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公安报

近期,各地持续高温,外出纳凉避暑的市民剧增,垂钓、漂流等水上运动再度成为热点。如何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平安度过高温天气,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浙江、江苏等地警方结合近期发生的案例,提醒群众提高警惕,排查隐患,平安度夏。

刺激有趣的漂流并不适宜所有人

夏天最要命的5条血泪教训(五个案例告诉你再难耐这些事也不能做)(1)

李迪 作

温馨提醒:漂流这样的活动,并不适合所有人参与,更不能擅自下水戏耍。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孕妇和残疾人,以及65岁以上的老人和未满16周岁的少年不宜参加漂流活动。

事件回放

漂流时下水游泳,小伙子再也没有上来

炎炎夏季,漂流成了许多人消暑游玩的首选,但是漂流活动不同于其他的户外运动,它具有一些不可预知的危险性。最近,浙江省武义县一处漂流点就发生了一起人员溺亡的悲剧。

7月9日18时许,武义县公安局柳城派出所接到报警,报警人声称同事陈某在漂流过程中单独跑去游泳,此后失去联系。

接到报警后,民警带上装备并安排水性较好的人员,迅速赶到漂流现场进行搜寻。民警通过初步了解得知,失踪男子陈某是名外来务工者。当日14时许,陈某与同事共25人到达漂流点漂流游玩。16时许,与同乘一艘皮筏漂流的同事徐某到达集合点后,陈某下水游泳,觉得穿着救生衣游泳不方便,还特意脱掉了救生衣。

直到大家换好衣服集合清点人数准备返回的时候,才发现陈某不见了。同行人开始分头寻找,找了一圈没见踪影,这才联系了工作人员并报警。

在现场,民警和工作人员40余人开展搜救。他们沿着河道寻找,并在陈某最后下水的地方进行打捞。通过放水打捞,终于在离终点数米的水域内发现了沉在水底的陈某,拉上来时他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事件分析

不谙水性 脱掉救生衣造成了悲剧

在这起不幸事件中,陈某为外来务工人员,对出事的水域情况不明,深浅不知。陈某戏水的区域,又是山沟里流出的水,上下温差大,身处其中容易出现腿部抽筋等情况。

最致命的一点是,陈某在下水时为了图方便轻巧,竟然把救生衣脱掉了,使自己在遇到危险时失去了最后一道安全屏障。

警方提示

多类人群不宜漂流

这一悲剧的发生,再次为漂流安全敲响警钟。漂流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防范,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一、漂流这样的活动,并不适合所有人参与,更不能擅自下水戏耍。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孕妇和残疾人,以及65岁以上的老人和未满16周岁的少年不宜参加漂流活动。

二、下水前一定穿好救生衣,将衣襟带子及腰带全部扎紧扎牢,因为一旦发生翻船,这衣服可是救生的重要保障。同时要服从工作人员调度安排,有秩序上筏。切勿将贵重物品带上筏,以免遗落。

三、在漂流过程中,要注意筏体是否被利石剐蹭,如果发现隐患应立刻向领队或者工作人员反映,然后靠近可停留的岸边。漂流中筏身尽量保持顺着水流方向行驶,尤其是在水流急的地方,更要随时调整筏身的方向,避免搁浅或翻船。

四、一旦落水,也莫心慌,尽快吹响救生衣上的口哨,提示附近水上安全员前来救助。落水后身体会有一个下沉的过程,不要紧张,只要憋住一口气,水的浮力和救生衣很快就会把人托出水面。如在急流处落水,不要乱蹬乱踢地挣扎,要保持身体平衡顺水而下,抓住露出水面的石头,等待救援。(记者 吴江英 通讯员 徐文荣)

冲刷降温设备 养鸡场主不慎触电身亡

夏天最要命的5条血泪教训(五个案例告诉你再难耐这些事也不能做)(2)

