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尧怎么还没打电话?”蒋老太太一直惦记着,已经接连好几日睡不踏实了。
2021年10月22日凌晨3点,她在睡梦里惊醒了,窸窸窣窣地开灯,摸了一把额头,满手的汗。她梦见春尧了,来向她道别。
那是蒋春尧因公牺牲后的第3天。
回顾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原主任蒋春尧的一生,很多人感慨,他实在是太普通了,但也太特别了。有些人是在他牺牲后第一次认识他,又在一点点了解他的事迹后被打动。从检三十年,坚守如一日,蒋春尧始终保持对检察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出色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
今年1月,蒋春尧被中央政法委选树宣传为“双百政法英模”。昨天,最高检、中共浙江省委召开追授蒋春尧同志“全国模范检察官”“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命名表彰大会。
“这是他走之前絮叨最久的案子”老蒋爱管闲事儿,是出了名的。
钱某(化名)因意外去世时,身后的百万抚恤金成了点燃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婆媳双方都觉得金额分配不公,给自己的太少。“连件遗物都得争”,关系一度紧张到针尖对麦芒。因案子涉及钱某年仅4岁的女儿,被移送到了负责未检业务的蒋春尧手中。
经审查,判决并无过错。“直接驳回申诉就可以了啊……”年轻的书记员脱口而出。蒋春尧却不肯,“做未检不能就案办案。这个案件的根本问题在于抚恤金分配,直接驳回申诉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不利于孩子成长”。
因婆媳二人身在外省老家,疫情阻碍也没法赶到现场,蒋春尧便带着办案团队与她们远程沟通。那段时间,同事从门口经过,总看见蒋春尧举着话筒,有时在安抚,有时在慢条斯理帮着分析,有时候他也会叹口气,费尽口舌谈妥的方案,第二天就变卦了,“调解工作推进艰难”。
“不能解决全部矛盾,就抓住关键矛盾吧。”蒋春尧转变思路,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突破点,终于把“不相往来”的双方拉回谈判桌上,卸下敌视的心防,走回协商流程。蒋春尧还另辟路径,联系了申诉人户籍地矛调中心、公证处,借助当地力量进行矛盾化解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案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的公证协议出炉了,对抚恤金的分配、给付方式重新作了约定,这为后续的和解打下了基础。
可就在这时,“爱管闲事”的老蒋走了。“这是他走之前絮叨最久的案子。”
办案团队捡起了接力棒。他们延续了蒋春尧“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办案思路,促成了相关协议的拟定和追认,还额外为申诉人争取到了14.5万元的经济补偿,申诉人与钱某所在公司正式握手言和,这桩争执了许久的案子终于尘埃落定。
“可惜蒋主任看不到了……”书记员周扬红了鼻子,“‘尽小责任者得小快乐,尽大责任者得大快乐’,他总这么说”。
蒸笼天里斗智,7天提审37人“蒋处办案很有一套。”民警李勇(化名)回忆道。
2014年10月,蒋春尧任杭州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处长,是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的第一道关卡。
在办理一起团伙赌博案件时,由于涉案人数众多、取证困难,蒋春尧带队提前介入。七八月的盛夏,连续多日都是闷热的蒸笼天,蒋春尧带队奔赴临安、淳安等地看守所,连续7天提审37人,翻阅几大箱案卷,对银行账户、支付宝、出入境记录、作案时间段等证据进行了细致审查。
“我就是不认罪,你能拿我怎么样?”犯罪嫌疑人东拉西扯,振振有词。
蒋春尧当即拿出自己熬了几个通宵整理的证据导图,好几张A3纸铺展在审讯桌上。他一边严厉讯问,一边挑出几张穿过栅栏递给对方,上面详细记载了涉案事实、人员分工及相应证据。
铁证面前,猖狂的犯罪嫌疑人张口结舌。最终,检察院在法定期限内对37名犯罪嫌疑人作出批捕决定。
“他的头脑非常清醒,能一下抓住对方的心理。”说到蒋春尧,老公安李勇满心钦佩。
扎根一线,冲锋在前,蒋春尧既任劳任怨,又有勇有谋。牵头处置重大专案时,他半年无休,一周有一半的时间都待在专班的办公室里,实现了该案的精准打击;面对新型案件无先例可循的困境,他推动出台了关于主从犯认定、犯罪定性、追赃挽损等相关规范,成功办理了一批疑难案件;发现“骗保”“空刷”套现等情况严重,他联合多部门建立了打击骗取社保基金联动新机制,重点对涉“内鬼”“黄牛”等线索深挖彻查,怒斥对方“这骗的可是老百姓的‘救命钱’”!
