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周(World Glaucoma Week)是世界青光眼联合会(World Glaucoma Association,WGA)和世界青光眼患者联合会(World Glaucoma Patient Association,WGPA)共同发起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旨在提高青光眼的知晓率2008年3月6日被选为首个“世界青光眼日”,从2013年起,世界青光眼日扩展为“世界青光眼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手指自测眼压方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手指自测眼压方法(掌健识眼压那些事)

手指自测眼压方法

世界青光眼周(World Glaucoma Week)是世界青光眼联合会(World Glaucoma Association,WGA)和世界青光眼患者联合会(World Glaucoma Patient Association,WGPA)共同发起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旨在提高青光眼的知晓率。2008年3月6日被选为首个“世界青光眼日”,从2013年起,世界青光眼日扩展为“世界青光眼周”。

2020年3月8日至14日是第十三届世界青光眼周。

从2008年开始,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每年的3月份都会举办科普及咨询等相关活动,以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知晓和关注。今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特组织专家撰写青光眼相关科普文章在线发布,提醒大众定期检查眼睛和视神经,保护视力。

但凡对青光眼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眼压”这个名称。随着现代人对眼健康的重视,体检项目里多了眼压测量这一项目,普通人群对青光眼、眼压也越来越熟悉。一旦体检测量眼压高了,就建议你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排除青光眼的可能。那么,是不是眼压高了就得了青光眼?医生的答案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是不是很模棱两可呢?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眼压那些事。

眼压是个什么概念?

眼球内具有一定的压力,称为眼内压或眼压。就像我们的血管里有压力,称为血压差不多。正常的眼压对维持眼睛的视觉功能很重要,眼压可以保持眼球的外形、眼球屈光成像系统的光学特性、眼球内的血液循环等。统计学范畴的正常眼压在10~21mmHg。通常认为,当眼压超过个体视神经可承受的限度,才会造成视神经萎缩和视功能损害。

(图片源于网络)

眼球内产生压力的来源,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水”,这个水可不是我们伤心流泪的眼泪水,它的学名叫“房水”,一般是不会直接流到眼球表面或者脸部皮肤上的。房水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在眼睛里面不断循环的。眼球好比一个水斗,有进水的水龙头和出水的排水管,进水的龙头在睫状体,它不断分泌产生房水,然后从晶状体和虹膜之间的缝隙流出,经过瞳孔进入前房,最后从前房角的小梁网以及葡萄膜巩膜途径流出眼球。前房角的小梁网和葡萄膜巩膜途径就好比水斗的下水道。房水产生和流出在正常情况下是平衡的,只有进水和出水平衡了,水斗里的水才不会溢出去,封闭的眼球里房水产生的压力才不会过高,眼球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眼内压力(眼压)。如果排出受阻,就会使眼内的房水越积越多,因为眼球壁的限制,眼球扩张能力有限,因此,眼球内的压力就会越来越高,造成眼压升高。

眼压升高的危害

人的眼球就像照相机,角膜、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将光线汇聚到眼内;视网膜是位于眼底的一层很薄的组织,就像照相机的底片;视神经将视网膜的成像信息从眼球传递到大脑,视神经就像电缆,里面包绕着无数的“光纤”,称为视神经纤维。视神经纤维非常娇嫩,高眼压就容易使之受到损伤。

(图片源于网络)

眼压不高就不是青光眼?眼压升高就得了青光眼?

前面提到了统计学范畴的正常眼压在10~21mmHg,现在教科书里是这么定义青光眼的:青光眼是一组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的疾病,主要是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征群和眼病。从字眼来看,所有类型的青光眼都会出现病理性眼压升高。但是,我们需要理解清楚的就是:病理性眼压升高是不以21mmHg为界限的,只要眼压超过个体视神经的承受范围,都叫病理性眼压升高。

青光眼中有一种特殊类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由于患者24小时眼压测量都没有超过21mmHg,以前也叫“低压性青光眼”。很多人认为眼压不高就不是青光眼,未及时治疗,导致视神经损伤持续发展,这也是一个误区。这种类型的青光眼眼压不高,但超出个体视神经所能承受的压力限度,也会导致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视野缺损,一定要引起重视。

经常会有小伙伴的体检报告里写着:“眼压偏高,建议眼科检查”。随访了好几年,视神经都没有发生问题,这种情况眼压高于正常但没有视神经损害,称为“高眼压症”,不要紧张。但是,高眼压是导致青光眼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高眼压症患者未经治疗,发生青光眼的概率明显高于眼压正常者。所以,高眼压症患者也应该加强随访,评估青光眼的风险程度,及时进行干预。

眼压升高有什么感觉?

