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猪年,从年初“小猪佩奇身上纹”到年尾猪肉价格的波动,人们对猪猪的关注全年在线。

人和猪基因相似度(被嫌弃的猪的一生)(1)

华中地区猪肉价格运行走势

五月以来,猪肉价格一路高歌猛进,最近终于有了回落之势。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肉食,猪肉价格趋于正常,我们也终于可以感叹一句——“可以安心过年了”。

猪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提供者。新石器时代的甑皮岩遗址、河姆渡遗址就发掘出家猪的骨骼,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豕”的象形字,中国人养猪已有近万年的历史

人和猪基因相似度(被嫌弃的猪的一生)(2)

河姆渡文化陶猪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猪这样一种和中国人息息相关的动物,在古代文学史中除了猪八戒,形象如此至少,简直可以说是没有姓名,在绘画史中更是“查无此猪”,流传着“猪不入画”的习俗?

长得丑又贪吃

1

这要从古人对猪的“偏见”说起了。


首先是贪吃的特征被当做贪得无厌的代表:郭璞《封豕赞》中说:“有物贪婪,号为封豕,荐食无厌。”

人和猪基因相似度(被嫌弃的猪的一生)(3)

动画《千与千寻》中,千寻的父母便因为偷吃食物变成了猪


然后是好色的恶劣品性:《左传 定公十四年》中记载,宋国公子宋朝和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有私情,卫灵公纵容公子朝和南子在洮相会,卫太子经过宋国时被宋人唱歌嘲讽,“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意思是已经满足了你们的母猪,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漂亮的种猪?可见3000多年前就已经用猪来指代淫乱之人了


《西游记》中,二师兄猪八戒意志不坚定,经常吆喝着要散伙,回高老庄找媳妇

如果说前两条“罪状”与猪不佳的生理表现密切相关,那卑鄙就属于人类联想发散形成的偏见了:南齐卞彬《禽兽决录》曰:“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当时贵势。”这也是成语猪卑狗险的出处。

那有没有赞美猪的文字呢?有记载的仅一篇,是南朝宋袁淑所著《大兰王九锡文》,虚构了皇帝赐封功臣“九锡”的文书来赞扬猪之纯、美、德和勇。“大兰”,即“大阑”或“大栏”,指代猪圈,“大兰王”也就是猪圈大王,联系当时的语境来看应该是反讽的手法,并没有真正歌颂的意思。


耳朵大却不聪明

2

再来看看史书中对猪的定位——行为反常、长得怪异的猪往往象征着灾祸。原来,五行占卜中有“豕祸”一项,班固《汉书》对此解释为:周易中“坎”卦为豕(猪),猪长着大耳朵但并不聪慧,听力不好,所以有豕祸

比如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邯郸有狗和猪交配。这时赵王惑乱,就与吴、楚等六国一起造反,对外还结交匈奴作为后援。

《五行志》就认为,狗是军事上失去支援的征兆,猪是北方匈奴的象征。逆耳的话听不进去,和不同类的异族匈奴结交,因而生出灾祸来。《汉书》中记载的豕祸就有两例


鲁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在贝丘打猎,看见一头猪,随从说:“这是公子彭生。”齐襄公发火了,便拿箭射它。那头猪竟像人一样站起来啼叫。齐襄公十分恐惧,从车上摔下来跌伤了脚,丢了鞋子。刘向认为这近似于豕祸。

在这之前,齐襄公和鲁桓公夫人通奸,让公子彭生杀了鲁桓公,又杀害了彭生给鲁国谢罪。后来,齐襄公被先君的宠臣公孙无知围困在狩猎场,藏在别人家,脚在门下被人看见了,于是被杀。

第二则是汉昭帝元凤元年,燕王宫永巷中猪跑出了猪圈,毁坏了灶,并且衔了六七口锅放在殿前。这时,燕王刘旦和长公主、左将军密谋造反,诛杀了谏言者,残暴无道。有了豕祸的预兆,燕王也没有改变,后来失败自杀了。


