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1)

大家好,感谢您持续关注《道德经》系列连载。

今天,我们将进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求德近道”第四层面的分享。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zhāo),骤(zhòu)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2)

现在,我们将进入第四层次:做人做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首先,做人做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本章的“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中的关键词是“同”。“同”意为契合一致、融为一体——这里老子阐明了人事物理同类相从的道理。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3)

比如“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一个喜欢讲道的人,自然喜欢与志趣相投的人走到一处;一个悟道之人,自然会与同修同道者志同道合、相亲相近、互相切磋。

因为经常与有道德的人、境界高的人在一起,对自己的境界提升非常有益,这是我们心心念念希望得到的东西,所以会主动去寻找、去靠拢!这就是人事物理的同类相亲、同类相从的道理。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4)

因此,道中的人喜欢与同道结合在一起,同修同参;而喜欢阴谋诡计、是非口舌、自私争斗的人,也总喜欢与同类的人泡在一处,否则哪有共同话题呢……

世间百人百性,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禀性相合者,气味相投者,总是自动会结合在一起,这就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就是“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的佐证。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5)

换句话说,一个人努力以道德修养自己,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就在道境之中了——这就是久处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因为我们已经与之同化了。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6)

其次,证道是实现道和德的先决条件。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这句话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得”。

“得”就是获得、接纳,这里可以理解为“同在”。

不管是修道还是行道,人的思想意识必须要与大道相一致,你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也一定会失去应该失去的东西。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7)

这段话中的第二个关键词是“乐”。

合于道的成果要乐于得到,不合于道的成果要乐于抛弃。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能有得。得与失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所以,人类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力量,一定要使自己的实践活动符合自然规律,不要做出过激行为,否则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8)

证道,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一切形式的激进行为都是背道而驰。

人们要想求证大道,不但要有诚心,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行道亦是如此!

自然现象无时无刻不在斗转星移,人的活动同样从不停滞而瞬息万变。在这个世界上,任何现象都很难长时间持续不变,只有事物的本质才是永恒不变的。然而,人要想透过现象去抓住事物的本质,也绝非易事。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9)

如果一个人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那么这个人就是得到了道。

如果一个人观察现象时不能抓住本质,但他的认识水平已接近于事物本质的道了,那么这个人就是得到了德。

如果一个人既无法看到道,又无法看到德,那么这种情况就称作“失”,而这个人就不得不与“失”处在同一个层次了。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10)

要想达到道或是德的境界,人们就得坚持不懈地去追求道——也就是说,证道,是实现道和德的先决条件

如果人们不去追求道,不去追求事物的本质,那么就只能一直处在事物本质以外的范畴——“失”之中了。

如果长期处于“失道悖德”的状态里形成惯性,所做出的的行为不能合乎自然规律时,人们就会遭受自然的惩罚,自尝恶果……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11)

再次,破坏环境、唯利是图的行为,等于自我毁灭。

从事于大道的,就与大道相同;从事于德的,就与德相同;从事于失的,就与失相同,这就是“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的意思。

这三句话一路排比而下,前两句好理解,但“失者同于失”却不太好理解。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12)

按常理来说,谁会愿意从事于“失”呢?

失,这里是指失道、失德的心念和行为。那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们不相信、也不认识道德,他们以错为对,所以误入歧途,一错再错。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在修道的过程中,更是失误不断。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说的是如果能正确地总结失败的教训,未来就有更大的几率可以取得成功。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13)

很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近现代百年间的工业革命,人类以环境换发展,为了追求物质条件的高速发展,对森林乱砍滥伐,肆意开凿矿脉,污染空气水源,最后导致土地沙漠化、大地沉陷、冰层融化、海面上升、动植物灭绝,一度让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成了当今最可贵的奢侈品……

这其中的惨痛代价甚至要几代人、几十代人用生命与健康去换,不可谓不触目惊心!

好在今天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与地球是同一个身体、同一个生命,爱护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而破坏环境、唯利是图,违背大道大德就等于自我毁灭!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14)

从自然界“飘风骤雨”的变化中可知,从事于道的人与自然界一样。


顿悟入道的基础知识(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15)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开始《道德经》第23章“求德近道”第五层面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的分享,我们明天再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