有的类型青光眼是会有十分明显的感觉,而有的类型青光眼却没有感觉。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是关闭的,因而无法发挥引流房水到眼外去的功能,即通常所说的“闭青”。如果前房角突然发生关闭,眼压在短时间内升得很高,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表现为剧烈的眼胀痛、眼红、视物模糊、有光晕、头痛,甚至有时伴恶心、呕吐。有些患者被误认为“急性胃肠炎”、“偏头痛”、“重感冒”,甚至“脑血管意外”等。除了典型症状外,许多患者还可表现为一过性的虹视(看东西周围有彩虹一样的光晕)、一过性视物模糊、眼胀、眉弓胀和鼻根部酸胀不适,休息后可自行缓解。这些症状轻微,患者容易忽视,以致失去早期诊治的机会。另一种情况是前房角逐渐关闭,眼压升高不是突然之间发生,呈缓慢升高,称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患者在严重视功能损害前可没有任何不适感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引流的房角是开放的,但是没有正常的引流功能,即通常说的“开青”。这种情况下前房角看上去是开放的,但实际上排出房水功能出了问题,导致眼压逐渐缓慢升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病程中几乎没有什么症状,由于高眼压对视力的损害是缓慢而逐渐发展的,也没有疼痛,所以大多数人都难以在早期及时察觉,直到晚期视力变差或体检才被发现。这种类型的青光眼称之为“视力的小偷”。部分患者早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眼部不适,有的可表现为进行性近视度数加深、视力模糊等,但是没有特异性,有这些感觉也不一定就是眼压升高。

(图片源于网络)

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眼压一般会明显升高,患者会产生眼压高的不适。有一种炎症性的继发性青光眼(青睫综合征),患者由于眼压突然升高,会有明显的虹视或者视物模糊,呈雾状。

对于婴幼儿型先天性青光眼来说,眼压升高的表现为:大眼球、大角膜(黑眼珠)、角膜雾浊(黑眼珠无光泽),有流泪、怕光、常揉眼睛、哭闹不安等。小孩子有了这样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眼压的测量方法

测量眼压的方法有多种,公认的“金标准”是Goldmann压平眼压。测量压平眼压前,需要在患者眼睛表面滴表面麻醉剂,再用荧光素染色,然后坐在裂隙灯前,用特制的探头接触角膜进行测量。检查结束后,还需要滴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这种测量方法需要操作者经验丰富、被检查者的良好配合。

更多的眼科诊室采用的是喷气的非接触性眼压计(NCT),原理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相同。优点是不接触眼球,缺点是由于眼球壁的硬度及角膜情况的不同,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如果一直用同一台NCT随访眼压进行比较,临床上也可以判断眼压控制的好不好。现在有改良的压平眼压测量仪器,手持iCare pro、笔式的Tonopen等等,还有自己可以测量用的便携式iCare。

另外,还有修氏眼压计测量等。由于目前针对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眼压,因此眼压的监测对于青光眼的随访非常重要,一般每次复查均需测量眼压。

需要说明的是,人的眼压跟血压一样,一天当中是动态波动的。对于一些白天眼压控制良好,但是视神经、视野损伤却进行性恶化的患者,常需测量24小时眼压。

如果得了青光眼,怎么对待眼压问题

青光眼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眼压来防止视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经治疗后,眼压应控制到个体化的靶眼压(目标眼压)水平。一般而言,对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初始靶眼压的设定为比未治疗时的基础眼压降低30%~40%,部分晚期青光眼患者应将眼压降得更低。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非晚期患者一般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是允许的,但对于晚期患者,应该将眼压控制得更低一些。对同一患者而言,他的靶眼压水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随访患者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野变化,来确定眼压控制是否达到目标,如果损伤有进展,排除其他危险因素后,靶眼压可能要进行调整。因此,所有患者都应遵照医生的嘱咐和要求定期随访检查。

青光眼滤过术后护理、按摩

接受过青光眼外滤过性手术后,可以通按摩眼球来帮助控制眼压。通过按压眼球,使眼内的房水引流出来,有利于“冲刷”滤过道愈合过程中产生的增殖组织,使滤过道保持有效的引流房水功能。注意不要太过猛烈,否则容易受伤,甚至在白内障手术后的人工晶体眼,会引起人工晶体偏位。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

执笔:葛玲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上海市医学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一直以来坚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属各专科分会积极响应学会号召,集中全市最优秀的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上海市医学会于2018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称号,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继续着力于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基地建设成更为优质、更受欢迎的医学健康科普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