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扫天下演讲稿(一份简历告诉你)(1)

我公司最近在招聘招投标专员。这个岗位最重要的素质是:细心、细心、还是细心。

因为标书只要一个小疏漏就可能会导致废标或者不中,需要根据招标人千奇百怪的要求逐条梳理、认真抠细节才能写出一份合格的标书。

这是典型的“扫一屋才可以扫天下”的岗位——思想、境界、智慧、认知……等等再高都没有用,一个无心之失、低级错漏就会导致满盘皆输。要“扫天下”,必须“扫好每一屋”。

在招聘过程中,一份简历映入眼帘:

一屋不扫何扫天下演讲稿(一份简历告诉你)(2)

这个人的简历号称自己“认真,有责任心”,但是仔细看看就发现:

在基本资料下第一行中括号内,前面写的是“求职意向”,比如文员、资料员、投标专员,后面又接着写“小学语文老师3年工作经验”,这就很奇怪了——

究竟想表达的是求职意向是“小学语文老师”呢,还是说她有“小学语文老师3年工作经验”的经历?

如果是前者,即求职意向是小学语文老师,怎么又跟着一个“3年工作经验”?难道要找一个3年工作经验的岗位?这种给自己设限的要求我还是头一次见;

如果是后者,那么更麻烦了,因为简历最下部分她写的在某某小学工作经历是“数学老师”,而且工作职责写的也是“负责数学学科知识的教授和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

不是说语文老师吗?怎么又变成数学老师了,而且工作经验时长也对不上,明明下面写的是五个月,前面又说是3年,究竟哪个对?

而且求职意向和工作经历混在一起写真的好吗?

当然还包括标点不规范,表达不通畅的问题。

一份简历不过几百个字问题就那么多,前后矛盾或者让人看得一头雾水。这还是自己的简历啊,别的不说,起码说明她对这个东西不重视、不在意,或者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

那么这样的人要是来做标书会怎么样呢?

我也算是一个很粗心的人,看我文章的人都会经常发现其中错别字。我其实是反复看过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区,有些错漏看不到很正常,但是原则性错误不能有,比如配错图、标题写错、前后段落牛头不对马嘴…….等等,这些我肯定看得到。

至于做标书就更是,这都是钱啊!

正是知道有盲点所以要反复看,而且把之前的盲点、别人看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提醒自己尽量切换视角来看,或者换着人看。

这样的人你敢用吗?我反正是不敢。

她因为不重视简历,或者对于介绍自己这一块有“盲区”,因此失去一个工作机会。

如果她找的是其他类型的工作,比如销售、业务员等等,可能也可以,那些工作对于文字表达的认真细致要求没有那么高,可惜她找的工作偏偏是对认真细致要求高的。

所以就得出结论:

究竟要不要扫一屋,取决于这个“屋”属不属于你“天下”的一部分。

如果这一“屋”跟你的“天下”没什么关系,那你扫不扫、认不认真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有关系,无数的“屋”构成了“天下”,那就必须扫好每一“屋”。

也就是说,“扫一屋”的成果,对于“扫天下”来说是有效的、可积累的、互相关的。

有的人认为:

习惯是一以贯之的,“一屋”扫得好,那个习惯会延伸到“扫天下”的时候,这样才会干得好。

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

每个人重要的事不同,能做好自己重要的事就不错了,每个人都要且只能对自己的事负责。最怕的情况是:

我觉得这“一屋”重要,非要你去“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