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风景如画好地方(造个仙境去养老)(1)

找个风景如画好地方(造个仙境去养老)(2)

“问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老杨用自创的调子,哼着最喜欢的李白的诗句,轻松愉快的走在公园的绿荫道上。他今天约了几个好朋友在八角亭聚会,有一个重大的决定要向他们宣传和商榷,看他的神情,这个肯定是一个愉快的决定。是的,这个决定是他梦寐以求多年,只有现在才能够去实现的理想,那就是远离世俗,隐居深山,去过那种明月清风相伴的自由自在逍遥生活。现在,他退休了。他决定邀约几个情趣相投的老朋友,组成一个养老大家庭,到一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地方建一个乐园,共同养老,享山水乐趣,田园清福。

不一会儿,赵钱孙李王几个老友相继到来,老杨向他们说明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几个老友全都击节叫好,热烈拥护。也是,相交相知几十年,志趣定然是相投的。问题是心中的理想的桃花源,到哪里去找?老杨自信的指着鼻子说,不是有我吗?问我定没错。

大家这才回过神来。是,老杨是县水利局的资深技术员,几十年来勘察水利,指导技术,他走遍了全县的各处大山深谷,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老杨心中的最佳选择,是厚坝镇文胜乡的蒲家沟,他用行家的话描述,这里是龙门山脉的褶皱带,由山脉、峡谷和冲击河谷组成。常年平均气温13.9度,八月平均气温23度。他又用自家的话描述,这里是著名的藏王寨的心腹地带,群山环抱,峡谷幽深,飞流如练,碧水四溢。古树参天,鲜花遍地,鸟鸣蝶舞,美不胜收。总之是一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世外桃源。

找个风景如画好地方(造个仙境去养老)(3)

找个风景如画好地方(造个仙境去养老)(4)

他的描述听得大家如痴如醉,恨不得马上飞到蒲家沟,把那里的美景享受一番。

现在已有在座的六家人,他们又在自己的亲友中讨论一番,挑选出四个各方面信得过的朋友,凑成十家,十家人组合的退休大家庭正式成立。他们又以“银杏”給这个家族命名,取其生命力旺盛,福寿绵长的意思。

说干就干,他们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到蒲家沟去买一块地,修一座宫殿式的乐园。买地一定要背倚高山,面对流水。庄园一定要修得住家和经营结合起来,因为蒲家沟到底是深山老林,只有十家的老年人,住在哪里不太方便。老杨介绍,那里春夏秋三季很美很美,到了冬天是北风呼啸,天寒地冻,老人们定是受不了的,必须回城过冬,那就需要人守护庄园。如果招租经营,商家们定会常年值守,不但省去了留人值班守护的麻烦,还有一笔收入可用于庄园的维修、优化等开销。老杨开玩笑说,这叫以租养房,两全其美。

这里交通确实很不方便,只有一条二级公路,开到厚坝下车,坐村里的小面包到文胜,又下车换村民的小面包才能到达蒲家沟。只见一条乡村土路,路况很差,颠颠簸簸抵不住大家兴致勃勃。傍晚时分,终于到了蒲家沟,住到事先联系好的文胜乡乡政府的接待站。

处于青山绿水中的接待站,价廉物美,服务周到,银杏家族就把筹建小组安置在这里。

晚饭后走了一圈,大家才知道,蒲家沟属于文顺乡安顺村,古镇上有几十户人家,有石质的古色古香的寨门,横额上有石雕“安顺古镇”四个大字,非常气派古朴。

第二天去买地,老杨是这里的常客,心中早有打算。他带领大家来到村外一条大河旁问,你们看美不美?大家环视一周,异口同声的回答,美如仙境!

找个风景如画好地方(造个仙境去养老)(5)

确实如此,一条大河从峡谷中冲出,绕镇而流,水量充沛,碧波荡漾。也许是来自深山没有污染的缘故,河水是那样清澈,发出宝石般莹莹的绿光,美的令人目旋神迷。大河的两岸,古树参天,绿荫遍地,衬着幽静的河水,就像童话一样的令人沉醉。特别是有麻柳十数株,均已百年树龄,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另外就是楠木树,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古树,它们葱郁苍翠,把大河装扮得十分美丽。老杨指着河水中央沙洲上的两株麻柳说,这俩株,百年来相依相伴,形若夫妻,村民们呼为“鸳鸯柳”,与镇后的夫妻峰相映成趣。夏天,麻柳林中成百上千的萤火虫飞舞,忽隐忽现、忽明忽暗,似繁星闪烁,把人们带进梦幻般的境界。

