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亲憎我 孝方贤”,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亲憎我孝方贤的故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亲憎我孝方贤的故事(小议亲憎我孝方贤)

亲憎我孝方贤的故事

小议“亲憎我 孝方贤”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亲憎我 孝方贤”,体现了古人崇高而伟大的家国情怀。

《弟子规》的作者受时代的局限,也许达不到这种境界,可是,我们联想到祖国就是母亲,那些为祖国而奉献生命、为祖国而奋斗终生的英雄,我们就会对这种崇高而伟大的家国情怀,深有体会。

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誓不投降。元军想尽办法,各种威逼利诱,都不管用。他面对那些已经投降又前来劝降的宋臣,不仅嗤之以鼻,甚至还骂得他们狗血淋头,最后让他们一个个羞惭满面而退。就是已然投降的宋帝,前来劝降,他也只一言不发,泪流满面,但仍不归降。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是什么支撑着文天祥的坚强意志?就是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国破山河在”,“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这是对国家的忠,对民族的情!

“亲憎我,孝方贤”。它是一种高尚的民族情怀。它让我理解了文天祥的那种坚贞不屈的情怀。按理,宋帝降元了,文天祥作为丞相,没有坚守的必要,然而,他坚守,君国毕竟不同。那个无德无能的昏君是不值得他始终坚守忠诚的;他坚守的,他忠贞的,是自己的祖国!

他一言不发,泪流满面,是他悔恨交加。啊!原来他忠于的是一个这样的君!

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多灾多难的近代史上,不知有多少民族英雄,他们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不堪帝国列强的凌辱,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祖国的强大,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给了“亲憎我 孝方贤”最好的诠释!

新中国成立不久,许多科学家像李四光、邓稼先等放弃在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甘于清贫,为祖国的振兴而献身一切。

也许,腐败的清朝,落后的民国,亏待了这些科学家,甚至被迫背井离乡,然而,“子不嫌母丑,犬不厌家贫”,只要祖国需要,他们那爱国之情立刻唤醒,不惜一切,毅然归国!

他们的孝,是大孝!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就是要这样从更高层次去理解,去体会,才会有新的领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