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头像关注,好文章持续推送

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长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概括题的方法技巧)(1)

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的阅读理解总是语文成绩中的失分“大户”,20分的阅读理解能丢10分,40分的,也会丢掉15、6分。等到考试结束,老师一揭晓正确答案,孩子又会说,原来如此。似乎并不是不明白,只是没答明白。

没错,阅读理解想要得分,不仅仅要理解正确,还要表述准确。而阅读理解这种题,实际上考查的语文能力,也就在这样三个方面:

1.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概括归纳的能力

3.文字表述能力

三种能力几乎是贯穿整个语文阅读理解题的始终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上了高中,对能力的考查无外乎这样三类。只是小学的文章与要求相对简单,高中的阅读理解文本则会更长一些,思想内容也更丰富与复杂。

这样来说,绕不开的一种题型就是概括类的题。这其中又可以分为几类:

一、概括文章的段意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概括人物的性格

四、概括中心思想和主题

无论什么内容的概括题。其中,简洁、明确、完整是共同要求,这也涉及到前面所讲的三种能力的体现。今天就讲一下这几种类型的概括题的解题技巧。

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长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概括题的方法技巧)(2)

概括文章段意

小学低年级着重使用“摘句法”和“提取关键词”法。因为这个阶段的阅读理解,很多概括题基本上都是能从原文中找到的。所以较适合摘句法和提取关键词法。一般出现在开头和结尾,如果较长,可以适当删减。

例:漓江景色之奇还在山光水色的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各有其姿,变化万千。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这时的山水就有了一种朦胧的美。(《风景胜地——漓江》)

使用摘句法会发现此段的段意出现在第一句当中。从此摘取出来,稍加改动,此句的段意即可概括为:漓江景色之奇在于山光水色的变化。

例: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时旅行鸽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使用提取关键词法,可以发现这一段其实就是讲了一层意思:旅行鸽数量繁多。从中找到这个“数量繁多”,段意也就概括出来了。

这是比较简单的。几乎在文中都能原封不动地找到。而到了小学高年级及以上,采取这样的方法就不奏效了。高年级记住这句话:把句子中的“介绍背景、解释说明、铺垫补充”等等无关紧要的内容都去掉,余下的主干内容就是这段话的段落大意。也可以这样记忆“剪枝叶,留主干”。

例:新闻报道一出,人民就开始议论纷纷,很快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件事。博物馆里一颗榛子大小,名气响亮,价值连城的红宝石失踪了。

不久前,博物馆在一次北美洲城市间的巡回展览时,这颗宝石曾经差一点遭到抢劫,可万幸的是劫匪并没有成功。可这一次,却莫名奇妙地不见了。大家把怀疑的目光都投向了博物馆的馆长。

上面是一篇短文的前两段。读完之后,我们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以后,就会发现。第一段主要讲了:博物馆里价值连城的红宝石失踪了。什么新闻报道,红宝石的大小,这些背景信息,解释说明的内容都要筛选掉。

同样,第二段提取出主要信息后,段意即为:大家怀疑与博物馆馆长有关。

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要看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说明文。其中记事类作文的主要内容是最难的,也是最经常考的。我们就以记事类作文来分析举例。

记事类的短文和写作文一样,也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把记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就要讲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经过里的发展与高潮也要有交代。这样才算是完整。

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长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概括题的方法技巧)(3)

记事类阅读短文,按照如图的思路依次概括

而想要简洁地表达,就要注意用语的规范和格式。最简单的格式是:本文讲述了 故事。

同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两点:

一、不要看着书面文字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想要快速、简洁、准确、完整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能一边看一边写,要把自己的记忆提炼出来,不要加入故事中的一些细节。

2.概括完如果不放心,再看一遍文章,检查是否有遗漏,如果有,稍做补充。

二、碰上不易概括的文章,写清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

1.有的文章是插叙或倒叙,不易概括。这种情况先找到主人公。

2.围绕着主人公用一句话讲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

而写人物的文章,题目一般会这样出:请概括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是精神品质。怎样去挖掘人物的性格呢。这其实同样也需要从写人的作文中去摸索。

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长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概括题的方法技巧)(4)

三个方面概括人物

如上图所示,从三个方面去归纳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其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是作文中写人时的几种常用的描写方法。从中也能窥探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什么是侧面描述呢?就是不直接写人,而是间接去写。比如说写一个女人长得很漂亮,不直接写她怎么漂亮。而是写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写一个物很贵重。不直接写物是什么,而是写看到的人都不由得发出了惊叹声。这,就是侧面描述。

而在答题时,要注意一点,一个人的性格一定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所以要由主到次地去提炼总结人物性格。这其中的格式是:他是一个 的人。

而人物的情感,都是要伴随着故事的发展变化而起伏的,也就是说,只要分别按故事内容情节的每一次变化,对应着人物的情感情绪变化,便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概括中心思想与主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文章内容思想做出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说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要概括好中心思想又要分两步思考:一、弄清楚作者写了什么,即主要内容。二、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的写作目的,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情感、立场等。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一、从题目入手

二、从中心句入手

三、从重点段落入手

四、从主要内容入手

另外,概括不同的文章体裁,中心思想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记事文章:事件背后的道理、意义,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和态度。

写人文章:分析人物的形象(语言 动作 神态),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写景文章:借景抒情。注意:1.写景的层次、特点、顺序;2.想象、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写物文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面写物,实际写与物相关的人与事的内在精神,用象征手法,议论与抒情。

在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时,通常有两种答题格式。

第一种是文章中心比较明确,基本在文章中已经指出,基本答题格式应该是这样的:

本文通过(故事内容),写出了/表达了/抒发了 (文章的中主思想)

第二种是较为复杂的,文中无法直接看出主题,要提炼总结才能正确理解。这类格式是这样的:

本文运用(写作手法),通过(主要内容),写出了(人物思想情感与事物特征),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对(文中主要描述事物)(什么样的情感)

例如《炊烟》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就可以这样概括: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通过对飞鸟、炊烟以及农人开始劳作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中心思想里的情感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又无外乎几个方面:思念 、怀旧、 喜爱、赞扬、向往、乐观、亲情、友情……


只要同学们多训练,多阅读一些有思想内容的文章,多读一些散文,就一定能摸索出规律与方法的。

最后,欢迎大家订阅林老师的专栏:

辅导孩子作文,林老师来帮你

================

林老师开设网授作文辅导课,网络作文的好处是:

  •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效率更高
  • 既有一对一又有公共课,效果更佳
  • 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进步

您可以添加sisitao7788或发私信详细咨询。

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长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概括题的方法技巧)(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