张岩 作

温馨提醒:根据电器用电量选择合适的插座,用电量较大的电器应配备专门的插座单独使用;定期检查用电安全防护设备,出现问题及时通知电力部门解决。

事件回放

伏天已至,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高温桑拿模式。经过前期阴雨连绵天气后,近日安徽省淮北市连续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炎炎烈日烘烤着地面,于是人们纷纷出招降温,用电量也随之进入高峰期。7月12日,淮北市段园镇辖区内就发生了一起养鸡场主因冲刷养鸡场降温设备,导致触电身亡的事故。

家住淮北市段园镇的王某,在自家地里建大棚养鸡已有数年。7月12日7时许,王某到养鸡大棚内查看,发现给养鸡大棚降温的设备很脏。担心降温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王某随即将该设备拆下,运到养鸡大棚门口,用喷水枪清理该设备。没想到,喷水枪刚启动一会儿,王某突然喊叫一声,身体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家人随即发现异常,断电后走近查看,王某已经没有了呼吸。医生检查确认,王某已失去生命体征。法医初步认定,王某系触电身亡。

事件分析

淮北市公安局杜集分局段园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民警现场初步了解后得知,王某在自家养鸡大棚门口用一旧的电线插盘(电线上有拼接断口,外缠有胶布)插在养鸡大棚内的固定插座上,喷水机电源线插在该插盘上,旧电线插盘在喷水机南侧约2米处。王某将降温设备放置在养鸡大棚门口路上,自己手持喷水枪在设备北侧低洼处朝南侧设备喷水,从设备中流出的水朝其方向流淌,造成其站立的位置湿滑,其脚上穿着的凉鞋有过水痕迹。综合现场情况,民警初步推断事故原因为漏电,电通过水传导至王某站立位置后传至王某身上,致使王某触电。民警分析事故原因认为,养鸡大棚内通电线路混乱,通电电线较细,且已使用多年,出现断口拼接现象;王某在冲刷降温设备时,站位不当,致使身体沾水,导致漏电传到自己身上。

民警支招

刘磊(安徽省淮北市公安局杜集分局段园派出所副所长):

高温天气,用电量增加,用电负荷增高,市民要做好以下几点,避免漏电、连电发生触电、引起火灾:

一、通电线路要使用合格的产品,尽量整齐有序,便于观察,能够及时发现线路问题。

二、插座要定期检查,出现断裂痕迹不再使用。

三、根据电器用电量选择合适的插座,用电量较大的电器应配备专门的插座单独使用。

四、定期检查用电安全防护设备,出现问题及时通知电力部门解决。

五、户外用电时,尽量配备绝缘防护设施,注意使用的电线是否有断裂现象,有容易传导电的介质时,尽量避免粘在身上。(记者 钟仓健 通讯员 李文旭)

天气炎热夜不闭户 工地宿舍引来惯偷

夏天最要命的5条血泪教训(五个案例告诉你再难耐这些事也不能做)(3)

张岩 作

温馨提醒:经常检查房门、窗户、排气口等,及时更换损坏、老化的门窗,不给嫌疑人以可乘之机。有条件的单位,也可考虑为宿舍加装空调设备,消除夏季夜间开门通风带来的安全隐患。

案件回放

“警察同志,一定要帮我抓住这个小偷!这些钱本来要寄回老家,没了可咋办啊!”小舒经过一夜的折腾,面色憔悴。由于疏忽大意,导致4000多元现金被偷走,此刻,懊恼不已的他只能寄希望于民警。

6月28日,劳累了一天的小舒像往常一样回到工地宿舍。洗漱完毕,他躺在床上准备美美地睡上一觉。临睡前,他将刚发的工资都放在了裤子口袋里,并用一床被子盖着放在床边。但因为天气炎热,睡觉的时候,工友和他习惯将房门一直敞开着。可谁曾想,蟊贼的一双眼睛也盯上了这些工地里“不上锁的门”。

