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水浒传》原著的人,都知道是花和尚鲁智深一禅杖拍倒了正在孤身逃命的方腊。但还是很多其他的演义小说乃至评书作品中,甚至现在的电视剧里,都说是“武松单臂擒方腊”。 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的蔡东藩先生也认定:真实的历史中,武松单臂擒方腊有一半靠谱,他单臂擒住的那个人也姓方,只不过名字却叫七佛。张顺也真的被宋徽宗封为了涌金门土地,时迁并没有死于绞肠痧,却阵亡在杭州城下,因为蔡东藩亲眼见到了张顺祠、时迁庙和武松墓。

武松刺杀蔡京儿子(亲眼见过武松墓的史学家蔡东藩说)(1)

大家都知道,蔡东藩先生不但是著名演义小说作家,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用十年时间完成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重史轻文,也就是说,宁肯让情节看起来不那么精彩曲折,也一定要以史实为依据。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所以看《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虽然不如《三国演义》那样精彩,但是其中记录的每一件事,几乎都能找到历史依据。

蔡东藩先生本身就是杭州人——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杭州市萧山区),所以对宋江投降后跟随王禀,在杭州城下与方腊作战的掌故了解得比较清楚。

可能有读者要问:宋江不是招安的吗?为什么要用投降二字?这不是笔误,因为当时宋江就是中了张叔夜的埋伏,连第一副手吴用都被抓去了。吴用先投降,然后被派回去劝降的宋江。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二当家(其副)和一干兄弟被捉,宋江才选择全伙投降而保全被俘人员性命的。

武松刺杀蔡京儿子(亲眼见过武松墓的史学家蔡东藩说)(2)

蔡东藩在《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之宋史通俗演义》中说:我老家离杭州不到一百里元,所以我经常去杭州访问古迹,亲眼见到了被封为“涌金门内土地”的张顺祠,杭州城外还有个时迁庙,而西子湖边,则有武松墓。“小子演述宋史,凡事多以正史为本,间或羼以稗乘,亦必确有见闻,明知个人识短,不敢自信无遗,但凭空捏造的瞎说,究竟不好妄采。”

按照《宋史通俗演义》的记载,张顺的死法跟《水浒传》基本一致,但是时迁却不是死于搅肠痧。当时宋江等人在杭州城外被方腊的北伐统帅方七佛算计,除了张顺之外,急先锋索超,赤发鬼刘唐,“料无可逃,拚命与斗,杀死守贼多人,等到力竭声嘶,不是被戕,就是自尽。”

武松刺杀蔡京儿子(亲眼见过武松墓的史学家蔡东藩说)(3)

刘唐等人阵亡后,首级被高挑在城楼上。于是时迁就跟手下商量着半夜去爬城墙偷回来,但是刚爬上去,就看见一条一丈多长的大蛇,昂头吐舌,蜿蜒而来,吓得时迁失足坠落城下。正在打仗的城墙上怎么会有大蛇?其实这蛇是用木头做的,就是为了夜里吓唬爬墙的吓官军。

久攻不下而又损失惨重,这就惹恼了好汉武松,他拿出景阳冈打虎的手段,率先架梯登城,杀得守军纷纷逃窜。这时候征方腊的主将王禀(主帅是童贯,坐镇后方)“亦督众随入,杀毙贼众无数。”

武松刺杀蔡京儿子(亲眼见过武松墓的史学家蔡东藩说)(4)

方七佛眼看武松杀了上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于是开了南门撒腿就跑。方七佛骑着马狂奔,武松迈开两条腿猛追,而且居然还就追上了——武松跑得太快了,战友们一个也没跟上来。于是阳关大道上只见一个奇怪的场景:一个披发头陀挥舞着双戒刀,追着方七佛和数十名骑兵猛砍,四条腿的还没有两条腿的跑得快。

方七佛被追急眼了:你一个人追着我们几十人猛砍,传出去我们还活不活了?于是指挥手下数十兵将回身围攻武松。武松虽然力大无穷,但终究双拳难敌四手,一个不注意,就被砍断了左臂险些晕倒。可巧张横这时候带着人赶到了(好像警匪片,主角要挂了,援兵也就到了),杀光了方七佛的帮手。于是“武松见有帮手,精神陡振,即将七佛揿住,张横忙替他反缚,牵押而归。”

武松刺杀蔡京儿子(亲眼见过武松墓的史学家蔡东藩说)(5)

蔡东藩言之凿凿:“宋江归降,及克复杭城诸情形,事虽不见正史,而稗乘中固尝载及。且证诸杭人所言,更属历历可考。张顺也、时迁也、武松也,祠墓犹存,杭人犹尸祝之。倘非立功杭地,谁为之立祠而表墓者?”

按照《宋史通俗演义》的说法,武松是不可能单臂擒方腊的,因为当时方腊在睦州不在杭州,而杭州之战后,宋江等人就已经心灰意冷,表示要解甲归田,只要留得命在,什么荣华富贵都不重要了。于是在王禀、辛兴宗等人筹划进攻方腊的大本营睦州的时候,宋江就提出:“我们这一百零八个兄弟,现在已经死了一多半了,剩下的也打不动了,我们情愿散归故土落个善终。”

武松刺杀蔡京儿子(亲眼见过武松墓的史学家蔡东藩说)(6)

王禀一看宋江等人去意已决,就拿出一大堆银子给大家做路费,这时候武松说话了:“我却不要。我看西湖景色甚佳,我恰要去做和尚了。”原著中六个字写出了武松的豪迈与潇洒:“言毕,飘然竟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