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小的孩子压力大(压力山大孩子人小鬼大)(1)

网图,侵删

假期前,幼儿园安排家长指导帮助小朋友完成一幅木工作品。

于是,前几天,我们开始在网上选买相关材料。

其中,一幅成品是小兔子,难度相对简单点;另一幅成品是小房子,难度相对大一点。

快递陆续收到。

“小兔子”的快递先到,由于简单,下午就完成了,成品被小朋友挂到了自己的房间里。

“小房子”的昨晚刚到,当时,已到饭点了。

很显然,我们准备先吃饭。

但是,收到快递后,小朋友没心思吃饭了,开始嚷嚷着让爸爸给做木工作品。

很急不可待,一直在旁边摇着、催着爸爸,让爸爸无法安心吃饭。

在她的再三央求下,爸爸只得简单吃了几口,决定开工。

她在一边兴奋地看着这一切,时不时帮爸爸打打下手,拿这个,递那个。

看父女俩专注地做着木工作品,我就去了卧室,准备看会儿书。

大概看了一个小时,眼睛有些不舒服,就停了下来。

决定去客厅看看他们完成得怎么样。

根据情况看,我估计难度不小(只有一堆长短均匀的小干柴和绳子),一晚上很难搞完,小朋友今晚的期待可能会落空。

于是,我就提议,咱们去看电影吧(家里有投影仪)。

小朋友一听“看电影”,开心得手舞足蹈,迅速跑到她的卧室,把她的小毯子抱过来。

“妈妈,我最喜欢看电影了。”

“那咱们今天晚上就看,好不好?”

“好。”

“你先把毯子放到卧室床上去,抱着太累了。”

她飞快地将毯子放到卧室,一路小跑回来(房间并不大,但三室足够了,小孩子很喜欢奔跑)。

“让爸爸和我们一起去看,好不好?”

“让爸爸做完房子,再去看吧。”

“这个房子,有难度,今天晚上做不完的。”

“那让爸爸看电影时,也做房子(她的意思是边做边看)。”

听到孩子这样安排,我和她爸爸相视而笑。

小朋友一直盯着爸爸的手,爸爸也不敢懈怠,手里一直摆弄着材料。

“黑咕隆咚,看不见的,会把房子给你做坏的。”

她没吭声。

我把她拉过来,拉着她的两只小手,微笑地看着她,耐心地和她说,“你看哈,这个“房子”比那个“小兔子”,难度要大多了。”

“桌上这些全是材料,还有一大堆,你爸爸现在才做了一点点。”

我瞥了一眼我老公,看他的状态,当时好像有些卡住了,貌似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进行。

“爸爸现在已经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我说给小朋友听,希望她能看到这些。

“明天上午,整个上午,让爸爸专门帮你做这个,保证完成,好不好?”

“你来负责在一边监督爸爸。”

“难度太大,今天完不成的。爸爸不睡觉,都做不完的。”

我又强调了一遍难度。

她没有回应,看得出,孩子特别希望在睡前就能看到成品,想让爸爸务必帮她完成这个“小房子”。

看她没有坚持,我又补了一句。

“走,我们现在去看电影,去卧室。”

我准备领她过去。

一扭头的功夫,她已经往卧室跑了,鞋都没穿,直接翻滚到床上去的,在床上开始蹦起来,就像玩蹦床一样,兴奋得很。

她以这种形式表达着自己的兴奋,同时,也期待、等待着爸爸调试设备,准备接下来看电影。

以上是一段很平常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

但这一段对话中,孩子的表现让我想到了工作当中常用的四个词“目标”,“专注”,“要事优先”、“deadline”。

小朋友用她的言语和行为明明白白地向我诠释了这一切,简直就是给我上了一堂通俗易懂又无比生动的课。

这堂课叫“如何做到要事优先?”

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的目标很明确,保证要事优先,而且非常专注,同时保持监督,还设置了deadline。

首先,从收到快递,打开确认是她的“小房子”,就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完成小房子的搭建,要爸爸帮助,自己积极配合。

其次,吃饭等其他任何事情,哪怕是很喜欢的电影,都决定全部暂缓,往后放一放,今晚只做小房子,对目标相当专注。

而且,一直在旁边盯着,监督爸爸。爸爸想偷一点懒,那是不可能的。

最后,deadline是今晚,最迟明天上午。

这是一整套完成任务的流程。

中间,即便我过来想干涉她的安排,她都仍然想着她的目标,还向我表达了她的想法。

同时,还自己动脑思考对策,清晰地说出自己的安排。

这一切,出自一个小孩子口中,我还是有些吃惊的。

我知道现在的小朋友早熟,只是没想到这么早熟。

我这是对成年人的说辞,没想到孩子给了完美作答。

再继续下去,我都没招了。

顿时,我感觉到现在的父母真的是亚历山大,尤其是教育这块。

不坚持学习、成长,真的连自己孩子都教不了。

这种有压力的感觉,我还是第一次,这么明显地感觉到。

当然,我会把这些压力转化为动力,让它们促使我不断学习、向前,争取给孩子做好榜样。

陪伴孩子成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陪伴孩子终身成长,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虽然这事不容易,但我觉得这是合格的父母想做的事,优秀的父母会做的事。

真正优秀的父母,我相信不会忽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还会相当重视。

因为那是他们的孩子。

因为他们爱ta。

而教育这件事恰恰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我们耳熟能详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爱孩子,其实也是爱自己的体现。

爱自己,教会我们爱孩子;爱孩子,教会我们爱自己。

这两者相互促进,促使我们和孩子都学会在爱中成长。

因此,陪孩子终身成长是一件虽不轻松,但却很有“爱”,也很浪漫的事。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向优秀的父母看齐。

未来的路还很长,愿我们一起同行,多交流,多学习~

悦来越好

2022.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