杨伯又指着对岸,在连绵不绝的奇峰秀谷的簇拥下,是一片芳草如茵的坝子,坝子的南边和北边,从深谷幽壑中冲出两条飞珠溅玉的山泉,山泉到了平坦的绿坝,形成两条碧波荡漾的大河,波浪滔滔地一泻而下,甚是壮观。在北边峡谷出口不远处,在高山峻岭之下,另有一座小山,青翠欲滴,特立独行。老杨说,这就是我心中早就选好的庄园地址,你看它背倚高山,面对大河,左通峡谷,右连芳甸,脚下还有一大块绿洲,是不是很理想的宅基地?大家佩服的连连叫好,没有一个不同意的。

找到这里的村长,商谈买地事宜。深山小村从未遇见这种情况。村长是个有见识的年轻人,见有人投资,觉得是个机会,也不在价格上过于苛求,很快就办好了一切手续。他们买下了那座小山和山下一大块平坦的地基——从山脚一直延续到大河边的那块绿草地。

老杨说,他要在山顶最高处修一个大大的蓄水池,把从山底抽出来的山泉水蓄起来,接到每个家庭,以后各家各户在深山也能用很方便的自来水。

他要把蓄水池修成好看的八角亭样式,涂上鲜红的颜色,让人们在这苍翠的绿色海洋中,几里以外都能看到这鲜艳的像花朵一样的红色标志,看到他们美丽的银杏山庄。

建造工程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大家推取了以老杨为首的四个身体好能力强的为筹备领导小组,老杨担任领导小组的领导,扎根蒲家沟的接待站,具体实施建造任务。根据地势环境,设计院退休的老王和老李精心设计,他们把庄园设计成一栋高大巍峨的三层水泥楼房,不,是四层。主楼层三层以上有一层休闲空间,水池花圃,翠竹依依,靠背长凳,休闲茶座,无一不少。

所有成员通力合作,各显神通,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从城里运进各种材料,他们招聘村民们为工地打工,他们号召村民为工地提供砂泥碎石等原材料。当时是九十年代末,在施工工地做工,十元钱一天,砂子碎石按量论价。外地人进山修房,本来就是新鲜事儿,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更令村民们欣喜若狂,热情高涨。他们争先恐后的涌进工地,顿时幽静的峡谷里人声鼎沸,忙碌而热闹。

大概有三年时间,筹备组的几个老伯们真是宵衣旰食,辛苦劳累,但是美好的愿望让他们忘了自己的年龄,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他们意气风发,干劲十足,齐心协力,配合默契,终于完成了心中伊甸园的建造,银杏山庄落成了!

这是一座高大伟岸的水泥楼房,富丽堂皇的宫殿。她倚依山就势一字排开,共有四层,除了最高层是休闲空间外。其他三层,每层12套房间,共计36套房间。一二层修的是宾馆的标准,宽敞明亮的客房,精致的卫生间。客房外的观景阳台很大很美,坐在阳台上欣赏风光,打打麻将,是最惬意的享受。按照老杨的说法,以房养房,一楼二楼将是一个高级的旅馆,对外招租,一来增加人气,二来解决了冬天值守庄园的任务。为了让旅馆配套齐全,还在一楼的两端巧妙的修建了两个大花亭式的建筑,复古风格,美观典雅。实际上是为未来的旅馆修的大食堂和储藏室。

三楼12套楼房,每个家庭各分一套。中间两套,作为客房,家里来了子女临时使用,各家都有使用的资格权利。

每套房的布局,门前的大阳台是十家通连的,大家可以在阳台上共同观景,相互聊天,打打扑克,搓搓麻将。目光所及,风景绝佳,这可是最快乐的享受。各套房前后相通,三进房间。第一进,有青纱大窗户,可以做客厅,第二进有统一的大床,一面墙上做了大大的壁柜,这是卧室。第三进,隔成两间,外边是一个厨房,墙壁、灶台、水池都砌着雪白的瓷砖,插座、碗柜一应俱全。里间是卫生间,安着大大的冲水马桶,地面墙壁都砌着白瓷砖,清爽而舒适。推开厨房是后阳台。

后阳台也是十家通连的,也很宽大。它结合着后面青葱的山体,是小山的半腰。山壁和阳台的连接处,修成一条深深的水沟,用于山壁的排水和各家用水的下水道。上面一顺溜安了水管,修了宽宽大大的水泥平台,可洗衣、可洗菜,非常实用。山壁上有青松滴翠,有鲜花盛开,有凉风送爽,有花香绕鼻。把后阳台做一个舒适的饭厅,在这样的饭厅吃饭,肯定格外香甜。

据我所知,后来大家把厨房也搬到了后阳台,各家在洗衣台前打了土灶,煮饭时十家人热热闹闹,说说笑笑,您家煮了腊肉,他家炖了土鸡,大家互相品尝,互通有无,有时候干脆把桌子一拼,几家人就合在一起吃。欢声笑语,心情的愉悦超过了口腹的享受。

他们又修了气派的寨门,黑漆匾上“银杏山庄”几个金色的鎏金大字,是请名家特意写就,华丽而气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惜重金买回了12株大大的银杏树,栽在庄门两侧。银杏树高大伟岸,金色的枝叶舒展摇曳,就像12面金色的旗帜在飘摇,向人们展示着银杏山庄的华贵和美丽。

