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沈子畅叫了一声“同学”,许言回头,一抹明媚的光,照亮了沈子畅青涩的脸庞……

我在他乡挺好的许言和谁吵架(我在他乡挺好的)(1)

沈子畅来找朋友踢球,向路过的她询问操场的方向。许言说,她也正要去操场,可以带他去。

初见沈子畅,许言也是动了心的。

在分手时,许言对沈子畅坦言:“喜欢你,是我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一件事。”

可是在这场恋爱中,我们看到过沈子畅为许言买礼物,扮成公仔向她道歉哄她开心,却鲜少看到许言为沈子畅做过些什么。

是许言不爱沈子畅吗?显然不是。只是她更喜欢在爱人身上索取爱,用来填补她内心缺失的安全感。

01

许言有着一张美丽的圆脸,大大的眼睛,带着些怯弱与娇气,说起话来少了些东北姑娘的爽利,却多了些水乡女子的婉约。

这或许和她从事的工作——电话客服有关系。但能做得下来客服工作的人,首先就需要一个柔和的性格。

许言的父亲并未在剧中出现过,只言片语中大概可以判断出父母早年离异,母亲一个人将她抚养长大。

我在他乡挺好的许言和谁吵架(我在他乡挺好的)(2)

许言将妈妈的联系方式备注为“母亲”,对比乔夕辰的备注是简单明了的“妈”,纪南嘉的备注是俏皮又稍带嫌弃的“老林”,许言的对于妈妈的备注多了些敬重。

许言家的亲戚在剧中并没有直接通过镜头来展示。在她和妈妈的视频通话中,我们知道她给妈妈买的名牌包,被表姐给她大姑买的“驴牌”比了下去,一个就顶她的三个的价钱。许言家乡亲戚之间的“包包内卷”卷得厉害。

在第十一集的片头,乔夕辰和她的大姑、小姑的一段对话,展示了这种家乡亲戚之间的攀比。明面上,姑姑们在关心她的感情和工作,实际上,却是借机讽刺:你到了北京又怎么样呢?起早贪黑的工作,辛苦不说,还总挨骂,快三十了,没找到男朋友……

亲戚们的关心,暗地里都是比较。你过得好了,未必是真替你开心,你过得落魄了,心里藏起来的笑才是真的。

我在他乡挺好的许言和谁吵架(我在他乡挺好的)(3)

许言在北京工作,虽然只是收入不高的电话客服,又找到了北京本地的男朋友,虽然一无存款二无几套房,但只凭一张北京户口,大概已经令家乡的亲戚们眼红了。何况,许言为妈妈买包买衣服,自己钱不够,就拉上沈子畅,刻意烘托的她活得很好,沈子畅又贴心又孝顺的样子,这幅画面怎么不会令她周遭的亲戚嫉妒?

母亲一个人将她抚养长大,她想让母亲在家乡扬眉吐气,这没什么错。可是她忽视了自己和沈子畅的赚钱能力。

沈子畅花288在某宝给她买了一个高仿,她生气好几天,逼得沈子畅大手笔买了一个正版。乔夕辰对此很不解,288你都可以买几个挺好看的包了!在同一片土地上长大的两个人,为何对于包的理解如此不同?

我在他乡挺好的许言和谁吵架(我在他乡挺好的)(4)

两人身边的亲戚是一样的,但二人的家庭环境却是不同的。在乔夕辰大伯来北京看病,折腾的乔夕辰无法安宁,大娘更是可恶,竟然扔掉了晶晶留给乔夕辰的猫,乔夕辰大发脾气。大伯大娘责怪乔夕辰不懂事,跟长辈敢这样说话,此时她的父亲——一直在劝乔夕辰忍让的父亲站出来了,欺负我闺女谁也不行!

许言没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在她和母亲受到委屈,被人看不起时,没有一个男人站在她们的背后支撑她们。她只能将这种支撑投射到对于物质的追求上,有了钱就能办事。没有钱,就只能看上去有钱,打肿脸充成的胖子,看起来也是个胖子,虽然脸是疼的。

02

许言热衷买包,想要赚大钱开大车,可她并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

我在他乡挺好的许言和谁吵架(我在他乡挺好的)(5)

沈子畅送给她的正版“驴牌”,被同事误以为是高仿,她本想反驳,却最终收了口。她忽然明白了,她一个小小的客服即便背着两万的正版,也会被人看成高仿,而纪南嘉那样的公司女老板,就算是背个高仿,别人也只当正版。

许言在成长,相比乔夕辰要慢了些,但她也渐渐地看透了纸醉金迷之下的真实人生。后来,她被同事卷入容貌焦虑,却在最终时刻放弃了整容手术,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圆脸。

许言很容易被身边的环境所影响,她不够纪南嘉和乔夕辰那样坚定,这却令她显得更为真实。并不是每一个在北京独自生活的异乡女孩,都能取得纪南嘉那样的成就,甚至连成为乔夕辰那样的职场精英都十分困难。

与乔夕辰同在一家公司的苏晴,为防止被裁员,主动抱乔夕辰大腿,在出了问题之后,却又恩将仇报,让乔夕辰替她背锅。乔夕辰在公司最好的朋友苗苗,为了升职加薪,编造谣言陷害上司。

