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乡镇工作人员最真实的一面(新绛穷二代工作半年官至副县)(1)

记者与焦三牛(左)

记录乡镇工作人员最真实的一面(新绛穷二代工作半年官至副县)(2)

记者与焦三牛父母

本报深度报道《新绛穷二代工作半年官至副县》背后的故事

特派记者 董杰

一幅漫画引起我的兴趣

“‘1989年出生,2011年7月工作,2012年1月升任副县级领导。’近日,有网友在华声论坛、天涯等网络社区爆料,称甘肃省武威市出现了一位‘火箭式’干部,清华大学刚毕业的焦三牛,在参加工作仅半年后,即升任该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副县级领导)。”1月20日,本报“时评版”刊发的一幅漫画《“火箭式”干部》引起了我的好奇。

我通过网络查询后了解到,焦三牛居然是我省新绛县人,这愈加引起了我的兴趣。他受到了舆论对他家境及家庭社会关系的质疑,论坛上、微博里,对他是“官二代”、“富二代”的猜测随处可见。焦三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究竟有没有网民猜测的“背景”?——“老百姓想知道的就是新闻”。凭着新闻职业的敏感,我当即有了去采访焦三牛的想法。还有两天就要过年了,他应该会回到老家陪父母过年!想到这里,我暗自下了决心,春节期间到新绛县去采访焦三牛!

1月21日,春节放假的前一天。我电话请示了报社特稿部主任任冬梅和地市部主任邢爱田,两位主任听了我的汇报后表示,新闻素材很好,同意我去采访。

当天,我继续在搜集有关焦三牛的资料,了解到焦三牛的母校是新绛海泉学校。经多方联系,我终于联系到了海泉学校的董事长王海泉。王海泉在电话里对我说,焦三牛家境贫寒,根本没有任何背景,每年正月初一,焦三牛都会到他家给他拜年。

1月22日,除夕,这一天,我一直都在忐忑中度过,我不知道该如何对家人说,正月初一还要去采访。晚上全家人一起看央视春节晚会的时候,我说出了要去新绛采访的事。预料之中,尽管爱人有些不悦,但最终还是同意了我去。

大年初一我来到新绛

1月23日,正月初一。我早上6时起床,吃过饺子放过鞭炮之后,7时30分,乘车赶往新绛县。大年初一的早上,新绛县城的街道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只有耳畔响起的鞭炮声。呆立在新绛县学府城海泉学校小学部门前许久,直到有行人出现,我才打听到王海泉家的住址。

王海泉董事长非常热情地邀我进门,一坐下就直奔主题,给我讲述焦三牛在学校的情况。10时整,王海泉陪我一起前往焦三牛家。焦三牛简陋的家,让我这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惊呆了,尽管之前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他家的贫寒还是出乎了我的预料。

焦三牛的父母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屋内,简短介绍之后,我开始了与焦三牛面对面的对话。焦三牛对于记者的到来有些意外,他在感谢之后,婉言谢绝了我的采访。焦三牛说,1月20日,我省某媒体记者就曾到他家采访,他不想让自己再次成为焦点,短短5分钟的交谈后,就结束了那次采访。

王海泉是焦三牛的恩人,如果不是当年王海泉创办的海泉学校免除了焦三牛高中三年全部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焦三牛可能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如果不是王海泉在焦三牛考上清华大学后给的18.万元奖金,焦三牛也可能上不起大学。正是因为是王海泉带我一起去的,焦三牛对于谢绝了我的采访,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在与焦三牛的聊天中,我感受到了他的热情,感受到了他扎根西部建功立业的决心。寒门出英才,正是家庭的贫寒才让焦三牛懂得了努力,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报。

12时,焦三牛跟着我和王海泉一起回到县城,一起去了海泉学校,王海泉向焦三牛介绍着学校的变化,焦三牛一脸喜悦。在王海泉家,我和焦三牛的老师、同学聊了很多,从他们那里更深地了解了焦三牛。

下午2时,我打电话让弟弟从临汾开车到新绛接我回家。当晚便开始构思这篇稿子。

在构思这篇稿子时,我发现,因为焦三牛的拒绝采访,我没有采访到焦三牛的父母和村民。1月26日,正月初四,我再次前往新绛县,直奔焦三牛家。从焦三牛的父母和村民那里,我又了解了更多的情况。当晚,因为采访很扎实,在凌晨4时40分的时候,我终于完成了这篇稿子。

1月30日,龙年春节上班的第一期本报“深度”版刊登了我采写的这篇稿件,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我深感欣慰,也对好新闻来自基层,来自记者的勤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