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

文/席志远

火树银花不夜天,

玉壶光转舞蹁跹。

你方唱罢我登场,

人如潮水逐浪翻。

锣鼓敲起来,

秧歌扭起来,

唢呐打嘟噜,

众人笑开怀。

家乡裤裆街“双桥子”是扭秧歌的主场地,前一拨儿刚走,后一拨儿就接踵而至。新来的队伍还需重新开辟根据地。于是打头的人开荒似地带着口音高声吆喝:“踩脚(jue)踩脚(jue)!

这番景象,是我年少时家乡过元宵节的热闹场面。

元宵节,对于家乡小城的每个人来说都十分期待。一方面,秧歌迷们憋足了一年的劲儿,就等着这一天大显身手,使劲得瑟过把瘾。看秧歌的人则来者不拒,越热闹越好,况且又能见到久违的扭神偶像们和“不亦乐乎”的节日氛围。

看呐!卫生系统秧歌队走过来了,她们不踩高跷,俗成“地蹦子”。青一色的窈窕淑女,挑着花篮装饰的彩灯。喇叭声浪,锣鼓铿锵,烛光摇曳,人面桃花相映红。

粮食系统秧歌队踩着高跷走来了,队员多数是男扮女装,长裙盖脚、花冠高耸,浓妆艳抹,手持灯笼、动作劲爆、舞姿潇洒,翻筋斗、“鹞子翻身”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最亮的看点是他们的舞狮表演。

商业系统秧歌队的特色在于耍龙灯、跑旱船、小媳妇骑毛驴儿。

教育系统秧歌队走来了……

工业系统秧歌队走来了……

正月十五元宵夜,家家户户挂灯笼,燃放爆竹,街上则万人空巷,满城灯火通明。真个是:看秧歌、打灯谜、吃元宵、啃冻梨休闲娱乐一条龙。

乌泱泱满街桶子人头攒动,我这小身子骨经怎得住他们挤,只好抢占有利位置,趴杖子上树站窗台,可呆久了又觉得“高处不胜寒”。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元宵节这位“大众情人”已芳踪难觅。此一时,彼一时也!时过境迁,好多事已成过眼云烟,回忆回忆也很甜蜜。这让我想起了宋代大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象极了我家乡过元宵节时的情景: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十首千古绝句(东风夜放花千树)(1)

【作者简介】姓名,席志远,男,热爱文学,绥芬河市作家协会航帆文学社成员,在黑龙江电祝台《极光夜读》《金土地》《今日头条》有作品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