我在他乡挺好的许言和谁吵架(我在他乡挺好的)(6)

许言不是这样的人,她虽热爱物质,却从不曾为追逐物质而不择手段,更不曾凭借自己的年轻美貌,寻求捷径突破阶层。

这是许言的可爱之处,也是无奈之处。她只是单纯小白兔,明明只能顾好自己的窝边草,却想拥有更广阔的草原,可那是属于狼的领域。能力与梦想不匹配,许言的北京逐梦之路是注定走不下去的。

03

许言最终决定返乡,一是因为她和沈子畅分手了,二是因为她妈妈生病了。

她和沈子畅从校园开始,一路走来,甜蜜大于哀愁。沈子畅作为北京人,住在家里吃喝在家里,从不为柴米油盐发愁,更不曾吃过社会的苦。他是一名小学体育老师,可以说是离勾心斗角最远的一种职业了。

我在他乡挺好的许言和谁吵架(我在他乡挺好的)(7)

沈子畅活得简单快乐,没有追逐名利物质的欲望,只要有篮球可以打,有可乐可以喝,有朋友可以一起聚会,再加上几双球鞋就够了。他的生理年龄过了十八岁,心理上却还是个高中生。

他与许言的恋爱,走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他不经意地向许言提出结婚,许言心里也是早就想嫁给他的,一切顺理成章,却也将最现实的问题摆到了二人的面前。

许言母亲提出,双方父母共同出钱付首付,为二人在北京买房子。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却遭到了沈母的强烈反对。她想娶媳妇,让儿子媳妇和他们住在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控制型母亲无疑,沈子畅坐实妈宝男。

在双方经历一番角逐后,沈子畅说,他爸爸妈妈可以把老房子卖了,给他们买新房,爸爸妈妈去租房子住。这不是沈家的妥协,而是威胁,看看你许言把我们都逼成什么样了!果不其然,听了这话,许言也就立即软了:我不想这样。

我在他乡挺好的许言和谁吵架(我在他乡挺好的)(8)

她不愿意失去沈子畅,也想在北京有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她开始攒钱,不买包包首饰,坐公交挤地铁,还一边寻思着搞点副业,最终误入网络诈骗,被骗光了所有积蓄。

网友们很不解,许言这智商不像是上过大学的,可我却认为这才是血淋淋的现实。人在被逼入绝境之时,是看不起眼前方向的。沈子畅、乔夕辰、纪南嘉都提醒过许言,刷单是陷阱,她还是越陷越深。因为没有人理解她的焦灼,正如没有人理解晶晶为何最终会纵身跳下天桥。

她需要钱,可没有赚钱的能力,摆在眼前的只有刷单。刷一单,赚一笔,她能看到银行卡余额的增长,又怎么会听信身边的逆耳忠言?

沈子畅只是警告她不要刷单,却完全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他甚至连可乐都戒不掉,更别提去想赚钱的办法了!他只想活在当下的快乐中,从来没有为两人的未来考虑过。

没有未来的恋爱,注定要结束。

我在他乡挺好的许言和谁吵架(我在他乡挺好的)(9)

领导通知许言,她可以升职了。她向母亲报喜,却发现母亲生病住院,在与沈子畅正式分手后,她决定回到家乡。

北京的楼又高又大,可家里也什么都能买到,什么都有,还有她的妈妈。在北京,无论挣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她也没办法照顾远在家乡的妈妈。

北京那么大那么包容,有能力的人在这里可以飞黄腾达,没有能力足够努力也可以在这里做到小富即安,而许言却不属于这里。

她想要的安全感,北京给不了她。回到家乡,守在母亲身边,找一份踏实安稳的工作,做个优秀员工,这样的日子她很满足。

写在最后:

许言与沈子畅分手,扮成沈子畅向她表白时、道歉时的公仔,摘下头套的那一刻,沈子畅将她一把揽过来,紧紧抱住。

我在他乡挺好的许言和谁吵架(我在他乡挺好的)(10)

她向沈子畅连着说了三声“对不起”,接着感谢他的喜欢,并向他坦言“喜欢你,是我这辈子做过最不后悔的一件事。”沈子畅的喜欢,让许言留在了北京,也让她看到了未来的幸福。

可是,喜欢并非是爱。

喜欢,比爱要热闹、浮夸。沈子畅买了某宝款“驴牌”,许言很生气,沈子畅扮成公仔拿着正版到她公司楼下哄她开心。

爱,却该是深沉的样子。许言想要包,沈子畅可以给她买几个加起来288的好看包包,一天一个换着背,却要告诉她钱在存折里留着结婚买房用。

可到分手那一天,沈子畅依旧不懂爱,不明白为何两个人就是不能在一起,明明他很喜欢许言的呀!

许言长大了,她不再需要哄她开心的沈子畅,她需要的是更坚实的支撑。她选择用自己的双手去打拼,用自己的脚去坚定地走下去,在有妈妈的家乡。

我在他乡挺好的许言和谁吵架(我在他乡挺好的)(11)

回归本心的许言,依旧是那个纯净如水的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