次日凌晨3点,小舒起夜时惊讶地发现,被子有被挪动的迹象,再一摸裤子口袋,里面的钱都不见了。心急如焚的他赶紧报警,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华泾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经过询问,民警发现当晚还有4名工人的手机被盗。由于案发地为工地宿舍,情况复杂,民警无法立即锁定嫌疑人。经过对工地门卫、夜班人员、网吧上网工人等130余人的走访排摸,逐步梳理分析出嫌疑人为男性、骑自行车、着黑色上衣等特征。侦查员们大量调阅案发地周边街面视频监控,最终捕捉到了犯罪嫌疑人孙某的身影,并于7月7日凌晨在另一处工地入口处将其抓获。

被抓获后,孙某交代,他通过溜门、爬窗的方式侵入实施盗窃,在几个工地宿舍区,先后盗得现金5万余元、手机10余部和平板电脑2台。目前,犯罪嫌疑人孙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案件分析

由于在建工地的技防、物防设施往往非常有限,工人宿舍也多为轻便材料搭建的临时活动板房,其侵入难度本来就比一般入室行窃更为容易。民警通过走访了解到,宿舍内居住的工人大多警惕性不高,对宿舍内财物疏于管理。他们普遍认为,入室盗窃嫌疑人只会盯着那些小区住户,就算自己财物被偷也多数是“内贼”作案,只要稍加分析排查就会露出端倪。况且这么做不仅“饭碗”不保,还会被送去派出所“吃官司”,不值得。进入盛夏后,由于宿舍内只安装了电扇,工友们入睡时往往会开门、开窗通风,这也为孙某这类嫌疑人入室行窃提供了便利条件。

民警支招

蔡杰(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华泾派出所民警):

针对夏季易发工地宿舍、厂房内部盗窃案件,警方在此提醒各位工地负责人和工人:建筑工地人员混杂、出入频繁,所以更需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工地宿舍等场所,外出或睡觉前要记得锁好门窗,加强夜间安全管理。经常检查房门、窗户、排气口等,及时更换损坏、老化的门窗,不给嫌疑人以可乘之机。有条件的单位,也可考虑为宿舍加装空调设备,消除夏季夜间开门通风带来的安全隐患。最后,个人财物请妥善保管,大量现金请及时存入银行,切勿留在身上或宿舍内。(记者 吴 艺 通讯员 马 凯)

单裤口袋中的手机“落”入贼眼

盛夏高温,市民穿衣单薄,随身携带的财物极易暴露。近日,家住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的于大爷乘坐公交时放在裤袋里的手机被盗。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分局易家街派出所民警缜密侦查,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万某。7月19日,武汉警方公布这起案件,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案件回放

7月2日晚,于大爷乘坐公交车回家,下车时却发现自己的手机不翼而飞,立刻拨打110报警。

易家街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调取公交车内的监控视频,监控视频完整记录了手机被盗的过程。公交车到站前,坐在车厢中部、背着黑色背包的于大爷提前来到下车门附近等待。车即将到站时,车厢尾部一中年男子靠过来,用一个黑包遮挡,手伸进于大爷左侧裤子口袋。公交车到站,于大爷小心下车,中年男子轻轻靠在其后,尾随下车。

办案民警连夜调取街头监控视频,围绕中年男子乘车前和作案后的行踪开展追踪。经过追踪,民警成功锁定其位于硚口区古田二路的居住地。7月3日上午,办案民警在该小区走访,确定中年男子为41岁的万某。随后办案民警以万某居住地为重点开展布控,经过近一周的蹲点守候,7月10日中午将其抓获。时隔多日,万某拒不承认作案事实。

经审查,办案民警发现万某是一名瘾君子,多次因盗扒他人财物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民警调整工作思路,兵分三路调取监控、实地走访、信息核查,将万某扒窃手机的完整证据链牢牢固定,最终以“零口供”将其刑事拘留。

案件分析

办案民警在调看监控视频时发现,万某作案前并没有明确目标,在公交车站也是随机上了一辆公交车。行车过程中,万某看见于大爷左侧裤子口袋因内装一方形硬物明显下垂,决定下手。