他的工作笔记里夹着草稿纸,画着犯罪案件的人物关系今年83岁的葛兴丰是蒋春尧入职后的第一任师傅。“小蒋属于改行的,原本学的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对检察业务没有基础,但他上进心强,肯下苦功夫,很快就在业务上独当一面了。”
“上世纪90年代,检察院公开进行社会招考,老蒋是那时候进来的。”杭州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张洪阁说。刚进单位就与蒋春尧共事,他清楚记得,那时候蒋春尧学习法律特别有劲头,“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一般先自己思考,有时候思路理顺能高兴得手舞足蹈。实在想不通的,他就抱着案卷请教,认认真真记了很多笔记。”
“他总说,办了一个案子,就要掌握一类案子;解决一个问题,就要理清一类问题。要会由表及里、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才好。”蒋春尧负责侦查监督业务时,办案之“快、准、稳”,在单位有口皆碑。
“他还说,要把工作做出彩,不仅要把法律法规烂熟于心,还要下许多案外的功夫,涉猎不同的领域。”推开蒋春尧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案卷材料,几本卷宗有明显的折痕;工作笔记夹杂其中,垒成几叠,密密麻麻记满了法条,这些都是蒋春尧扶着老花镜,从专业书籍中一点点“抠”出来的;笔记中还夹着几张草稿纸,记录的是一起网络犯罪案件的人物关系;角落塞着一张折叠床,第七检察部副主任徐萍回忆,“有时候加班太晚了,他就会把这张床拉出来,凑合睡一晚”……
从理工男转为法学生,从公诉一处到侦查监督处再到第七检察部,蒋春尧始终勤勉好学。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每次转型都非常顺利。同事们遇到业务难题,也都喜欢向他请教,“问老蒋,我们心里有底儿”!
“能申报的荣誉,他几乎都让给了年轻人”“别担心,我陪你去开庭!”已经是员额检察官的谢玲芳回忆起十几年前蒋春尧陪她去开庭的情景,仍然很感激。
“那是一起诈骗案。”案卷多、案情复杂、定性争议不小、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谢玲芳压力很大,整晚整晚加班。分管副处长蒋春尧看出了她的难处,主动放下手上的事,提出陪她去开庭。
蒋春尧仔细帮忙修改了审查报告、起诉书、讯问提纲,手把手教导证据梳理的方法,并预判了庭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专门罗列了一页纸,注明定罪的点和理由。
庭审从早上9点45分开到了夜里8点。被告人毫无悔意,在庭上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控辩交锋非常激烈,10个小时的庭审缓慢而吃力,极其考验法律功底、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所幸,因准备充分,庭审中的种种“意外”都在预料之中。
“那一天,有他和我一起坐在公诉席上,我特别安心。”事后她才知道,那段时间蒋春尧手上也有几个棘手的案子,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
对年轻人,他一路培养、教导、引领,毫无保留。
他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批阅审查报告,告诫新人“要做证据的整理者而不是摘抄者”;他带入门的徐萍18年间成长迅速,从新人小白化身得力副手,两人搭档的第七检察部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在检察业务比赛期间,他连续两个月在相距90公里的集训地和单位两头跑,行李箱里全是文件,给选手们既当教官又当后勤;他曾辗转负责过几个处室的业务,经手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不少,但能申报的荣誉,几乎都让给了年轻人。
牺牲前半个月,他曾许诺“退居二线后,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10月22日清晨,遗体告别仪式前两天,蒋春尧的弟弟开车载着母亲从诸暨赶到杭州。90分钟的车程里,他一点点告知了母亲实情。
车子开到殡仪馆门口,“奶奶从车上下来就一直喊爸爸的名字,走路踉踉跄跄,我扶着她到了灵堂,一看到爸爸,奶奶就瘫下了,脸上全是泪。”蒋春尧的儿子蒋雨诵轻声讲述。生活的巨大变故,让这个尚读大二的男孩一夜成长。作为小家庭里唯一的男子汉,他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此前每个月,蒋春尧一家都会开车回浙江诸暨看望老太太。父亲去世二十多年了,弟弟妹妹在家务农,母亲是蒋春尧心底最深的挂念。
老房子年头久了,小毛病不断,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再忙也要抽空回家看看。常常一进门,放下东西,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他便找到工具箱,疏通管道、更换灯泡,打扫卫生、下田劳作……有时老同学聚会,衣服上还落着白灰,他顾不得换就直接去了。次数多了,老友也习惯了,见到他就打趣:“又刚忙活完家里的事儿吧!”
牺牲前半个月,蒋春尧和徐萍聊起以后,他说:“年轻人锻炼机会多,等我退居二线后,就帮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而今愿望成了空想。
“雨诵,你不要辜负爸爸,要好好学习,要有出息,将来成家立业、照顾好妈妈。”老太太紧紧攥着孙儿的手。
蒋雨诵用力点点头,他想快点长大,像爸爸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