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陆游的爱国诗 原创诗人陆游的满腔爱国情(1)

他,曾被周恩来总理给予这样的评价:“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我第一次熟识诗人陆游也是读了他的《示儿》,娓娓道来间,不失爱国情怀的荡气回肠。可见,他的爱国情是伴随着他一生的,是浓浓的化不开的深入他的骨髓。他的一生,更是为了收复中原,盼望统一而劳碌奔波的一生。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生逢北宋灭亡之际,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初入仕途,陆游就遭到秦桧的嫉恨,仕途不畅,秦桧病逝后,多次因向皇帝进言献策而遭到降职。乾道七年(1171年)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甚为欣喜,只身前往南郑,在南郑幕府任职,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

同年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陆游感到无比的忧伤。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而后,他也曾极力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失地,均未被采纳。

1203年5月,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拜访陆游,二人促膝长谈,公论国事。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他构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而后,辛弃疾奉诏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早日实现复国大计。谁知天不遂人愿,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二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一生悲喜总是伴随着能否为祖国统一效力,他的爱国热情融入了他的血液,汇集在他的诗歌中被世人所传唱,为后人所敬仰。

本文系海河网原创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海河网。欢迎关注并按规则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