当然,他们也种了花,最惹眼的是银杏树下一溜花架,爬满了粉红的蔷薇花朵,开得灿烂而热烈,蜜蜂嗡嗡的闹着,蝴蝶翩翩的舞着,好一派生动美丽的风光。

山庄落成后,十家人欢天喜地的搬了进来,他们满心喜悦,在这世外桃源中过起了抱团养老的、神仙般的生活。他们开始招租,酒好不怕巷子深,从他们开始修房子,就引来了有心人的注意,这样的世外桃源,这样的人间仙境,肯定会引来许多人进山探幽,避暑养生。作为深山中第一个旅游客栈,肯定是前景无量的。经过筛选,他们选择了县城里的一个年轻人,谈好一切条件,客栈也喜洋洋的开张了。

我记得条件中最重要的两条,一就是要保证山庄常年的守护和维修,让老人们安心养老,不用为琐事劳神费力。二要保证承担全部的抽水供水任务,保证老人们随时用水,供水不断。年轻人很爽快的答应了。旅店一开张,就迎来大批的游客,迎来送往,从来没间断过客源。有时进山的人很多,旅店安置不下就,游客们就在河边大树下,或躺或坐,露宿一晚。他们说,夜里的风光像童话世界一样美丽,凉风习习,流水潺潺,远处的高山巍峨神秘,近处的萤火虫四处飞舞,美的都不想睡觉了。特别是小孩子们,亲身处于这样的童话世界,兴奋得整个晚上都不睡觉呢。从此,游客们养成了一个习惯,想来就来,住不到旅馆,落得在仙境中露宿一晚,享受别样的风景,别样的情趣。

很快,村民们也参与进来。他们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有的做起了餐饮、日用、客运等生意。游客们对山里的山货情有独钟,河岸边自然形成了一个市场,天麻、土鸡、土鸭、腊肉、竹笋、核桃、板栗应有尽有,还能买到大大的灵芝、猎人们刚打来的新鲜野鸡、野猪肉等各种野味。

渐渐的,蒲家沟出名了,外地人慕名而来,住宿、餐饮需求量越来越大。村里在老街的背面,依山傍水的,又建了一条宽大的新街,招商了很多外来投资客,他们修起了一座座高大的楼房,办起了档次较高的客栈旅馆,什么云集园、碧水山庄、山里人家、蓝光谷等等等等,成了深山中的一条繁华的商业街,灯火辉煌,笑语不断,在这深山里显得格外的生动奇妙。

但银杏山庄在村外大河的对岸,离这繁华世界还有一段距离,基本上不受干扰。银杏山庄的老人们可享福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神仙日子?他们呼吸着最清新的深山空气,吃着最纯净的地下山泉。早上散步,有浅吟低唱的山溪水相陪,晚上休闲,有明月清风相伴。坐在阳台上闲聊,远看奇峰飞瀑如练,静观碧水如玉缭绕。耳畔有鸟雀放歌,鼻端有花香怡神。在这样的神仙境界中,他们天天是神清气爽,精神愉悦,身体越来越好,一些老毛病也渐渐痊愈了。他们都感谢老杨,选他做了庄主,主管山庄的一切事务。蒲家沟的名声越来越大,进山探幽访胜的人越来越多。县里十分重视,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投入人力,投入资金,修了公路,通了班车,大力开发景区。

后来开发了很多景点,比如养马古镇、香马峡、转迂峡、望天峡、龙隐谷、百花谷,都是鬼斧神工,令人惊叹的著名景点。因为自古传说,明朝建文帝朱允炆被叔父朱棣夺了江山,逃到藏王寨避祸,避难在龙隐谷,他和随从数十人的马匹不能上山,就养在蒲家沟,所以古镇叫养马坝,由此把风景区改为更响亮的养马峡。

找个风景如画好地方(造个仙境去养老)(6)

找个风景如画好地方(造个仙境去养老)(7)

找个风景如画好地方(造个仙境去养老)(8)

养马峡风景区横空出世,惊艳众人。在这里是人流如潮,赞声不绝。又在鲜花盛开的坝子中心修起了森林广场,在各条河流上修起了高大的廊桥,开发了骑马、漂流、游泳等多种娱乐项目,是人们休闲避暑的乐园——此是后话。

后来有一机缘,我看了清朝人刘轩游此地,写的《小桃源记》:“余既周察其中,羡其冈峦之雄奇幽险,谓是江油之乐乡,直以武陵源仿佛也。”原来在清朝就有名人到访蒲家沟,谓是江油之乐乡,用小桃源、武陵源,来赞美她,这是何其至高无上的盛赞!可见杨叔当初是何等有眼光,何等有魄力,何等有文化。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意中引发了一个景区的开发,我更加敬重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