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曾经一度想放弃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向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洒脱,渴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追求“生活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恬静。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著名作家路遥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才找到思考生活和生命意义的新角度。

著名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在文学界掀起了巨波狂澜,重要原因在于,它在一个人心思变的年代讲述了一个不懈奋斗并获得成功的故事。作品中的故事、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与时代步伐同频共振,给人以正能量、催人奋进的。小说中展示的上世纪80年代陕北高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庄——双水村虽然贫穷落后,但那个变化的时代也给年轻人提供了努力奋斗的动力,这种动力是机会也是挑战。主人公的命运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如果停止了努力和奋斗,躲进幸福的安乐窝里,放弃坚定的理想信念,最终将会失去人生奋斗的方向,终将一生碌碌无为。

如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但不少人认为,生活的幸福感正在逐步下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逐步增大。这种现状正如网络上人们用于自嘲的调侃,“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对于生活和生命,他们有着不堪重负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试图开始从繁重的生活中寻求解脱,倡导活在当下、得过且过,“管它明日谁是谁”,致力还自己以自由与轻松。

这种人生态度,对于当代人,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人生黄金时期、有着美好期许和未来的青年人来讲,太过于消极与悲观,它把人的一切行为言行完全消解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得过且过地活着,已经看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失去了促使人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动力。

平凡的世界里同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路遥笔下的孙家少平、少安两兄弟从不停止拼搏,并用自己实际的行动给我们回答了人生奋斗的意义所在。在常人看来,孙家兄弟生在穷得叮当响的农家,是不会有多大出息的。如果他们就此认命,最终等待他们的依然是贫穷。可他们身上除了具备农民特有的勤恳、淳朴,甚或有些狡黠的品质之外,还有不安于现状,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正是他们身上所具备的诸多优秀品质和抗争精神,让他们不甘贫穷,不甘受命运的摆布,在平凡的世界里,在人生的大道上愈走愈远,并走向了他们人生的顶点。

由此,当下的我们,如何在充足的物质世界里追寻那遥望的精神世界?如何在喧嚣的世界里安放一颗纯净的心灵?如何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选择人生奋斗的目标?这都是我们作为一个年轻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其实,之于本真的生活,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选择了就要自身承担全部责任。虽然多数人都会倾向选择逃避“重”的生活负担,追求“轻”的生活方式,但往往我们过度追求生命之轻时,卸下的不仅是“负担”,而是生活本身。“轻”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责任的缺失、生活的缺失、生命意义的缺失,一味地“轻”会让我们离生活的本真越来越远,最终会陷入另一种失望的沉重与痛苦。

“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当前,改革强军正当时,强军兴军的重任落在每一名军人肩上。在时代大势、改革大潮、国情大局前,我们每名官兵身上的责任都是沉甸甸的。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去思考、去权衡、去探索军人这个特殊职业的轻与重,永不休止地努力奋斗,才能卸下包袱,在轻装前行中肩负起强军兴军的历史重任。

生命的重量性(生命的轻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