近期,武汉持续高温,市民着装以单衣、清凉装为主,乘车、步行时,随身携带的手机、钱包等财物容易被盗。尤其是公交车站、商场、超市、菜场等人员密集且流动量大的地方接到扒窃案件报警较为集中,扒手常混迹人群中伺机作案。

警方提示

市民夏季外出要注意妥善保管财物,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一、重要财物要贴身保管;开车的朋友下车后,应注意关好车门、车窗。行车或驻车过程中,车内不要放置皮包、钱夹等贵重物品,以免失窃。

二、市民在乘坐公交车,特别是上下车的时候,尽量互相礼让不争抢、拥挤,要特别注意身边挤来挤去、有位置却不坐、贴靠于身边的可疑人员,手机及钱包不能贴身保管的,最好拿在手上,坐在位置上时莫将包或袋子放在身侧位置。

三、在商场购物时,要时刻保持警惕,试衣服、试鞋时不要随意放置背包、随身衣物等物品。

四、出门在外应少玩手机、少用现金,少与陌生人搭讪。公共场所玩手机、聊天、听歌不要太投入;结账付款时,多选择手机、银行卡支付;遇到陌生人搭讪、在身边徘徊时,迅速摆脱远离。在酒店、餐馆就餐的时候,应将随身携带的物品放置在视线可及的位置,上厕所、打电话或者因其他情况需要离席时,不要遗忘。

最后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无论在哪里,都应注意避免暴露财物,不要将财物置于背包内或将手机悬挂于胸前。(记者 杨槐柳 通讯员 冯 威 王 辉)

违法!禁渔期内江边捞鱼

案件回放

男子涉险非法捕捞

5月23日下午,重庆市江北区五宝镇长江岸边,一名赤脚捕捞的男子,进入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分局五宝派出所民警的视线。江水湍急,男子在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手持工具,埋头捕鱼。几米外的江水中,一条正处于产卵期的成年长江野生鱼和几条长不过20厘米的小鱼被困在网兜中,绝望挣扎。此时,正值长江流域法定禁渔期,派出所民警乔装购鱼人靠近该名男子,在确保男子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果断将其抓获。

经查明,犯罪嫌疑人胡某为非法获利,在长江禁渔期使用禁止使用的捕捞工具非法捕捞水产品,并对外出售。在其已经捕捞到的渔获当中,一条成年野生长江鱼正处于产卵期,另外几条小鱼也是刚刚出生不久。现场勘查发现,胡某使用的自制捕捞工具俗称“舀子”,其网眼最宽处仅为6厘米,一旦有鱼进入渔网范围,几乎无处可逃。胡某的行为对正在繁殖期内的长江野生鱼类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案件分析

为暴利不惜以身试法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追求野生属性食材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追求食材的营养价值之外,更多的是通过野生食材的高昂价格来体现身份价值。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获取暴利的方向。

按照法律规定,在禁渔期内,野生长江鱼不能捕捞,也禁止买卖。但受利益驱使,动辄卖至200元/公斤的长江野生鱼,成了不法分子来钱快、零成本的生财捷径。他们大多抱着“大不了没收工具,罚点款,又不会被判刑”的无知无畏心理,贪图一时利益,为获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分局不断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破坏长江渔业资源的打击力度。通过与渔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协同配合,日夜蹲守、沿线巡逻,仅4月至5月期间,就破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20余起,移送起诉20余人,震慑了犯罪。

民警支招

齐抓共管,提升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任宇(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分局五宝派出所所长):

渔业资源的保护必须从根本抓起,沿着捕捞—贩卖—销售整个利益链条,多环节治理,方能获得明显效果:

一、会同渔政、环保等多个部门,协同联动,共同加大对破坏长江渔业资源非法行为的发现、查处、处理力度,在整个利益环节中,对每个阶段都形成相应震慑效力,让不法人员心有余悸,不敢涉险。

二、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认识。

三、全面提高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加大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更是对普通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号召民众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价值观,抵制追求野味、攀比猎奇心理,控制需求出口,让非法捕捞缺乏市场、无利可图。(记者 郑 欣 通讯员 闫少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