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原句:同上(三年级上册第7课),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一叶知秋作文700字左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叶知秋作文700字左右(一叶知秋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

一叶知秋作文700字左右

  (一)课文原句:同上(三年级上册第7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淮南子·说山训》:“尝一脔肉而知一镌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三)文化内涵:引文的内涵是: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肉的滋味,悬挂一些羽毛和木炭,用羽毛可以辨湿,用木炭可以辨干,这样就可以知道此处燥湿的情况。用小的东西来辨明大的东西,看见一片叶子凋落了,就知道年终将要来临。看见瓶里的水结冰了,就知道天气已经寒冷了。”

“一叶知秋”即由引文中提炼而出,用以比喻从某些细微迹象,可以看出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以小可以见大”“以近可以知远”。

在《淮南子·说山训》这段引文中,还有几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话,特抄录:

1,“人不小学,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人如果不仅仅具有小觉悟,还能大彻大悟,就不会有大的迷惑;人如果不仅仅具有小聪明,还能有大智慧。就不会干出大蠢事)。”

2,“人莫鉴于沫雨而鉴于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荡也(人是不能用浑浊起沫子的雨水当镜子照的,而只能用澄澈的河水当镜子。这是因为澄澈的河水是静止的不荡漾)。”此语强调:在不混乱的前提下才能显示真相。

3,“故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所以只会循着人家的脚印走路的人,是不能走出自己的脚印来的!)”此语强调人要有创造意识,才能有大的作为。

4,“夫唯能下之,是以能上之(只有能下到低洼之处,才能上到最高层)。”此语强调人要能上能下,能屈能伸,才能适应各种生活的要求。

5,“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不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兰花生长在幽谷,不因为没人佩戴就不散发清香;船在江河中,不因为没人乘坐就不漂浮;君子做正义之事,不因为无人知道而休止)。”此语强调是金子,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发亮。

6,“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心思要小心谨慎而志向要远大宏伟,又不要因为小心谨慎而消耗雄心壮志;智谋要圆转,行动举止要方正,又不要因为智谋圆转而削弱足智多谋)。”此语强调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牢牢把握准大方向。

7,“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跑时不用手,但是把手捆上就跑不快;飞禽飞的时候不用尾巴,但是把尾巴卷起来就飞不远。这就说明:手和尾巴都是人体和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伤了某一部分就会影响全体的行动)。”

8,“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不用把鱼池淘尽的办法捕鱼,不用把森林全部焚烧的办法打猎)。”此语说明做事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