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人类一旦吃了同类的肉,就有很大可能患上库鲁病或狂笑症,双眸血红,头脑浑噩,感受不到来自外界的刺激,变成麻木的“丧尸”。
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就曾经有这样一群人。
当时有一群黑心商人,发现一条赚钱的捷径,那就是低价收购牛羊猪身上不值钱的废料,辅以其他植物简单加工后,作为精饲料卖给牛羊猪养殖场,凭借着这种手段,他们狠狠捞了一笔。可是那些买入饲料的牛羊养殖场却突然爆发了一种疯牛病,患病的牛先是进入狂躁状态,紧接着就失去协调性,站立不稳,最终瘫痪倒地直至死亡。
这些因生病而死去的牛,本该进行掩埋和焚烧处理,可是有一部分养殖场舍不得这部分损失,从疯牛的身上取出肉类低价售卖给他人。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上百名英国人患上了“狂笑症”,病症一经发作,患者就失去自我意识,宛如丧尸一般。
事情闹大后,那些养殖场紧急停止了肉类供应,可是科学家们在仔细调研后仍旧将目光聚集在了他们的身上。通过对疯牛进行解剖处理,人们发现疯牛的头部已然呈现出蜂窝状,简直惨不忍睹,更重要的是人们从疯牛脑部组织中提取出来了著名的“病毒之王”——朊病毒。
虽然被许多人称之为最强病毒,但是朊病毒其实并不是病毒,而是一种能感染动物,且在宿主细胞内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含核酸仅有蛋白质的感染性因子。
之所以会到20世纪末期才被人们发现,是因为朊病毒实在太难缠了,不仅个头极小,仅仅只有30~50纳米,体型大概相当于最小密度的1%,而且电竞观察、干扰素产生与干扰作用的观察以及免疫效应的观察等方法,在面对朊病毒时也都起不到作用。
在发现朊病毒不久后,人们就搞清楚了它的致病机制。宿主体内的正常细胞在遇到朊病毒时,会导致细胞内原本正常的朊蛋白发生错误折叠,并最终不断聚合,形成自聚集纤维,破坏神经细胞,达到感染目的。
根据感染的部位不同,朊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如果感染比较轻微,仅仅只感染到了大脑皮层,那么只会造成记忆力下降。可是倘若感染的比较严重或是感染到了小脑区域,那么极可能会造成身体运动技能方面的损害,向身体失调、全身瘫痪都是比较常见的表现。
一般来说,朊病毒可以同时感染多个器官,而一旦被感染后,速度就会产生进行性脑功能紊乱,就目前来看没有康复的可能,死亡率高达100%,这也是为什么朊病毒让人如此忌惮。
话虽如此,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朊病毒虽然危险,但是对于人类来说,主要只有两种感染方式:第1种是家族遗传,而第2种就是医源性感染,比如脑电波电极植入、眼角膜移植以及不慎使用了被感染的器械等等。至于人类和动物之间能否进行感染,这一点还有待论证,因此我们只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就足以有备无患。
第一,如果家庭中含有患有该疾病的家属,那么一定要注意禁止接触。
第二,已经被感染的伤口要及时消灭,已经被感染的病人要进行隔离。
第三,杜绝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重视对于神经外科方便器械的消毒,对于硬脑膜以及角膜等方面的移植要慎之又慎,确定提供这身上不携带朊病毒。
对于朊病毒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是科学家们期间也没能搞清楚,这种空间结构变异蛋白质的具体形成机理,在未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正因为朊病毒如此危险和神秘,再加上过去经历过的惨痛教训,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同类相食是绝对禁区,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同类相食都会产生朊病毒,仓鼠、松鼠猴、蟑螂以及蜘蛛就是最好的例子。
仓鼠和松鼠猴所吞食的一般都是同族幼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身体机能不足,无法保护所有幼崽,抑或者是环境促使其情绪较为激动,这跟鸡啄肛、猪咬尾,有大致相似之处。
至于蟑螂和蜘蛛在这方面又有所不同,它们一般是在交配后吃掉同类,这里面涉及到了复杂的精子竞争、物种成本效益以及雌雄淘汰计划。就目前为止,原来一直没能够研究透彻,不过结论就很简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同类相似的情况是为了提高下一代的存活率,将更优秀的基因传承下去。
虽然自然界中不乏同类相食的情况,但那也是迫于生存所需,而且大多是小型动物;像牛羊猪这类体型较为庞大的动物,就基本不存在同类相食的情况,对于人类来说这个是绝对意义上的“禁区”,或许这就是给予我们敬畏之心的最好启示,不知道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来到留言区中共同讨论。
吃同类的动物有螳螂、蜘蛛、蝎子、鲈鱼以及蟋蟀等。
说起吃同类动物,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螳螂,因为它独特的交配仪式,雌性螳螂在交配后会把丈夫的头撕下来吃掉,以此来滋养自己,并为后代提供营养。螳螂在人工繁殖的情况下,当饲料充足时,交配产卵的时间可以适当提前。通过环境调节,模拟温湿度,增加光照时间,人工创造自然环境,打破其休眠习性,可以进行人工反季节养殖。
众所周知,黑寡妇蜘蛛在交配后不久杀死并吃掉了她孩子的父亲。但你没想到的是,黑寡妇也因为吃自己的孩子而出名,一次只有几百个后代存活下来。蜘蛛是许多农林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和利用蜘蛛已成为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蜘蛛性情凶悍,肉多,有自相残杀的习惯,单独养容易成功,群体养难。
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喜潮怕干,喜暗怕强光刺激。喜欢群居,安静不爱活动,有识别巢穴和群体的习惯。蝎子的人大多是在固定的窝里一起生活。一般大群蝎子窝里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自相残杀的情况。但如果不在同一个窝,见面后往往会自相残杀。蝎子虽然是变温动物,但还是比较耐寒耐热的。环境温度在40℃到-5℃之间,蝎子可以存活。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当温度降到10℃以下时,蝎子就会失活。
,