市中透过身体实地经验空间的过程,感受建筑的每一向度,并於体验中与思绪中自省,藉自省检视过程作品的适切性。

在建筑的世界中,除了可看见构筑的实体外,就是创造层面的重点亦即对本质的探索与呈现,而本质又与空间所欲展现之空间精神共荣共存。

推读指数:★★★★

标签:建筑,日本,设计

书评:

”大规划里的所有建筑,全部都是文化相关设施。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丰硕富足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借由”文化“这个范畴的介入,城市这个人为装置才得以培养民众、陶冶市民“

相比于论建筑和连战连败,也许这本书更适合作为大学的入门读物。写的饱含深情,同时又是艺术史的简洁指南

太推荐,为何建筑是艺术的最佳注解

10.伊东丰雄建筑论文选:衍生的秩序

作者: 伊东丰雄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11)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在提供阅读伊东丰雄的新方式,有别于过去单靠建筑作品来认识伊东丰雄的模式,试图自伊东创作建筑以来所写的无数文章中,选粹出最具代表性的四十八篇来刻画伊东在建筑思想上的轮廓。在他如此奔放的形式操作背后理解到我们所未能察觉的、 超越继承建筑秩序的新价值。

「少一点纯粹之美,多一些充满活力的乐趣」可以说化约了我在2000年后面对建筑的感情。我的文章,对于社会可以说远远地比以前来的正面多了。—伊东丰雄

推读指数:★★★★

标签:建筑,建筑理论,日本

书评:

TOYO ITO真的是把混凝土用到艺术的高度了

自由如风

很耐读的书

整理:ASRI书籍:豆瓣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12)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13)

中国建筑图书网(给建筑系学生精心挑选的10本建筑书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