日食、地动等灾异,在两汉也被视作不祥之兆


此外,《晋书》的《宋书》中记载豕祸最多,有五则,《魏书》中也有类似的四则,《隋书》中豕祸则是猪会说话。

这些内容和《汉书》都差不多,基本就是猪猪闯了祸,或者有异象,就被认为是灾祸的预兆。例如元帝建武元年,有长了八条腿的猪,后来就有了刘隗之变啦,孝武帝太元十年四月,京都有猪长了一个头两个身子八条腿,于是宰相乱了朝纲啦。

其实以现在科学的眼光来看,大概率是这些猪畸形了,于是被封建迷信将两件并无因果关系的事情强行关联起来。


同样惨淡的文学形象

3

明明是十二生肖的背景,位列仙班的有神鸡卯日星君,神狗啸天犬,精怪有善良聪明的蛇精白素贞、小青,为什么猪却在文学中一直不配拥有姓名(除了猪八戒)


人和猪基因相似度(被嫌弃的猪的一生)(4)



小编查阅资料,发现猪在文学中的留存不但笔墨不多,形象也不好。

总体来说,猪大多出现在神怪故事中,作为因果报应当中的坏结果(一般都是做了坏事变成猪,或者盲目行淫发现对方是只猪),目的是劝人向善、洁身自好


例如《搜神记》中,有个喜欢山水的叫李汾,他住在四明山上,山下有个大户人家张老庄,喜欢放养猪,好多年都不宰杀。

永和末年的中秋夜,李汾在院子里抚琴,一个美丽的着黑衣的女子来了,告诉李汾说喜欢他的琴声,今天父母去东村做客了,所以偷偷跑来拜会。

于是李汾将其请进屋内共度良宵。



人和猪基因相似度(被嫌弃的猪的一生)(5)

《搜神记》,晋干宝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



晨鸡报晓之时,女子起身告辞。

李汾恋慕这女子,就偷藏了一只她的鞋子,没想到女子哭着求他说,不留下鞋子这样的夜晚就还能再有,留下这鞋子,那我就死定了。

李汾还是没有还给她,于是女子大哭着走了。

等起床时他才发现床前都是鲜血,鞋也变成了猪蹄。

顺着血迹寻下山去,一路到了张老庄的猪圈,猪见了他就瞠目咆哮。

李汾把这事告诉了张公,张公就把猪都宰了吃了,李汾也放弃了这处山院去别处游玩了。

言情剧顿时变成了惊悚剧。

《搜神记》中还有一例,是晋朝有一个姓王的人在傍晚看见田埂上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妙龄女子,就喊她来留宿,清晨系了一个金铃在她手臂上,并偷偷跟着去她家,结果她家并无男子,路过猪圈的时候却发现金铃在母猪的胳膊上。


而在唐朝佛教释道的书籍《法苑珠林》中,就有六个因果报应的故事,基本都是不孝顺会变成猪、偷东西会变成猪,受到被宰杀、子孙被卖掉的报应等等。让我们想起了宫崎骏动漫《千与千寻》中千寻父母的设定。

人和猪基因相似度(被嫌弃的猪的一生)(6)

唐《廣異記》中,猪也是作为被惩罚的结果出现

开元年间崔日用做了汝州刺史,但刺史宅子却被人传说闹鬼,没人敢居住。

崔日用却不怕,到了后半夜鬼们就来了,还告诉他是因为罪业,肉身被变成“长生猪”养在寺院中受秽恶之苦。

崔日用把猪宰了,收好了尸骨,这些鬼就可以解脱了,后来还赠给他宝剑报恩。


在众多故事中,主人公咖位最大的要数唐传奇《幽怪录》中乌将军的故事。

代国公郭元振夜间路遇一少女哭泣,原来她被父母卖掉作为祭品,献给被当地人当做神明的“乌将军”。

郭元振为了解救少女,用计砍下好色的乌将军的手臂,结果手臂变成了猪蹄。


后来郭元振说服了愚昧的百姓,杀了猪精变的乌将军为民除害,少女为了报恩委身于他做了妾室。

这样看下来,猪还真是有点惨。

明明一直被豢养,被吃掉,还要被冠以贪吃、卑鄙、好淫之名,然而,这些被嫌弃的理由,或许只是因为它长得不好看。

以貌取人,刻板印象,正是我们千百年来都需要改进的缺点。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部融媒体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