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滨海新区,地处天津市东部沿海地区,行政区划代码120116,辖区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206.7万人,是天津市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一个市辖区。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

天津市行政区划图

2、滨海新区始设于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了原天津市下辖的塘沽区、汉沽区与大港区三个市辖区,合并成立天津市滨海新区。

原塘沽区,曾是黄河改道前入海口所在,属河流冲积而形成的陆地,成陆时间大致为北宋时期。塘沽区因横跨海河两岸,所以历史上一直划河分治,1949年天津解放后南北合治,初称塘大区,1952年改名塘沽区,2009年撤销并入滨海新区。

原汉沽区,有“千年盐城”之称,境内拥有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盐场“长芦汉沽盐场”。1949年天津解放后隶属河北省天津专区;1954年析出成立汉沽市;1958年改为河北省天津市汉沽区;1960年再置汉沽市,并划归河北省唐山市管辖,翌年属唐山专区;1962年复为河北省天津市汉沽区;1967年成为天津直辖市下辖行政区,2009年撤销并入滨海新区。

原大港区区境在建国初期分属天津市南郊区与河北省静海县、黄骅县;1963年建立北大港区,隶属河北省天津市;1967年成为天津直辖市下辖行政区;1970年并入天津市南郊区;1979年从南郊区中划出,建立大港区,2009年撤销并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2)

合并前的汉沽区、塘沽区与大港区

3、潮音寺,原名南海大寺,又名双山寺,是海河下游地区最为著名的寺院。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嘉靖年间重修并更名为潮音寺,其坐西朝东的建筑格局在我国寺院建筑中较为少见。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3)

潮音寺俯瞰图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4)

潮音寺大雄宝殿

4、明嘉靖年间为抵御倭寇的袭扰,开始在今大沽口一带构筑堡垒,驻军设防。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造了一座圆形炮台,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鸦片战争爆发后,作为京师附近唯一的海上门户,清政府加大了对天津海防设施的建设,初步构筑了由5座大炮台、12座土炮台以及13座土垒组成的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随着西方列强不断对华侵略,大沽口炮台的规模也不断扩建,武器装备等也随之升级与更新换代,并先后于咸丰八年、九年、十年(公元1858年至1860年)以及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爆发了四次大沽口保卫战。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威慑下大多数炮台被强行拆除;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大沽口炮台旧照

大沽口炮台曾是我国近代史上两座重要的海防屏障之一(另一座为虎门炮台),有“津门之屏”之称。“海门古塞”也是著名的津门十景之一。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6)

大沽口炮台遗址

5、拥有六百余年历史的北塘古镇,是滨海新区区境内唯一保留有明清时期城镇风貌的古城镇。集旅游、文化、商业与历史遗存为一体,总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分为核心商业区、凤凰街、沽酒巷、双垒广场、清河会馆和观澜书院六大区域,有“中国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7)

北塘古镇夜景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8)

北塘古镇城墙及护城河

6、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是一座以“基辅”号航母为主体,集航母观光、武器展示、主题演出、会务会展、拓展训练、国防教育、娱乐休闲和影视拍摄为一体的大型军事主题公园。是天津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天津市的“旅游”名片;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9)

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

“基辅”号航空母舰是前苏联“基辅”级航母的首制舰,全长273.1米,宽52.8米,满载排水量4.05万吨,最多可搭载舰载机33架。1975年建成服役,1994年退役,曾作为前苏联北方舰队的旗舰。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0)

“基辅号”弦号075

7、天津海昌极地海洋公园2010年9月正式开业,由极地海洋馆、阳光海游城、酒店式公寓、城市旅游大道以及嘉年华板道街五大功能区构成,是目前世界上规模较大、展示极地海洋生物品种较全的一座极地海洋动物展览馆。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1)

北极熊

8、海门大桥坐落于海河之上,1982年12月动工建设,1985年11月建成通车,全长550米,是国内第一座垂直提升式钢结构大桥,也是国内开启跨度最大、提升高度最高的直升式钢结构跨河大桥。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2)

海门大桥

9、天津滨海新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有“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的赞誉;

滨海新区是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之上发展建设而成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于1984年,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而于1991年设立的天津港保税区则是我国北方第一个符合现代国际经济发展要求的保税区。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3)

滨海新区外滩夜景

10、汉沽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评剧的发祥地,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莲花落艺人成兆才、月明英等人流落到汉沽,当地盐商大户张廷惠出资为他们购置了戏箱服装等,组成了戏班“庆春班”。随后他们在表演艺术上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吸取皮影戏、河北梆子、乐亭大鼓等其他戏曲的优点,在莲花落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平腔梆子戏,即评剧的雏形。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庆春班赴天津演出并大获成功,从此评剧这一新剧种走红我国北方,赢得了京津冀地区众多民众的喜爱与追捧。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4)

评剧经典曲目《杨三姐告状》剧照

11、汉沽地区制盐历史悠久,著名的长芦汉沽盐场前身为设置于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的“芦台场”,迄今已经一千余年,辽金时期盐产兴盛,明代因所产海盐白润透明、品质纯正,而赢得了“芦台玉砂”的美誉,为宫廷贡盐。1948年更名为汉沽盐场管理处,1958年定名为长芦汉沽盐场。

天津滨海新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15)

汉沽盐场

PS: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